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0c8o0">
  • <nav id="0c8o0"><code id="0c8o0"></code></nav>
    <menu id="0c8o0"><tt id="0c8o0"></tt></menu>

    從“身份感”出發,才能判定文案好壞

    本文是一道文案送分題的解題過程。記錄一款高階的營銷、分析創作工具——“身份感”。

    從“身份感”出發,才能判定文案好壞

    01

    前些天,文案圈交流群有伙伴提了一個問。提問人或許沒那么急切,我必定要跟這些問題來一場清晰的了結。

    只有不到10%的文案人,掌握了“身份感”這一創作技能

    什么樣的文案才是好文案,如何評價文案的好與壞?年底那么多榜單盤點,什么才是好廣告?“文案的好與壞”似乎很容易回答——“能賣貨的文案是好文案,走心文案是好文案,說人話的文案是好文案……” 如果像只給結論,不給推論,那我跟那些賣弄認知優越,操縱憂慮的人就沒區別了。況且,正常人都明白——“貨”最終賣得好壞,是由“貨”本身質量和賣貨方式主導的,不由文案決定。錘子這些好文案經得起一切挑刺眼光,卻無法撐起錘子日漸滑落的出貨量。只有不到10%的文案人,掌握了“身份感”這一創作技能

    只有不到10%的文案人,掌握了“身份感”這一創作技能

    就像“棍棒底下出孝子”,偶爾成立,非必然成立。“賣貨”是好文案引發的或然結果,而非必然結果。有腦子的人不會把“或然結果”,當成“評價指標”對待。

    那文案的好壞到底怎么判斷?下一段,就有相對客觀的認知答案!

    02

    “別彎彎繞繞的,給我一把標尺、一套經得住考驗的標準,我自己去丈量。”

    在問什么是好文案時,人們總想立馬得到一個客觀的判斷標準。

    很少有人看清,多數評判標準都是主觀的。比如,你認為下面這組文案如何?從質量和難度看算不算大師級水準?

    有的人只會放假,有的人懂得放下擺脫空氣清新劑,只去空氣清新地路上有斑馬線,不如有斑馬

    想嘗鮮 ,不進賣場,只上農場

    住酒店不看星級,只看星星

    高級雅座不在地圖上,只在地球上

    我說文案內容還好,但也只是還好。不足以被列為一個人的代表作。難度系數、深刻度、洞察度還夠不上大師級,可能有部分讀者舉手贊同。

    我說它是為MINI 為作,其中還有一句文案是“別說你爬過的山,只有早高峰”,高舉的小手放下了一大半。

    我說它部分出自奧美文案女神林桂枝筆下。贊同的小手都收完了。

    只有不到10%的文案人,掌握了“身份感”這一創作技能

    再追問,若不看品牌名、廣告畫面,只看文案本身,上面MINI文案跟下面這組同樣倡導人出去見世面的文案,你更喜歡哪組?

    只有不到10%的文案人,掌握了“身份感”這一創作技能

    在一間辦公室里,你看到更多辦公室;

    在一輛卡車里,你看到更多世界。

    只有不到10%的文案人,掌握了“身份感”這一創作技能

    白領將車開向停車場

    卡車司機把車開向朝陽

    只有不到10%的文案人,掌握了“身份感”這一創作技能

    谷歌街景只是為白領設計的

    只有不到10%的文案人,掌握了“身份感”這一創作技能

    讓歲月消逝在枯燥的計劃里。

    還是,讓它沉醉在如畫的風景里。

    有了對比選擇,人的評論就趨于遵從自我喜好。看,多數評價過程都很主觀。從業人看待文案的標準就是這么飄忽,搖擺。

    當我們努力地理性評論一個對象時,其實是在完整經歷一場莊子的“濠梁觀魚”——把“我”的主觀心境,投射到外在對象(魚)身上,得出一個虛像的認知結論。

    一場完整的認知過程,至少包含這三大要素:?主觀本我、?認知對象、?認知印象。去問別人文案好不好、好文案的標準是什么,有點像追問莊子他怎么知道池里的魚快不快樂?請留意這張觀魚圖。

    只有不到10%的文案人,掌握了“身份感”這一創作技能

    兩千多年前的圣人莊子,在談話中已經通過辯說,告訴我們認知好文案的合理方式——“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我親眼看到了魚兒悠然自得、從容不迫、歡快游嬉,我從這里感受到了魚的歡樂;我親自感受到了這段文案給我帶來的心靈震撼,它就是好文案啊。

    人總想從別人那里找答案,找安全感、找認同,不想被孤立,不想成為受diss的少數派,整個過程是在“本我”的存在。

    而莊子授予我們的判斷利器,是遵從自己的直觀感受,堅持本我的存在、感受和喜好。對文案的認知,無非是一場從“我”出發、推己及人的主觀判斷。

    03

    評判對象沒有客觀標準可言,但有“本我”的身份可依。

    魚快不快樂,在莊子那由莊子說了算;文案好不好,在我這由現階段的“我”說了算。

    “我”是誰?我是一個有不同成長階段,有立場、有標簽、有身份的主觀集合。理解了上述從“身份感”出發的認知邏輯,很多問題和立場沖突就有了化解的思維工具。

    比如,回到開篇問題。針對她的問題和當前“本我身份”,你會給出怎樣的建議?

