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0c8o0">
  • <nav id="0c8o0"><code id="0c8o0"></code></nav>
    <menu id="0c8o0"><tt id="0c8o0"></tt></menu>

    15分鐘速成寫作高手!月薪5000和月薪5萬寫手的區別在哪里?

    今天大家也正身處在歷史的行程里,就是知識大爆炸時代下的知識變現,一個好的文案創意甚至幾句話就可以賣幾十萬!所以表達能力非常重要,本文將分享一些基礎的表達思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5分鐘速成寫作高手!月薪5000和月薪5萬寫手的區別在哪里?

    在我中小學的時候,周圍家長老師普遍留存著一個觀念: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很多人認為只有理科生學到的知識才叫知識,才能找到好工作。而文科的寫文章這種東西就像是舊時代窮酸文人才推崇的東西。

    但斗轉星移,時代早就變天了。

    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即理工科從事的機械、電子、冶金等行業早就產能過剩了。

    而所謂的文科:藝術、美術、文化、音樂等這些沒有什么實體但卻能給人們帶來美好體驗的東西,行業從業者人才卻非常稀缺,因為人人都去做理工科了。

    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稀缺才產生了價值,越稀缺也就越有價值。

    尤其在人工智能發展這么迅速的時代,大量的機器人正在逐漸應用在富士康的工廠里去取代工人。

    所以說:內容必然是未來時代的主宰!也就是說:今天大家也正身處在歷史的行程里,就是知識大爆炸時代下的知識變現!

    一個好的文案創意幾句話就可以賣幾十萬。比如京東數科最近征集一句slogan,被采用排名前三即可獲得20萬元獎勵。

    看今天的知識網紅,比如說李笑來,他一年僅僅通過知識變現——他做的得到專欄:新生大學、一塊聽聽等,保守估計年利潤可以過億!

    看各個領域的公眾號媒體,自媒體們,靠著一只筆桿子寫出了估值上億的公司到處都是:科技領域的差評君,差評早就估值過億了;文化領域的羅輯思維的羅胖靠一張嘴,17年就估值幾十億了。

    所以,蒙蒙非常建議所有的朋友們都要努力培養自己的軟價值,即表達能力。表達能力由寫作和說話演講構成。

    所以,本篇文章分享一些表達的基本思路,只需要15分鐘讀完此文,可以讓你瞬間提升你的表達能力,可以一劍封喉,說服你的受眾。

    簡單來說,七個步驟:

    1. 樹敵:欲賣米飯,先使其饑餓
    2. 觀點先行/結論先行/概念先行:對比的方式表達你的觀點
    3. 類比表達:讓受眾瞬間get到你的點
    4. 篩選有利事實:用觸動人心的事實論證觀點
    5. 正反案例對比+結果夸張化
    6. 引經據典:借力經典的力量
    7. 下達行動指令(動詞+名詞)

    一、樹敵:欲賣米飯,先使其饑餓

    很多人在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之前,喜歡一股腦兒的直接拋出來,開門見山,一點鋪墊都沒有。

    比如:我認為讀書有用,讀書是非常有價值的……這樣也不是不行,而是吸引力不強,很難抓住受眾的注意力。

    你在開始賣面包前,要先引起對方的興趣,讓他對你的面包產生渴望吧,讓他先餓吧。也就是說:欲賣米飯,先使其饑餓。

    在你想表達一個觀點之前,一定要讓對方對你的觀點產生渴望。

    有什么辦法呢?

    其中一個重要的辦法就是先找出與你的觀點相關的錯誤的觀點,或者完全相反的觀點。樹立起來,作為一個靶子,否定他!

    比如說,我寫一個書單,我在開頭就要塑造表達一個觀點:讀書有用論,讀書是重要的,讀書是改變人生命運的大事兒~ 我并沒有直接說“讀書有用論”,而是找到了“讀書有用論”相反的觀點“讀書無用論”這個觀點,樹立成一個靶子,然后否定他,否定這個錯誤觀念,然后論證這是個錯誤的觀點。

    只要說明“讀書無用論”是錯誤的,那么他的相反的一方面不就是自然而然的正確了嗎?

