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0c8o0">
  • <nav id="0c8o0"><code id="0c8o0"></code></nav>
    <menu id="0c8o0"><tt id="0c8o0"></tt></menu>

    APP裂變指南:如何設計產品化拉新機制實現用戶增長?

    編輯導語:拉新的模式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老帶新拉新模式,用老用戶進行裂變轉化,拉取新用戶;對于新用戶來說,老用戶是有一定的信任度的,所以轉化率較高;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APP裂變中,如何設計產品化拉新機制實現用戶增長,我們來看一下。

    silver aluminum case apple watch with white sport band

    說到產品化拉新,它的邏輯是利用自身產品機制來激活現有用戶實現增長,也就是刺激老用戶帶動新用戶。

    個人認為,微信生態里能完美踐行產品化老帶新的載體一定是小程序,典型案例是微信讀書,它開發了很多基于小程序和APP的產品化玩法,比如每日一答、讀書小隊、組隊抽卡、免費圖書館、翻一翻、集贊得卡、免費聽書館、飆升榜等。

    除了微信生態,產品化拉新的最主要應用場景就是APP了,我最欣賞的就是拼多多,尤其是它的“天天領現金”活動,分享細節做到了極致,本篇就專門分析一下APP如何做老帶新。

    一、APP拉新路徑與底層邏輯

    依靠產品化拉新機制實現用戶自增長,是互聯網產品最希望的;而運營人在做拉新的時候也需要這種產品化工具,全靠運營進行流量轉化并非高效的模式,尤其在工業化獲客體系里,產品化拉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基于APP的產品化拉新設計,常用到一個模型:MGM模型,即member get member,該模型涉及到兩種類型用戶:M1(發起邀請用戶)和M2(被邀請用戶)。

    1. M1端

    所謂M1端,就是發起邀請的用戶,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老用戶;但這個老用戶并非絕對的,因為對于一個裂變閉環來說,新用戶一定會成為新的“老用戶”。

    回到M1端,M1用戶發起APP裂變的路徑是這樣的:打開APP–開屏彈窗或首頁banner吸引參與活動–進入活動頁面–按指引生成海報或直接分享–進入傳播渠道頁面并發表–以海報/網頁/小程序等形式完成傳播–成功邀請好友被提醒–再次分享并循環。

    比如滴滴新推出的非常火的花小豬APP,它的M1端路徑就是下載APP后簽到,簽到頁彈一個醒目的5折紅包券,分享形式為小程序,分享完之后在APP可以看到邀請進度。

    APP裂變指南:如何設計產品化拉新機制實現用戶增長?

    在這個流程中,有如下關鍵點值得注意:

    • 利益刺激、高頻彈窗、游戲化體驗,是M1用戶首次參與并分享的三大前提;
    • 分享會降低M1的社交信任強度,分享內容盡可能符合甚至強化M1的身份形象;
    • 分享內容誘惑力越強,M1吸引M2用戶的概率越高,一般紅包優惠類誘餌應用較多;
    • 為了提升整體轉化,借助用戶畫像標簽,個性化推送給M1用戶不同類型裂變活動;
    • 針對M1用戶的裂變活動介紹要簡潔明了,主題和落地頁盡可能突出利益;
    • M1用戶參與裂變可獲得階梯式、低成本、高包裝的獎勵,既提升分享率,又提高ROI;
    • 每完成一次邀請要及時提醒M1用戶,并制造緊迫感,比如動態時間和提醒到期消息。

    拼多多的APP裂變非常注重上面提到的關鍵點,比如其非常經典的拉新玩法“天天領現金”,就把利益刺激、高頻彈窗、游戲化體驗三者應用到了極致,不斷提醒用戶分享,就差一點就能領到錢了,讓你輕易”離不開“。

    APP裂變指南:如何設計產品化拉新機制實現用戶增長?

