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端的布料批發商張毅也很犯愁,原因是他采購的一批新布料質量上乘,但屯了兩周賣出去的還是寥寥無幾。
再比如,織機運行狀況不可知、生產進度不明確、(訂單與庫存)人工報數易出錯、找不到匹配織機……這種錯位現象的背后,是紡織業供應鏈條長、分散度高,及上下游需求信息不對稱造成的。
這也說明,紡織業傳統訂單式的生產模式正在遭遇巨大沖擊。再加上棉紗、棉布、呢絨、絲織品、化纖和服裝生產量,我國均居世界第一位,使得這種矛盾日漸激化。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紡織服裝行業電商交易額為7.29萬億元,同比增長8.97%。其中,紡織服裝企業間(B2B)電子商務交易額為5.29萬億元。
“具體說,就是訂單碎片化與生產規模化之間的矛盾;特別是對于那些還沒有數字化改造的企業而言,這個矛盾會直接拖累生產利潤。”一位紡織企業生產主管對億邦動力表示。
布料行業痛點很痛,買與賣兩端都難?
上游的坯布廠,織布機產能利用率低,行業平均開機率低,且紗線原材料的采購優惠少、綜合成本高;
中游的批發商,在服裝布料產業鏈中承擔著設計開發面料、組織生產、現貨儲備等職能;
下游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的中小服裝制造廠,采購周期長、供應鏈時效要求高、布料現貨信息不對稱。
“服裝行業的SKU多,人力難以實現精細化管理。”越來越多棉紡與服裝企業意識到這種壓力在加劇。
在布料流通階段,中游布料市場和下游服裝制造商之間,還存在一批商、二批商等較多層級的布料批發商。這給買方和賣方帶來諸多不便,同時催生了如致景科技、智布互聯、搜布等B2B平臺興起。
這類紡織業B2B平臺從信息流、供應鏈、資金管理等方向切入,通過連接上下游供應商建立標準化的布料信息庫,再運用準確的技術系統進行高效匹配,努力最大化實現整個產業鏈的柔性化生產。
從1970年代開始,我國開始將紡織行業重點轉向化纖行業,逐步實現輕工業現代化。目前,我國具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產業鏈完善的紡織工業體系,覆蓋了全產業鏈:從棉花采購、棉花紡紗、棉線織布、布印染成色布,形成成品布;成品布再經過一級及多級批發商流通后,銷售至下游服裝成衣廠。
總體而言,紡織產業鏈面臨的“痛點”綜合起來,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訂單在變小,翻單款很少;
?
?2、工廠不好管,問題一大片;
?
?3、廠房租金貴,成本在翻倍;
?
?4、服裝行業SKU多,人力難以實現精細化管理。
“當前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區域轉移,以及‘小單快反’生產模式的興起,給紡織行業帶來很大的挑戰。”致景科技副總裁管瑞峰表示。由于紡織產業鏈數據和信息不透明,導致每一個主體都是一個信息孤島,轉型者無論在哪一個產品供應鏈和銷售供應鏈環節想要改變,所能得到信息和為之依據的信息資源都是短缺和受限的。
從上游端來看,目前絕大多數中小紡織廠沿襲傳統的運營邏輯及管理方法,整個紡織業雜亂無章,流程冗長而缺乏規范,進而導致整個紡織業生產成本高,交付低效且不穩定。
由于整個產業鏈信息流不通暢,上游生產出來的產品不一定能及時賣出去,這不僅造成庫存,還帶來資金周轉風險。
致景科技聯合創始人兼高級副總裁李亞平舉例說,紡織行業的備貨體量往往很大,一個產品,如果有上百種顏色,每個顏色最低一缸起備,最低要備超過十條。所以計算下來,一個產品的備貨墊資就要幾百萬,成本非常高。同時一旦賣不動了,資金也壓進去了,風險就非常高。
從消費端來看,受個性化、定制化沖擊,傳統批量生產模式早已無法滿足需求。其次是“快反”模式興起,比如一款服裝通過一場直播賣出幾千甚至上萬件,要求供應鏈快速反應,快速完成生產。?據2020年“618”戰報,全網服飾配件品類銷售額達到399億元。
過去,面料批發商是連接上游紡織廠和下游制造廠的核心角色,由他們幫助上下游建立起銷售及采購關系。但今天這種只負責流通、不負責產能協同的模式,正在被數字化悄悄改變。
“今天,如何通過技術革新和產業鏈重塑,幫助整個產業鏈降本增效,打造柔性供應鏈,是行業共同面臨的一道思考題。”李亞平表示。
致景科技從2013年成立至今,入駐商鋪達5000多家、采購商高達20000多家;完成D+輪融資,估值超過200億,背后的資本包括云啟資本、源碼資本、成為資本等。
致景科技旗下的紡織工業互聯網平臺——“全布”,平臺上的織機連接超過50萬臺,服務全國30%的織造產能,并入選“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排行榜”。