    網絡上總是流傳著“讀書無用論”的言論,其實你只要關注下互聯網上牛人的博客或者報道,就會發現這種觀點太過偏激。

    只要你隨手一搜,比爾蓋茨的書單在網絡上到處都是,這些大牛在學習和閱讀上,以及掌握新知識方面,比名校生下的苦功夫要多的多,對知識的尊重和熱愛也是遠遠超過普通名校生的。

    再比如:一個報道上說:85歲的李嘉誠,從最早創業至今,一直保持著一個習慣:睡覺之前,一定要看書。非專業書籍,他會抓重點看;如果是跟公司的專業有關,就算是再難,他也會把它看完。

    這種邏輯論證法,叫做“歸謬法”。即首先拋出與你的主張相反的觀點,然后揭示出其中的矛盾之處。如果那個“相反的觀點”不成立,那么你的觀點就得以彰顯,甚至被證明,如果沒有其他可能的觀點的話。

    二、觀點先行/結論先行/概念先行:對比的方式表達你的觀點

    你的觀點是什么?

    你在表達一個觀點時,你就要先把你的觀點放在前面表達出來,即觀點先行。你在解釋一個概念,你就要概念先行。你在講述你的結論,你就要結論先行。

    結論是一個觀點,它需要由事實來支撐。

    因此,如果有人斷言某件事、某個看法是正確的,或者某件事應該去做,卻沒有提供相應的事實來支撐他的看法,那么這一斷言就不能稱之為結論,因為提出此斷言的人并沒有提供這個看法得以建立的任何基礎。相應地,我們把沒有證據支撐的斷言稱之為純觀點。

    結論先行可能是表達中最重要的一個技巧,也是所有人可能最難以改變的表達技巧。

    因為人人都是用演繹推理來思考的,這是人人固有的思維方式。

    比如一個常見的情景:一個實習生向經理表達自己的觀點。

    “嗨,經理啊,老王說他今天下午的會議來不了了”。小李的秘書說:“小李明天晚上才能從國外趕過來。張姐說她不介意晚一點開會,她覺得明天開也行,但是明天中午之前她沒時間。還有會議室明天被占用了,但是后天還沒有被占用。我覺得會議要不改到周四吧?你覺得呢?”

    經理這時會怎么想?

    哇,你講了半天才講到要「建議把會議改到周四」,而且前面陳述了一堆事實,毫無邏輯可言。

    其實實習生的表達過程就是演繹推理。基于一系列的證據和事實等,然后說出自己的結論。實習生把自己頭腦里思考的過程簡單的說出來。

    應該怎么改正自己的表達順序呢?使用歸納推理的方式來表達。

    比如實習生要這樣說:

    經理,我建議把今天的會議改到后天,因為:

    • 老王和小李今天來不了了,所以今天不行了;
    • 會議室明天被占用,所以明天不行;
    • 而后天大家都能到場而且有會議室。

    這樣看起來是不是就清晰明了了?

    在這個追求效率和速度的時代,大家都挺忙的。所以如果有人問什么是提高溝通效率的最好辦法?

    那一定是結論先行。把結論放在前面,比如實習生的第一句話是說出其要表達的結論:我建議把今天的會議改到后天。

    另外,通過正反兩方面對比的方式表達你的觀點,可以讓你的觀點更有力量。

    比如:

    • 無印良品首席設計師原研哉說:“我做的是光線設計,而不是產生這些光線的照明器材的設計。”
    • 劉克亞:“生命的意義不是讓你去彌補缺點,成為完美的人;相反,生命的意義在于發現你的天才,弘揚你的優勢,找到你的獨特價值!”
    • 華與華:”企業戰略不是企業的戰略,而是企業為承擔某一社會責任,解決某一社會問題,而為社會制定的戰略。”

    三、類比表達:讓受眾瞬間get到你的點

    如果要講述的觀點大眾都知道了,爛大街了,這算不上你厲害。如果你有本事通過語言文字,讓對方能理解他原來不懂的東西,那才算厲害。

    當你提出一個你的受眾不熟悉的新觀點,為了讓受眾理解,你就需要找到對方熟悉的事物做類比了。

    一個非常精準的好類比,他的本質作用是在已知和未知的鴻溝之上搭建一座虛擬的橋,在熟悉和不熟悉之間建立關聯,幫助你的受眾理解和思考。

    我們中學時課本上陳涉有一句名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他并沒有說“你們這些市井小屁民啊,怎么知道我陳涉的大志向”,而是說“小麻雀怎么能知道天鵝的遠大志向呢?”。

