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叫新媒體文案?
它是我們常說的發布在公眾號、今日頭條、百家號等自媒體文章的統稱。在新媒體還沒出現之前,我們常見的文案一般出現在報紙、海報、電視、廣播、網站等平臺;新媒體出現之后,更多企業選擇在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營銷。傳統文案與新媒體文案有很多相通之處,但新媒體文案也自有章法。
隨著新媒體的盛行,伴隨著新媒體運營/編輯崗位的產生,我們文案人,不論是在企業/廣告公司還是自己做自媒體博主總是擺脫不掉要寫新媒體文案的命運。
那究竟如何寫好新媒體文章,下面會進行細致講解,有這方面困惑的童鞋建議細看,暫時沒時間看的童鞋,右上角先收藏。
分享干貨之前,首先說兩個問題:
①寫作方法可以雪中送炭,但積累才是文案提升的重中之重。
對于寫作經驗2年以上的童鞋來說,學習寫作方法可以很好的幫助文案能力提升,因為在這些年的寫作中,你看過很多文章,儲存了大量的詞匯和故事,學習寫作方法可以讓寫作變得更輕松。
但對于0基礎的童鞋,學習太多的技巧反而會讓自己變得很焦慮。
寫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積累,要讓你積累的句子詞匯故事達到可以寫出好文案的量。這就像學習英文,你想寫出高級英文文章,就需要儲備足夠的英語詞匯和句子,如果你只知道1000個基礎單詞那能寫出的英文句子肯定就是那幾個簡短的日常對話。同樣的你只有基礎文案水平的內容積累又怎能寫出高端深刻的文章?
好事總多磨,好文案也需要花點時間醞釀。新手寫作的童鞋們,技巧和積累同時進行效果才更好哦。
②本文的分享是我經驗的總結,絕對是真干貨!
寫作5年來我看過很多文案書也聽過很多市面上流行的文案課程,每次看完覺得作者說的真的很有道理,但具體落實到寫時,卻還是老樣子。
究其原因,很多作者表達的觀點:
要么不實用:
很多作者在分享寫作經驗時,會講太多意識層面上的東西(特別是知名的文案大咖)。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有用的廢話”。
我很能理解這些作者和講師,寫作幾年后你真的能夠明白,意識其實比技巧更重要。但沒達到這個程度的寫作者們真的不想要這些“意識流”,他們想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能寫出文案的方法。
我太知道了。
因為太多人問我寫作方法,
我告訴她:多看書,多看文章。
他們會回復一句:好吧!
覺得我說的是廢話。
要么不知道該怎么用:
很多寫作者分享的干貨其實是很實在的,算得上傾囊相授。但課程設計的不合寫作邏輯,讓人無法實踐。
我這篇文章到底要用什么樣的開頭才好?哪種開頭該搭配哪種結尾?...
一頭霧水。
另外大多數課程以語音或視頻的方式教學,而我們在看視頻課語音課時往往是一心多用的,吃著飯逛著街玩著手機同時聽著課程,很難沉浸式學習,導致學習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學習打了折扣,實踐出的作品又怎能得償所愿?
久而久之,買課只能讓我們看起來“我很好學”“我很勤奮”,但這種“假勤奮”對我們文案能力提升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
聲明:這里沒有拉高踩低的意思,我只是想分享我自己真實的體驗感。
好了,今天我分享的寫作方法是我多年的經驗總結,自認為很實用,可以落地的,有興趣接著看吧。
二、新媒體文案之拆解寫作法
我的寫作步驟
△點擊查看大圖
看完你發現了什么?
“是模仿別人的文章嗎?”
完全正確的。
我這里說的模仿,不是讓你去照搬別人的作品,而是模仿別人的文章結構。
很多時候,我們不會寫文章,是不知道一個好的文章應該是什么樣?應該由哪些部分組成?不知道文章該從何寫起,寫到哪里,如何結束!
從無到有是很難的,對于新手作者也很不友好。
但如果我們可以找到好文章,分析出它的行文結構,然后按照它的結構,一步一步明確我們所寫文章的方向,就會很容易了。
模仿是創意的第一步!?
模仿也有很多技巧,高明的模仿者,能舉一反三;低能的模仿者,只能成為復制者。
第一步?確定主題
確定主題也就是確定我們這篇文章應該寫什么?
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選題。
其實我們在工作中選題的確定往往不是由我們自主決定的。要么企業規定、要么跟著活動、要么團隊商討決定...
如果選題是你的難題,你可以先把你所能想到的選題寫下來,最少寫10個(據說咪蒙團隊是最少50個),以投票的形式發到你的粉絲群/朋友圈或者團隊里,讓他們投票選擇,然后考慮選擇票數最多的那幾個。
選題必要的4個準則:
1、大眾的
小眾的話題,沸點低,數據表現往往不好。盡量寫50%以上的人知道的事情,才能引發更高的點擊和傳播率。(能蹭上最近的話題熱點最好)
2、新鮮的
熱點話題必然很多作者追,我能不能寫出不同的角度和看法?給人一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受?
3、價值感
我們寫的文章能不能為粉絲帶來價值:知識價值、情感價值、資訊價值?有價值的文章更容易獲得讀者關注和認同。
4、拿手的
考慮完以上3個準則,如果還有幾個選題可選,請寫你最拿手的那個,更有把握,更有話可說,更容易寫出真情實感與讀者共鳴。
第二步?搜索同類型文章
確定了寫作的主題,我們就要根據主題來尋找參考性文章,也就是模仿的對象。
如何尋找?
