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今天宣布,將從iOS 14、iPadOS 14和tvOS 14的下一個測試版開始,將要求所有App提供跟蹤透明隱私措施。蘋果表示,下一個測試版將在初春公開發布(由于近期蘋果才發布了iOS 14.4正式版,那么蘋果的下一個測試版本可能是iOS 14.5 Beta)。
而關于蘋果iOS 14隱私保護計劃可謂是一波三折,原本該計劃是定于去年9月生效,但蘋果為了給開發者提供更多的準備時間而推遲到今年初執行。但直到現在,依舊存在少數公司對蘋果的決定不滿,仍未執行蘋果的隱私新政。
一、蘋果:用戶應該得到控制和透明度
關于iOS 14隱私保護計劃,蘋果的立場是“用戶應該得到控制和透明度”。他們希望在iOS 14隱私保護計劃下, 用戶在打開App時,會出現一個提示和有 “允許追蹤”或 “要求應用程序不要追蹤”的選項。
如果用戶選擇 “要求App不要追蹤”,蘋果將阻止App的開發者訪問用戶的IDFA。另外蘋果還稱,開發者還需要尊重用戶的追蹤偏好設置,也就是說不能使用其他方法來追蹤用戶,否則他們的App可能會面臨從App Store中下架的風險。
目前在iOS 14、iPadOS 14和tvOS 14的之前版本中,開發者已經可以使用App跟蹤透明度框架,將跟蹤提示添加到他們的應用中,但目前“使用App跟蹤透明度框架”并不是必須的,到現在為止也很少有App自愿實施該提示。
簡而言之,蘋果現在打算從下一個測試版開始,讓所有的App應用開發者都必須要得到用戶的許可,才能在其他應用和網站上追蹤他們的活動。開發者想獲取用戶的設備的隨機廣告標識符?(IDFA),以達到定向廣告的目的,或衡量他們的活動效果如何等,就必須要得到用戶的許可才行。如果不按蘋果隱私新政來執行,那么App就可能會面臨從App Store中下架的風險。
二、Facebook明反,谷歌暗反
不過到目前,依舊存在少數公司對蘋果的決定不滿,其中Facebook更是在報紙上刊登了整版廣告,并推出了一個網站,來抨擊蘋果的追蹤改變將損害小企業的經濟利益。
而Facebook近期還傳出正準備就App Store政策和即將推出的iOS 14隱私功能對蘋果提起反壟斷訴訟。根據相關報道稱,Facebook一直在尋求外部法律顧問的協助以進行申訴,將指控蘋果 "濫用其在智能手機市場的權力,強迫應用開發者遵守蘋果自家應用不必遵守的App Store規則"。
另外,另一巨頭企業谷歌則宣布選用其他的廣告跟蹤技術。據外媒MacRumors報道,谷歌表示一旦蘋果的隱私新政策生效,谷歌將停止收集目前用于廣告目的的 “少數”iOS應用的IDFA。因此,谷歌表示它將不需要在其iOS應用中顯示蘋果的追蹤許可提示。這樣看來,如果說Facebook是明反的話,那谷歌這是有暗反嫌疑。
谷歌的另一個暗反嫌疑是,自2020年12月初以來,谷歌始終在更新其安卓版應用程序,卻沒有更新iOS版應用,這可能是為了繞過蘋果應用商店要求提供應用“隱私標簽”的新規定。
相關報道稱,自12月8日以來,谷歌沒有對其iOS上運行的數十款人氣極高的應用程序進行任何更新。包括Gmail、YouTube、Google Drive以及其他主要應用程序的版本歷史列表都顯示,它們的最后更新日期為2020年12月7日或更早。雖然有人猜測谷歌因假期而暫停更新,但這似乎不太可能,因為許多相同的應用程序都收到了安卓版更新。
三、開發者要如何做?
對于開發者而言,如果你不打算像Facebook、谷歌那樣明里暗里搞小動作來對抗蘋果新的隱私政策,那么你就需要在隱私新政正式落地生效之前,確保做好充足準備:
1. 充分的內部評估
廣告主需要進行充分的內部評估,查看當前的IDFA使用情況。這一點非常重要,能讓你深入理解IDFA的使用方法和范圍,以及一旦沒有了IDFA,你的業務可能會受到什么影響。
2. 想方設法取得許可
進行充分審核后,下一個重要工作就是獲取用戶許可。畢竟如果用戶選擇加入數據跟蹤,開發者就可以繼續按照iOS 14推出之前的通常方法進行數據監測。所以開發者需要想方設法盡可能的獲得用戶許可。此外,較高的用戶許可率會為開發者帶來競爭優勢。
3.開發了自己的標識符或尋求第三方合作平臺
目前在國內的字節跳動、阿里、騰訊等這樣的大廠,早就已經開發了自己的標識符,從而避免在其生態系統內的定向/重定向解決方案中依賴IDFA。這些標識符利用用戶注冊信息、實名信息等識別用戶,實現了自行聯系用戶、應用程序和網站訪問的能力,而不需要設備ID。
而一些無自身生態系統,依賴將流量外發的開發者/App,受影響程度則較高。不過目前市面上目前已有第三方歸因工具在及時應對App Store即將推出的隱私政策,但目前應該是還沒有十分高效精準的解決方案,所以還需后續進一步的市場驗證。
最后,當前蘋果隱私新政還未正式落地,開發者應當抓緊時間調整自己應用程序的許可請求流程,做好充足的準備。一旦用戶選擇“要求App不要追蹤”,那么IDFA就不再可用,因此開發者請務必先充分測試許可請求流程,不打無準備之仗。
本文為@蟬大師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