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定要意識到,在無線購物時代,跟PC端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而這些不同點,又決定了你的無線端主圖設計和詳情頁設計,在思維模式上必須打破傳統。
首先,手機端的便捷性,使得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的去購物,時間被碎片化。而這種碎片化導致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消費者的決策時間變短。在PC端,有時間去把詳情頁不斷的往下拉,看很久,對比很久,但是在無線端,這種情況大大減少。
其次,無線端主圖在整個屏幕上所占的空間比例遠遠大于PC端,所以無線端的主圖承擔了比PC端多的多的轉化職能。
最后,因為在手機端,你點開一個商品,如果發現不能立刻吸引你,你會馬上關掉,而不是像PC端那樣,你可以不關閉的同時打開另外的商品,然后有比較的時間。
基于以上三點,我們從一個運營的角度(而不是美工設計的角度),去思考一下,無線端的主圖和詳情頁的前三屏到底應該如何去設計(之所以不說詳情頁怎么設計,是因為如果在前三屏你還搞不定消費者的興奮點,基本你就已經失敗了)。
1. 第一張主圖的點擊效果
消費者在搜索的時候,你的第一張主圖是默認展示在搜索結果頁面的,毫無疑問,這張主圖的核心作用就是促進點擊。在更多的時候,我們會從圖片創意的角度上去考慮點擊問題,所以就會出現一些比較另類的、與眾不同的首圖(比如,沒有任何設計感可言的“手寫體”主圖、美女吸睛的首圖、“老板娘跑了”的惡搞首圖等等)。
比如上面三張主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很吸睛:第一張告訴你“怕貴勿點”,傳遞的潛在信息是品質好;第二張是個解放軍的圖片,傳遞誠信;第三張的文案“奶奶說,餓死也不做奸商”,也是在給消費者品質的信心。
我們暫且不去考慮這三張圖片所帶來的點擊效果如何(正常來說點擊應該會不錯的),先考慮一些后續的東西。如果消費者點擊進去后,發現這個海參并不如想象的那樣(比如品質好等等),也就是說圖片僅僅是一種“騙點擊”(我沒有說這三張圖騙,僅僅是舉例子),那么消費者接下來的行為是什么?我們能想象到的無非是以下幾點:
立刻關閉頁面走人——頁面停留時間很短;
不看其他頁面——跳失率很高;
不轉化——轉化率很低。
當這三個指標同時出現,會很頻繁的時候,搜索引擎會非常輕易的判斷你是在騙點擊,然后降低給你的展現機會,直到最終放棄你。
所以,談到這里你要注意,首圖點擊率的提高,第一指標并不是創意展示,而是相關性,尤其是跟消費者“搜索需求”的相關性。舉個例子,消費者搜索狗糧的時候,本質需求是什么?消費者肯定最擔心的是狗狗是不是喜歡吃。當然你,什么對毛有沒有好處,會不會很影響健康,鏟屎官也在意,但是更在意的就是狗狗是否喜歡吃,這一點你可以從累計評價詳情中看到,那么首圖展現,下面這幾張,你覺得哪張好?
我們可以看到,對于狗糧這個類目來講,首圖上可以放比較多的文案,是沒有問題的,那你是不是應該把核心文案更突出呢?個人感覺,單純從點擊率這個指標上看,第一張主圖的效果會好于后兩張。
這里還要給大家一個小細節,尤其是服裝等多個SKU的。在淘寶上找到你的同款或者相似款,找一個銷量高的,然后在累計評價詳情里面,你可以看到下圖紅框中的內容:
花上一點時間,看看,他們哪款顏色賣的多,比如你發現白色多,那么就把白色放在首圖,黑色賣的多,就把黑色放在首圖,這一個小的細節改變,可能對點擊率的幫助都是很大的。
2. 第二和第三張主圖的賣點展現
消費者進來后,在無線端很多人會去把五張主圖都看一下(順勢再滑一下就可以去看詳情頁了),那么第二和第三張主圖就很關鍵了,因為你要讓消費者看到他們想看到的東西。也就是說,你的產品能不能解決消費者的需求痛點。
我們拿水晶吊燈舉例子,你們覺得消費者在買水晶吊燈的時候,需求痛點是什么?這也可以去看累計評價詳情,我們以前分析過,消費者特別在意這個東西好不好安裝。那么在第二和第三張主圖,你就要打消消費者的這個疑慮。
比如,有一個消費者搜索“休閑鞋女 內增高”,那么他的需求痛點就是想長高,希望自己看起來是大長腿,所以在第二和第三張主圖就應該有這種增高效果的展示(或者文案說明)。
3. 第四張主圖給第五張主圖給足下單的理由
第四和第五張主圖的核心作用就是促進轉化,這種促進轉化實際上是通過兩點來實現的:
(1)活動促轉化
這就是常規的手段了,不斷是滿減、買一贈一、第二件半價、送東西,還是其他的創意營銷活動,比如說過了這村就沒有這店兒,限時限量促銷等等……
(2)讓消費者沒有后顧之憂
比如不滿意退款,承擔來回運費等等。
4. 詳情頁設計的前三屏
其實這里沒什么要點,但又極其重要。在前三屏,你一定要放消費者最想看到的內容,而這種最想看到的東西,都可以通過搜索的關鍵詞,進而分析消費者的出來。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比如消費者搜索“休閑鞋女 內增高”,消費者想看到的就是你這款鞋子的增高效果如何,前三屏放什么?放一雙鞋子擺在那里有用么?當然不好!
不用說,放這張圖在前三屏,一定比你放一雙鞋擺在那里,或者介紹什么舒適啦、面料好啦等等效果要好。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