    2. M2端

    很多人會以為M2表示的是新用戶,這就大錯特錯;M2是M1邀請來的用戶,它可能是新用戶,也可能是老用戶,如果要變成新用戶,就需要整個MGM路徑對新老用戶做技術上的識別區分。

    如果不考慮區分M2是否為新老用戶,則有兩個細分的裂變模式:老促老和老拉新。

    所謂老促老,就是M1和M2都是APP的老用戶(不考慮有效性和活躍度,只考慮注冊),最常用助力的形式,經常發生在好友間;比如M1想拿到某個獎勵,于是發起助力邀請M2幫助點一下(實際可能是砍價、點贊等形式),M2點完之后可以轉換成M1也發起助力,這樣的話整個APP就被激活,留存也有明顯提升。

    實際上,老促老存在兩個主要目的:

    • 借助裂變促活,把其他平臺的APP沉默用戶召回,利用獎勵轉化為活躍用戶;
    • 擴大曝光量和參與率,借助召回用戶的社交渠道吸引新用戶。

    至于老拉新,則是M1邀請M2必須為新用戶(主要指未注冊APP),邀請這類用戶獲得的獎勵往往比老促老高很多,因為激活一個老用戶的價值比不上增長一個新用戶的價值。

    M2新用戶參與MGM的路徑有兩個,一個是“APP下載–彈窗吸引–注冊–參與活動”;另一個是在傳播平臺點擊網頁或小程序完成注冊,然后被引導下載APP再參與活動,或者直接參與活動但有下載APP的廣告提示。

    當然,并非所有APP下載都遵循上述兩個路徑,還以拼多多為例,發給好友邀請鏈接之后,點擊紅包觸發APP下載機制,直接完成APP的獲取,并在內部繼續拉新流程。

    APP裂變指南:如何設計產品化拉新機制實現用戶增長?

    接下來梳理下M2端的關鍵點:

    • M2新用戶的參與鏈路和轉化流程是否順暢,彈窗是否明確,以用戶無感為標準;
    • M2新用戶常規路徑:H5展示-彈窗-下載APP-注冊-領福利/參與活動;
    • M2新用戶下載APP,如果是被福利引誘,需要有類似紅包彈窗的指引接觸核心產品;
    • M2接觸核心產品后或離開時,利用彈窗吸引其參與活動,將M2轉化成M1形成閉環;
    • 如果M2新用戶接觸的是邀請活動頁,也要有彈窗或浮窗指引M2接觸核心產品;
    • 借助大數據和AB測試,豐富APP頁面禮品,多樣化展示活動頁,提升M2的參與和轉化。

    舉一個K12教育APP的例子,筆者覺得其M2參與路徑很值得分析。

    它引導下載APP的鏈路很長,以“付費購課+關聯賬號”為第一優先級,要求關注公眾號,在關聯賬號之后才跳轉下載APP;之所以M2用戶能被這樣轉化,原因是提分需求、產品低價以及推薦者背書,顯然先購課再下載APP是合理路徑,也是多數在線教育APP的選擇。

    APP裂變指南:如何設計產品化拉新機制實現用戶增長?

    通過梳理M1和M2的關鍵點可以發現,MGM模型的重點首先是如何刺激M1用戶主動分享,只有足夠多的M1用戶傳播才有機會讓更多的M2用戶參與裂變循環;其次是M2用戶的促活和轉化,以及如何轉換M2用戶成為新的M1用戶。

    二、結語

    所以,筆者總結了對APP產品化拉新的三點思考:

    • M1和M2參與路徑要清晰,操作體驗要流暢,符合自然分享習慣;
    • 僅依靠產品機制就能實現M2新用戶的自然轉化,比如紅包下單、試聽購課;
    • 有穩定流量,有豐富獎勵,有游戲化體驗,有高頻彈窗,維持MGM的長期閉環。

    本文由@獨孤菌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

    (0)
    運營喵運營喵官方
    上一篇 2020-11-21 12:51
    下一篇 2020-12-26 16:32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公眾號
    公眾號
    返回頂部
    運營喵VIP會員,暢學全部課程,點擊查看 >
    央视频直播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