    雷軍有一句名言,叫“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他并沒有說:“只要運氣好,抓住機遇,順應趨勢,笨蛋也能賺大錢”,而是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

    鄧小平曾經引用提及過一句民間諺語“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廣為人知,極大地推動了改革開放的進程。他并沒有說“不管啥經濟,啥主義,只要能夠發展生產力的,都可以在實踐中使用。”

    當你表達出你的觀點之后,并且通過類比讓對方理解了你在表達了什么之后,就到了論證你的觀點的時候了!

    四、篩選有利事實:用觸動人心的事實傳達觀點

    記住,說服別人靠的是事實,而不是看法。

    看法和事實的區別在哪里?

    比如:“北京空氣不好”這是個人看法,而“今天北京很多地區PM2.5濃度測值達到700微克/立方米以上”就是事實。

    當你有一個明確的看法和觀點、試圖影響對方的時候,要把一些對你不利的、與你看法不一致的事實屏蔽掉,這就是篩選事實。

    然后通過篩選出對你有利的事實,將事實按次序講給別人,有目的影響別人,使別人接受你的看法和觀點,影響他所得出的結論,進而影響他的行為。

    舉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吧:一般夫妻兩口子吵架,如果你只聽男方對你訴苦,你會覺得他很有道理,很委屈。當你去聽女方對你訴苦時,你也會認為女方說的對,吵架的根源是男的錯。

    但為什么會產生這種錯覺呢?這種假象呢?

    原因在于這兩口子在說話的時候,總是在篩選對自己有利的事實來論證自己的對,對方的錯!結果就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過一段”瑞德申請假釋出獄”的故事情節(三個片段)。讓我們來看看瑞德的表達方式。

    影片中,服刑20年的囚犯瑞德申請假釋出獄,警官衡量能不能讓他獲得自由的標準是:他出去以后對社會還有沒有危害。

    第一次,警官問道:你被判無期徒刑已經20年了,你悔過自新了嗎?

    瑞德:真的,我敢說我已經完全改變了。上帝為證,我不會危害社會。

    警官毫不留情地蓋了一個章——不予假釋,把他假釋的申請駁回了。

    10年后,瑞德又獲得了一次假釋的機會。

    警官第二次問道:你被判無期已經30年,你悔過自新了嗎?

    瑞德:是的,的確如此,老實說我已經改過了。上帝為證,我不會危害社會,我完全悔過自新了。

    警官再次駁回了他的假釋申請。

    大家替片中人物想一下,他入獄已經有30年了,10年才有一次假釋機會。

    多么重要的時刻!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你的未來很可能就取決于你眼前這個人的決定,你要打動他,說服他,因為他手里有權力決定你的職業,決定你的未來。很遺憾的是,瑞德只說了個人看法,盡管比較誠懇:“我完全悔過自新了”。

    “悔過自新”這只是你的個人看法,你沒能讓對方認為你悔過自新了。
    又過了10年,瑞德又得到了一次申請假釋出獄的機會,這一次他是怎么說的呢?

    警官:你被判無期徒刑已經40年,你悔過自新了嗎?

    瑞德:悔過自新?我不懂這是什么意思。我后悔犯罪嗎?沒有一天我不感到后悔的,但并非因受處罰才后悔。我回首往事,想到當年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談談,我試圖講道理,讓他明了。但我辦不到,那個少年早就不見了,只剩下我這副垂老之軀,我得接受事實。

    警官終于被打動了,假釋被核準了。

    為什么這段話最終打動了有權力決定他命運的人?因為他終于講到了事實了呀!“犯罪的少年不見了,只剩下這副垂老之軀。”聽到這個事實的人,自然而然會得出一個結論:他已經是個老頭子了,他出去以后不會再危害社會了,可以批準他出獄了。

    五、正反案例對比+結果夸張化

    首先,先看一首90年代歌曲的歌詞:

    • 一支竹篙呀,難渡汪洋海;眾人劃槳喲,開動大帆船。
    • 一棵小樹呀,弱不禁風雨;百里森林喲,并肩耐歲寒。
    • 一根筷子呀,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呦,牢牢抱成團。
    • 一個巴掌呀,拍也拍不響;萬人鼓掌喲,聲呀聲震天。

    這首歌完美地論證了“人多,團結力量大”的觀點。

    怎么論證的?

