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某投放組的主管,月底了,領導在QQ上給你扔了句:
“小王,下個月預算50萬,目標獲客人數是200。”
你回了句明白,便開始整理思路:
“50萬預算,獲客200人,下個月有30天,獲客成本要控制在2500元內。“
想到這,你便打開了近7天的數據報表,看看近7天的各項指標是怎樣的,以此來制定下個月的目標計劃,并分解到每周、每天。
“為什么參考的數據是近7天,而不是一整個月?”
你想到前段時間某個下屬這樣問過你,當時你笑了笑說:
“為什么?這是個人習慣而已,因為月底和月初的間隔時間較短,月底的投放效果往往也影響著月初的投放效果,差距不會特別大,所以我習慣以月底這段時間的數據來做參考。而其實呢,以整個月的數據來做參考也是可以的,畢竟歷史數據是只參照物,具體的還要根據目標情況進行修改。“
查看了近7天的數據報告,需要用到哪些數據來作為參考對象呢?
“對了!“
你想到了營銷漏斗模型。
對應到數據表中,需要的就是展現量、點擊數、對話數、預約數、獲客數,轉化成參考指標即是點擊率、對話率、預約率、獲客率。
于是你便得出了點擊率8%、對話率5%、預約率9%、獲客率65%這些指標。
接著你打開Excel表,把總預算、總目標獲客人數及上述的各項指標放入表格當中。
先把預算和目標進行分解,拆解到每天。
如總目標獲客人數為200,就是200/30,就可以得出每天的獲客人數。
如圖:
然后代入上述的各項數據指標。
把每天所要獲取的客戶人數除以獲客率,就能得出預約人數。
公式:
預約人數=獲客人數/獲客率
再把得出的預約人數除以預約率,就能得出對話數。
公式:
對話數=預約人數/預約率
以此類推,點擊數和展現數也是通過這種方式得出。
代入數據指標后,經過計算,就可以得出下面這張表。
看到這個表格,對下個月每日目標你瞬間就清晰了很多,但等一下,有點不對勁,展現量、點擊數、預約數還算正常,可以辦到。但預計的對話數有點多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每天對話數最多也就100出頭,114的對話數還是有點懸。
所以你想了又想,在預約率這塊加上2%,變成11%。
如此便得到了上圖的數據,11%的預約率,所需要的對話數就可以降成93,以目前的情況,還是可以辦到的。
你松了一口氣,但想到提升了預約率,又要和咨詢主管那邊軟磨硬泡一番,松下的心又緊了,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好,每天所需的目標任務是出來了,組員知道自己每天都應該上多少量才能完成任務。
但這只是短期目標,我們還要設定一個中期目標,也就是每周的目標,要讓組員清楚周任務是什么,如果沒完成,也好在周會上探討,看看下周要怎么做才能完成目標。
周目標和每日目標的制作方法是一樣的,只需把第日的目標乘于7就是周目標了。
而我們為了簡便操作,可以寫這樣一個公式:
周目標獲客人數=總目標人數/本月天數*7
預算的計算方法也是如此,后面的*7也是可以隨時更改的,如要查看5天的目標量就是*5,這樣也就省去了經常要重寫公式的麻煩了。
你伸了下懶腰,日目標、周目標終于搞定了,正要放松之際,等等,好像還差了點什么!
“哦!成本還沒算出來呢!這么重要的東西可不能忘呀!“
你調整了坐姿,三下五除二,便把成本給算了出來。
怎么做的呢?
只需把總預約和總目標獲客放入到表格中,就能自動算出下個月所需的展現量、點擊數、對話數、預約數(具體公式上面都有說)。
接著只要把總預算除以點擊、對話、預約,就能得出點擊成本、對話成本和預約成本了。
成本這項指標每天、每周都要看,要盡量把成本控制在目標范圍之內,超也不能超過太多,依具體情況來定。
“嗯……“
你仔細看了一遍表,沒發現什么遺漏,便把表格發給了你的各個組員,告訴他們下個月的任務按照這個指標來做(每個項目組的推廣渠道都有多個,每個渠道的數據指標也都不一樣,但做法都是一樣的,所以只拿單一數據指標舉例)。
當目標制定完也分配完后,可以歇一口氣了吧!唉,想到又要和咨詢阿姨磨嘴皮子,算了,明天再去吧!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