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名信息流優化師,很羨慕那些人緣好的!
因為憋不出來創意時,就可以去找新媒體小編幫忙...再也不用熬夜了...
前兩天,兔子在這個2000人信息流交流群做了一個調查,發現90%優化師的時間都浪費到了寫創意上。
怪不得我們的發際線越來越低!創意在整個信息流的重要性大概只有30%,卻占據了我們90%的時間,天天熬夜能不脫發嘛!
來,兔子向你們分享幾招敲好用的信息流寫作技巧!
目標群體描述
想象一下:你處在一個非常嘈雜的環境中,最有效獲取你注意力的方法是什么?
沒錯,喊你的名字。名字相當于是我們處于社會角色的某一代表,同時和我們自身也息息相關。
同理,信息流就好比是一個嘈雜的大環境,用戶都處于這個環境中,那么想要快速獲取目標用戶的注意力,無疑于就是喊用戶的名字!
但,喊名字只是個例子,我們可以通過為用戶建立一個典型形象,從而與用戶產生共鳴,讓用戶覺得“這說的不就是我嘛”!
那如何為目標用戶建立典型形象?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01描繪用戶畫像
典型形象,其中典型可以理解為用戶畫像。
比如,某某,性別男,G地區,碩士學歷,技術宅,月收入在2w左右,喜歡動漫,在半夜比較活躍。
舉個例子。
假設,你推廣的產品是自考學歷培訓機構,目標用戶為對學歷有需求的上班族,多集中在北上廣地區,那在投放信息流時,創意就可以這么寫:
在北京工作的人注意了,沒有本科證,工資竟然比同事少這么多。
“在北京”就是對目標受眾的一個描述——就跟在嘈雜的房間里,剛好有人叫出你的名字一樣。
通常,用戶畫像太過廣泛,但基本上我們可以遵從以下幾點:設備、性別、年齡、學歷、職業、收入、興趣愛好。
02不同維度描述用戶
除了用戶畫像外,我們還可以從其他維度來出發。
用戶目標、用戶性格、用戶痛點等。
其實,這也可以歸結為用戶畫像,但避免太過繁雜,所以,我就分開來說了。
舉個例子。
假設,你推廣的產品是美國房地產,現在購買富人區房產首付不過18萬。
如果讓你根據這些信息寫一條創意,你會怎么寫?
我們前面講了根據不同維度思考創意。那在寫這條創意時就我們可以先嘗試著從用戶目的來出發。
用戶目的:通常在美國買房產,用戶目的可分為兩類:想遷移美國或純粹投資。
我們假設用戶只是想在美國安家,那從用戶這個目的來出發,創意便可以為:
想在美國擁有獨棟別墅?富人區首付不過18萬。
再或者從用戶投資目的來出發,創意便可以為:
手頭有100萬閑錢的人,在美國投資富人區房產首付不過18萬。
反差沖擊
現在才知道,北京名校學區房,首付竟然才70 萬。
類似這種創意文案體,各位優化師感覺熟悉嗎?
像這種文案雖然滿大街都是,但是很好用!比如上面例子,它首先強調了房產對于用戶的價值“北京名校學區房”,然后用“首付竟然才70萬”——低價格——進行對比,從而對用戶的心理造成沖擊。
類似的文案體還有:步行就能到國貿房子僅剩30套,上班族都在搶。
這一文案同樣使用了對比,將具有“步行就能到國貿的房子”這一價值的房產與“僅剩30套”所描述的稀缺性進行對比,從而對用戶心理造成沖擊。
聰明的看官,想必已經發現了其中的彎彎繞繞。上述兩條文案都用了“反差沖擊”!
而這也是兔子即將要表達的。“反差沖擊”通過對產品價值的放大描述,形成與消費者預期的反差,從而對用戶的心理造成沖擊。
那如何去去描述產品的高價值才能對用戶形成反差沖擊呢?
那就是根據用戶使用產品場景來出發。
舉個例子。
在推廣房地產時,大多數人對于房產的直覺反應是價格越高代表的價值就越高。
因此我們往往會看到下面這種文案:
價值500萬的房子,首付不到100萬,還不快來搶?
但真的會買嗎?這么寫想必只有那些土豪會購買吧。
有時,真正的價值不在于價格的高低,而在于特定場景下對于用戶需求的滿足程度。
現在假設這樣一個情景。如果現在你需要在十分鐘內趕去參加一個重要的會議,給你兩個交通工具的選擇:時速100km/h的大眾和時速10km/h的坦克,你會選擇哪個?
毫無疑問,是大眾!因為場景需求的被迫性。
那現在,我們再來看那個房地產案例。此時我們在寫房地產創意時,就不用價格來突顯高價值了,便可以根據對不同場景用戶對于產品的需求程度來出發,像:學區房、海景房等等。
記住,在撰寫信息流文案時,不妨多想一想:
▲ 產品的價值是什么?
▲?創意真的是用用戶需求在描述產品的價值嗎?
行業典型代表
在第一個套路中,我們了解了如何用目標人物代表來寫創意。
其實,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用行業典型代表來寫創意。
通常行業典型代表可以分兩類。
01正在從事這件事情的典型人物
通常正在從事這件事情的典型人物,往往是與行業強相關的人物。很多時候提到這一行業,人們的第一聯聯想往往是他們。
比如說,在地產行業中,典型代表是地產大亨、房產經紀人、中介、房東等;
在教育行業中,典型代表則是直系學長、清北名師、學霸、學渣、鄰居家孩子等。
找到典型人物之后,針對這些典型人物,塑造秘聞感。
比如:
▲ 地產巨頭們悄悄入手了這些房產
▲?中介不想告訴你,北京這些房東的二手房急脫手
02當地人
在人們的印象中,當地人往往具有信息上的優勢,同時會做出不同于外地人的行為,表現得非常“內行”。
關注當地人的行為的人,心理上也會覺得自己擁有了這樣的信息優勢,從而產生優越感。
在寫創意時,便可以利用用戶的這類感覺。
比如:
▲?土生土長的張家口人告訴你張家口哪些景點必去不可!
損失規避心理
▲ 現在才知道,沒有本科證,居然比同事工資少這么多!
▲?閨蜜工資漲了1萬,原來是在這修了本科!
各位看官,覺得上述那條文案點擊率更高?
選第二個的,請乖乖去面壁思過。
其實,上述兩條文案只不過很簡單地應用了“損失規避”這個心理!
從表面來看,第一條和第二條創意基本沒問題。唯一的區別點是第一條文案強調損失,而第二條文案強調收益。
而這恰恰也是他們點擊率相差1.92倍的原因!
損失規避,這個營銷理論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但又有多少人在寫創意時,應用過?
所以,各位看官注意了,以后能用損失表達的文案不要用收益!
舉個例子。
原:學霸的考研復試資料免費送了,讓你輕松考過!
修改后:幸好拿到這里的考研復試資料,不然又得重新考一年。
由于損失規避大家都情況,我就不詳細說了。
以上,便是撰寫創意的四種套路。
▲ 目標群體描述
▲?反差沖擊
▲?行業典型代表
▲?損失規避
其實,若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這些套路都似曾相識。創意并不難,重要的是我們要擅于思考。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