    • 用“一只竹篙”和“眾人劃槳”作對比,并用“難渡汪洋海”和“開動大帆船”的結果作對比。
    • 用“一棵小樹”和“百里森林”作對比,并用“弱不禁風雨”和“并肩耐歲寒”的結果作對比。
    • 用“一根筷子”和“十雙筷子”作對比,并用“輕輕被折斷”和“牢牢抱成團”的結果作對比。

    案例的本質是由故事包裝而成的事實。

    你需要在你的案例(故事)中,通過描述出夸張的結果才能讓讀者深信不疑你的觀點。

    什么樣的夸張結果?諾蘭的電影《致命魔術》中講述了是什么成就了偉大的魔術?

    電影中通過幾個例子給出了答案:對魔術完全奉獻,徹底自我犧牲,這是揚名立萬的唯一方法。

    • 中國魔術師的魔術謎底在于每一次出現在公開場所,都要假裝瘸腿。
    • “鳥籠魔術”的謎底在于每表演一次魔術,都要殺死一只小鳥。
    • 伯登的瞬間移動魔術的謎底在于切去幾根手指和一生一半的時間都要裝成另外一個人,而且直到死為止。
    • 安吉爾的瞬間移動魔術的謎底在于每一次表演魔術,都要自殺一次,然后克隆出另外一個自己,而且是自殺了100次!還有比自殺更大的犧牲嗎?

    15分鐘速成寫作高手!月薪5000和月薪5萬寫手的區別在哪里?

    六、引經據典:借力經典的力量

    引經據典,指引用經典著作中的語句或故事作為論據。

    在《平“語”近人》節目的第八集“腹有詩書氣自華”中,關于“勸學 ”的思想中,第一部分引用典故“學如弓弩,才如箭鏃”,闡發“為何學”的問題;第二部分,引用“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一典故,闡發“學什么”的問題;第三部分,引用“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一典故,闡發“怎么學”的問題。

    引經據典的本質作用是借力,借用名人名言,借助權威的話來為你的觀點做背書,作為論據。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引經據典時千萬要長點心,不要被網絡上的段子手給騙了,鬧出笑話。

    自從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莫言說”的雞湯段子就開始在網絡上瘋狂地傳播起來。莫言也親自轉發微博澄清:這心靈雞湯真不是他說的。

    15分鐘速成寫作高手!月薪5000和月薪5萬寫手的區別在哪里?

    莫言也表示很無奈,這就很尷尬了啊!

    很不幸,很多明星也中招了。2012年,舒淇在微博上分享了一張照片,圖上寫著“莫言小說里最深刻的十句話”。

    15分鐘速成寫作高手!月薪5000和月薪5萬寫手的區別在哪里?

    七、下達行動指令(動詞+名詞)

    人性是懶惰的,懶于思考,即使你給了他理論、觀點和道理,他就是不去想“這對我有什么用”。

    所以你必須下達一個非常明確的,具體的,清晰的行動指令。既然你認同了我的觀點之后,你就應該這么做!

    當你試圖向別人講述“助人就是助己”的道理時,最終一定要傳達一個的行動理念“喪心病狂地去幫助別人。”

    當你講述“傳播學的關鍵之處在于傳的過程,而不在于播的過程”,那么就要傳達類似的行動理念,比如“打造個人品牌時,要不斷地去創作/打造有利于個人品牌形象的傳播內容”。

    如何去傳達你的行動指令?

    要用“動詞+名詞”的文字結構來傳達。

    例如:“怕上火,喝加多寶”,喝是動詞,加多寶是名詞。“愛干凈,住漢庭”,住是動詞,漢庭是名詞。

    說服最終的目的是改變對方的行為,讓對方產生行動。沒有行動,前面你的一切努力都白費。

    沒有行動,世界仍然只是一個觀念。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

    (1)
    運營喵運營喵官方
    上一篇 2018-11-07 20:57
    下一篇 2018-11-08 17:20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公眾號
    公眾號
    返回頂部
    運營喵VIP會員,暢學全部課程,點擊查看 >
    央视频直播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