    只有不到10%的文案人,掌握了“身份感”這一創作技能

    解題方式很簡單,先界定“本我身份”。這位新人對行業現狀了解不深,但求知欲旺盛,向上走的熱血還沒冷。暫把她“本我身份” 定義為“工作2年內的萌新文案練習生”。

    我在文案圈交流群里對她說,現在階段的你,不用太關心別人口中的好文案是什么。別人標準對你不重要,你也理會不了。作為一位“練習生”,你寫不出來的優質內容、比你強的文案作品、能引發你有所觸動的文案作品,都是值得你學習和分析的好文案。與其去評價文案的好壞,不如去大面積地積累、篩選、觀摩成熟的文案作品。

    活了20多年,你已通過每年成百上千次的消費購買行為,練就了的一副直覺判斷。在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文案前,你已經是一位專業的消費人員。新人分析不出深層的東西,但一定能從文案中找到引起你觸動的內容。繼而去分析那些“好內容”如何產生,有哪些共性?帶著疑問去向前輩請教、去閱讀、去練習,這是一套順流而下的文案練習方式。首先,一定要相信、在意自己的“本我身份”。

    只有不到10%的文案人,掌握了“身份感”這一創作技能

    一個好問題很重要,有比自己資深的人交流和引導也必不可少。一個好的回答重點不在答案,它需同時包含:

    ?思辯過程

    ?理性結論

    ?行動指引

    ?執行反饋。

    這些內容,書本、音頻、視頻都給不了,需要與有交流、爭辯、引導作為補充。往往有人帶的文案,更容易在正確方向上聚力前行。

    從本質看,初級文案和資深文案用的是同一套創作方式——USP、SCQA模型、故事、沖突、概念、洞察、畫面感。方法和技術是通用的,就像小學生跟高中生寫記敘文、抒情文的方法大同小異。文案提升不在創作技巧的提升,而在于“本我身份”的豐富和升級。

    隨著工作升遷,人會慢慢體會老板的、客戶的、總監的、受眾的、媒體的“本我身份”,你的文案創作會不自覺融合這些人對文案的評判標準,考慮他們的“身份訴求”。那時對好文案的理解,又上了一個臺階。

    有了從“身份感”出發的這套認知邏輯,你就能拿它來分辨營銷亂象、也認清自己。

    04

    為什么咪蒙要刻意樹敵直男癌?

    為什么那么多媒體熱衷錘子科技的壞消息?

    為什么總監通過的文案,老板還要改?

    為什么DISS羅振宇的人,也鄙視羅的粉?……

    為,這些頂尖的行業人,早把“身份感”這一創作方式和營銷工具,當成了手里予取予求的魔法棒。它是戰神手里的畫戟長槍,王者手心的權杖,帶著信仰發著光。

    通過“清晰身份”,一個創作者找到了他要溝通的人群;通過“界定身份”,劃分出不同的社會圈層、階級和簇擁,引發不同身份的人站隊、靠攏,牽引出人的身份歸屬感、虛榮感和安全感。通過“明確身份”,一個人找到了他在社會存在的位置,發聲的方式。

    以我為例,整個2018看我失去了創作“身份感”。

    我還是有很多想法,但我開始不想表達。“我為什么要在這里寫文字?觀點文章懂的人不用看,看的人又讀不完整。”寫東西對我沒了意義,這些我都沒法調和。歸根結底,之前的寫作階段是在摸索文案。走過那成長階段,過往的創作身份已被我丟開了。我還把過往幾年發出的文章都刪了。

    我的“身份”不是報導案例的廣告圈自媒體人,以職業文案審美來看,那些案例只是正常水平。我的身份同樣不是行業點評人,我沒想把嘴巴放在杜蕾斯、京東、咪蒙這些流量體上吸流量……

    漸漸,我意義到“身份感”的確立,明確“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這類問題,對我的意義關乎人生方向、意義、理想,心里不會割讓的地方。


    我是誰?

    從哪來?到哪去?

    越想成為什么,這些問題就會越大聲。

    幸好,我還能選擇,而不是被動的接受。

    既然選擇就要熱愛,既然熱愛就要堅持。

    掌聲多了,自己的聲音才會更強,

    經歷多了,以后才能看得更清。

    誘惑多了,對衷情的才會更堅定。

    如果每個人的軌跡是一個螺旋,

    我不會無休止的擴散,

    而是沿著走過的路回到原點。

    只有這樣才能回答我開始的問題。

    重要的不是能擁有什么,而是我真的需要什么。

    我的真實, 會為我證明自己。

    諾基亞N9-不跟隨!

    過去甚少發言的一年,我去閱讀、思考、投入工作,為了去找“我是誰”的回答。

    后來認清了,無論走到哪,做不做廣告,寫不寫文案了,我都離不開創作者這個“本我身份”。創作和思考,是我與外在世界的溝通方式。

    職業文案人,有一雙洞察世界的眼睛,可以去解讀商業、營銷領域里紛繁的亂象,發現別人看不到的光。往后我會以 #文案視界# 為選題專欄,記錄同時代創作人的思考和洞見,去寫我在做的文案試驗。這是我新的創作身份。

    當你找到了“本我身份感”,你就有了去做好一件事的歡喜和意義,你就有了光。最后這段話,送給你,陪我一路走到2019的你。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

    (0)
    運營喵運營喵官方
    上一篇 2019-01-09 13:12
    下一篇 2019-01-12 18:28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公眾號
    公眾號
    返回頂部
    運營喵VIP會員,暢學全部課程,點擊查看 >
    央视频直播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