新媒體運營,是相對傳統媒體而言的。運營的渠道是在新媒體上,像微信公眾號、微博、知乎等渠道,讓內容通過這些渠道傳播出去。
曾做過一段時間的新媒體運營,說一下我當時每天都在干啥。
上午:
7點:睜眼的第一件事是看公眾號,昨天的推文閱讀量多少。咦,這么有深度的內容,怎么閱讀量這么低,是不是寫的太枯燥了,用戶看不懂,還是標題沒起好?
8點:在地鐵上,刷微博、看今天有沒有熱點,再看看其他平臺的公眾號,有沒有好的素材。
9點:到公司,先登上公眾號后臺,看有沒有評論,回復、加精、置頂一頓操作,然后看看數據,看看轉發分享人數。
10點—12點:閱覽各大新聞網站、刷微博、找素材,偶爾看看昨天文章的閱讀量。
下午:
12點—2點:吃飯、邊吃邊想今天寫什么。然后午睡,邊睡邊想今天發什么。
2點—5點:根據整理的素材,午休時間想好的內容,開始寫稿。
5點—6點:將寫好的文章編輯到公眾號上,發到部門群,先讓部門領導和其他同事過目,然后想標題,內部投票。
7點:準時推送,心想下班時間,正是用戶看微信的時間。然后轉發到幾個用戶群,說上兩句好話,跪求用戶閱覽點贊,順手轉發朋友圈,加點兩句想法,根據內容選擇公司同事和陌生人可見。
7點—9點:吃飯,下班,地鐵上隔一段時間刷遍微信,看看閱讀數,閱讀數怎么漲的這么慢。
9點—12點:看看書、刷刷劇、刷微信微博,想著明天發什么。隔段時間在看看公眾號,閱讀量有沒有增加。
12點—7點:睡覺,經常夢到自己在寫稿,或者在改稿。
這是正常模式,當然也會遇到不正常的模式,例如:
突發情況,領導突然說這篇暫不發了,公司有領導參加了個會議,你寫一下,晚上發。
或者,這篇文章不行,某個平臺剛推送了,你再準備一篇,或其他......
然后......
一個人默默地吃了飯,回到空蕩蕩的辦公室,趕稿。
做新媒體運營,加班是常事,改稿趕稿被領導否稿繼續改稿。
曾晚上11點30還在改當天要推送的文章,只因為某個字體大小不一。
某周六上午7點,正準備賴床,被領導電話催起,新出某個話題,感覺追一下熱點,然后爬起來追熱點。
當然,做新媒體,也會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寫的文章被公司高層領導轉發點贊,獲得到用戶的肯定等。
寫文章是也會刻意去揣摩用戶的心思,用戶喜歡什么,什么類型的文章閱讀高,什么樣的標題效果好。
曾花了兩天,找了很多素材,準備的一篇文章,閱讀量只有平時閱讀量的一半。
花兩個小時隨便寫寫的一篇文章,閱讀量超過公司公眾號歷史紀錄。
深深感嘆,新媒體真難,用戶真難伺候。
新媒體運營的工作,總結一下,包括:
- 選題:也就是準備寫什么,是追最新的熱點,還是寫與自己產品有關的內容?
- 找素材:根據選題來搜集素材,建議找到10條以后就開始寫,不要陷入一直找素材而不動筆;
- 內容輸出:就是寫文章,包括字數、內容形式、內容深度;
- 起標題:一個好標題,直接影響最終的打開率;
- 數據分析:要想做好新媒體運營,一定要做數據分析,通過數據分析,來優化內容;
- 行業調研:包括對同行業公眾號研究、做的好的公眾號研究。
“新媒體運營”現狀:
現在的新媒體,紅利已過,微信公眾號的打開率越來越低,不是隨便復制粘貼就能做好的。而且用戶對某類型文章已無感,標題黨、復制粘貼的文章越來越難做,甚至會讓用戶反感而取關。因此,對新媒體運營的要求越來越高。
1)提升內容質量:可以考慮減少發布頻率,提高內容質量,輸出更有深度的內容,素材也可以更加豐富,不再只限于文字,可以拍短視頻、制作視頻等。
2)擴展渠道,除了公眾號,像知乎機構號、今日頭條、抖音等多個渠道都可以利用起來。
3)建立自己的粉絲群體,對核心用戶,加微信,建立微信群,這樣發到群里或朋友圈的文章,粉絲用戶能看到,保證穩定的閱覽量。
那些人可以做好新媒體運營?
1)具有很強的專業能力: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做一些行業分析報告,產品分析報告,用戶使用指南,比如你去一家金融公司做新媒體運營,那你要很懂金融知識,去一家醫療公司,那也要有相關醫學背景,現在更領域的公司,對專業背景要求越來越高。(題主提到自己屬于沒趣的人,這條也適合無趣的人,只要專心做內容,總會有用戶來關注)
2)有趣的人,腦洞大開的類型:能與用戶很好的互動,寫出有意思的文字。
3)非常熟練使用內容制作軟件:像會剪輯視頻、插畫、H5、拍短視頻,現在自媒體宣傳都很注重內容展現形式。
如果你想系統性的學習新媒體運營,那么這個課程可能適合您:
新媒體運營體系課
本文為@喵妹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