搜索:微信搜索、百度搜索
其實微信搜索就很夠用了。
微信搜索框輸入主題關鍵字,比如:店慶活動就搜“店慶、周年慶”;愛情主題就搜“初戀”戀愛“渣男”....
根據你搜索的關鍵字會出來很多文章,認真閱讀前20篇,找出你覺得最好的那篇。不知道哪篇好?選擇閱讀量高且留言多的那篇。
這里要重點強調的是關于搜索的問題,很多童鞋不善于使用搜索,每次搜索出來的東西和自己想找的大相徑庭。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①換詞,更換與主題相關且與大眾相關的詞匯。②多搜,搜的多了試的多了你才能把握準確的關鍵詞邏輯。
掌握搜索關鍵字的技能,對你文章的傳播很有好處,將大家愛搜的與主題相關的關鍵字布局于標題和文章中,你的文章有更高的曝光率。
第三步 拆解文章
選定了要參考的好文章,我們就開始拆解它。
這一步是你寫好文章的關鍵,學會這個方法以后寫作基本不用再發愁。
下面看我是如何拆解的:
比如,我要寫我們公司的內部宣傳文,表彰一位優秀員工,這位員工是女性,工作認真,很有奉獻精神,堅持參與扶貧公益事業多年,平時生活也很積極向上有自己的愛好。(此例來源于我的一位學員,真實案例)
很顯然這是篇人物稿。
那如何下手?如何把人物寫的豐滿而不俗套且符合企業精神,做到人物本人滿意公司滿意還能達到鼓舞其他同事的效果?
我的思路:
1、人物稿當然要去找撰寫人物的文章作為參考,哪個公眾號人物寫的好?我關注的公眾號有一個大號專寫人物:《讀者人物》
2、從公眾號中找女性人物文章,很多,但是女明星女名人顯然是不合適的,我要找普通而偉大的人物。這篇文章很適合:這位護國女將軍,是中國最神秘的“武器”
3、拆解
△點擊查看大圖
請認真查看拆解圖,了解拆解思路。
然后按照每個拆解的部分,把要寫人物的故事安裝進去就可以寫出一篇不錯的文章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理解到我拆解的思路,自認為很清晰了。
要說明的是,我的這個拆解圖只是分享一下我的拆解思維,我本人寫作時是不會做出一張拆解圖的,寫作時對應著范文,跟著走就ok了。
當然某些地方并不需要100%對應,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改變和調整。
本次我拆解的是人物稿,其他類型的文章也可以同樣拆解。重要的是參考的范文一定要足夠優質。道理很簡單,模范差的文章,你寫出來的也不會好,近墨者黑!
第四步?找素材
拆解完結構,往往會遇到范文中有故事或事件,而我們本人沒有,如果是人物類文章,需要找到本人采訪收集信息。
如果是寫故事類、感情類、熱點類...文章可以從以下渠道找到素材?
①本人生活積累
我們自己的故事、看到的故事、周邊人的故事,都可以作為寫作的素材,重點是需要細心觀察和留心記錄。
②知乎、微博、微信
知乎搜索、微信、微博都可以搜索到很多故事,根據關鍵詞搜索就ok了,特別是知乎,很多大號的故事就是從知乎選取的。
③粉絲征集
很多大號會使用征集,從讀者處征集的故事用于文章,讀者本人會對公眾號或作者會有更強的認同感。
④采訪朋友或家人
朋友或家人與自己很熟,可以很好的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給到你完整的故事。
⑤采訪陌生人
發揮社交軟件的作用,與陌生人溝通,了解關于他的故事。當然首先要表明來意:
“我是一個作者,最近在寫關于xx話題的文章,希望能和你聊聊這個話題獲取寫作靈感,請問您愿意嗎?”
問陌生人這件事情本身就很有趣,如果你的問題不太私密,一般人都愿意和你聊下去的,不妨試試。
第五步 改稿
改稿至關重要,很多時候我們寫出的第一稿,都存在一些缺陷,需要不斷的修改完善。
比如本篇稿子,就改過很多次。
那我是如何改稿的呢?
間斷性改稿。
間斷性改稿就是文章寫完后,隔一段時間再看再改,隔一天、2個小時,都可以。
本篇文章寫了4天。每次晚上寫完段落,第二天繼續寫時我就會從頭到尾的過一遍修改一遍,真的會發現很多問題。
詞語句子累贅、用語不適、錯字、段落銜接不流暢、段落累贅...
全篇寫完我會再修改幾次,排版時再通讀修改。
一篇文章需要悉心打磨才可以發出來,不要太隨意,對待文案隨意,那它的閱讀量也會很隨意。
很多童鞋不知道哪些地方要改?
很簡單,你讀那一段如果覺得別扭那這一段就需要改。
有些童鞋覺得改稿有些可惜,某段落很不合適也舍不得刪,因為自己花了很久才寫出來這么多字的。
如果你寫文章只是為了湊字數,那真的沒必要再在文案這個崗位上做下去。
文章寫出來是給人看的,不是用來證明自己可以寫很長的。如果你讀自己的某一篇文章從頭到尾都沒有興趣繼續下去,建議重寫。
重寫不可怕,可怕的是文案人對于文案的將就。
將就習慣了,標準降低了,文案水平又怎么能提高呢?
好了,新媒體文案寫作就講這么多,按照我的拆解的方法,寫出文章真的不難。
至于要寫出很好的文章,還需要自己去積累,多看多練習,才會更有語感,行文流水。
當然文章的結構并不非要模仿他人,這里給到的方法適用于沒有寫作方法的文案人,如果你文案能力很強,完全不必模仿結構,按照自己的意識去寫,才夠有味。
希望本文對你有幫助,加油呀!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