上述幾家都是中國領先的紡織產業互聯網集群平臺,助力紡織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通過大數據打通原料采購、紗線、坯布、染整、制衣等生產和交易環節,融匯了產業鏈條的信息流、商品流、資金流,并鏈接紡織產業的全核心要素。
SaaS深入B2B無縫鏈接協同匹配買方與賣方需求
隨著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技術成熟,讓涵蓋采購、制造、倉儲、銷售等流程的SaaS服務逐漸趨于成熟。結合物聯網硬件的新SaaS,不僅能夠幫助產業鏈提高生產效率,還可以將工廠的采購、生產、倉儲、銷售等數據實時同步,從而快速提高管理效率。
目前,致景科技、智布互聯、搜布等企業分別在紡織的上游生產、二批商、外貿等不同環節,用不同方式在解決,意圖通過SaaS帶來的供應鏈透明化替代部分貿易商業務,用信用體系和一批商搭建全新的交易服務體系。
但各個企業的切入點又有所差異。具體來說,致景科技初期是做紡織面料的B2B平臺,連接面料批發商和下游制衣廠,提供交易平臺,其后發展成百布和全布兩部分業務。
百布初期是做紡織面料的B2B平臺,連接面料批發商和下游制衣廠,提供交易平臺,其后發展成百布和全布兩部分業務。
百布繼續定位紡織成品的B2B交易平臺,連接一批商與下游的中小服裝制造廠;其本質是一個數字化面料庫,通過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并輔以一體化倉配網絡、物流管理、金融產品等增值服務,來提高供應鏈流通和交易效率。
“通俗來講,百布是連接工廠、一批商,然后把面料賣給服裝廠或者品牌商的交易平臺。”李亞平表示。早期面料很難數字化,多數企業并不會以在線交易的形式進行買賣,交易平臺僅能解決面料流通問題,卻依然無法實時動態解決產能匹配問題。
也就是說,市場上半標品的面料放在系統中后,需要通過人為解析成一個數字化的面料庫。“近年來,我們自己研發了智能化設備,已經一鍵能夠把布料的顏色、紗織密度、彈力、工藝、成分等數十種參數讀出來。”李亞平介紹說,標準化與數字化識別面料,就大大提高了整個產業鏈的交易效率。
目前百布已經與市場上80%的一批商建立聯系,合作的下游服裝企業達到了四萬多家。
全布業務定位為坯布生產的“云工廠模式”,通過AIoT和SaaS服務連接上游坯布廠及一批商,先將下游訂單分類聚集,再由系統拆解、分配至合作的坯布廠,完成后再按訂單歸集,做完質檢后交付給客戶。
智布互聯以SaaS云ERP系統為基礎,在下游端承接服裝品牌和制衣廠的客戶訂單,在上游端購買紡紗、鏈接織布廠、合作印染廠,進而服務下游客戶訂單。
智布互聯早期為紡織企業提供ERP和MES等企業信息化管理軟件、生產制造管理系統,但由于紡織業企業極度分散,諸多中小企業信息化、數字化改造意愿并不強。另一方面,單純做SaaS,把自己定位為軟件商,智布互聯也面臨激烈競爭。同時,紡織行業產能不匹配的核心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基于前期通過ERP等軟件服務的基礎積累,智布互聯開始升級技術,意欲通過更多物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分析,使生產流程得到更多的數字化改造,同時以產能調度解決兩端的供需問題。
搜布則是從做面料的品牌端切入,在交易的角色中更像是“翻譯+管道”,為賣方貨源和買方需求打上布料種類、特質等標簽,將買家需求與賣方進行匹配,匹配成功后的細節問題留給買賣雙方直接溝通。
“小單快反”從面料抓起,庫存變少,周期變短了!
“小單快反”的難度在于款式多、單量小,交易頻繁。
比如,過去一個季度生產10萬件紅色圓領衫的工廠,現在更可能接到7天內交貨的500件紅色圓領衫、500件藍色方領衫、500件綠色喇叭袖襯衫等多個小訂單。
要滿足這一需求,一定是調用整個社會化資源才能真正做到“柔性化生產”。通過數字化協同,使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企業的優勢能得以放大,大量中小工廠數字化之后會產生質變,協調和鏈接會變得更高效。
“從布料這塊來看,小單快反的核心問題是面料種類多且變化大,齊料率慢。”李亞平表示,這意味著下游想要的面料信息,能否快速高效地和上游匹配,就顯得非常重要。
下游服裝企業對于面料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過去一批商備貨時只要備著就可以賣出去,但現在下游的快反也會倒逼他們更高效地備貨及銷售。
過去備貨依靠經驗,不僅效率低,而且品質不穩定。現在有了大數據,他們可以合作更多坯布廠,合作更多品種,精準捕捉市場行情變化,可以更高效地備貨,并且品質上也有了保障。
李亞平介紹說,全布從2017年底開始嘗試,幫助一批商組織上游坯布廠優化生產,即把下游的織布廠、織布機做數字化改造,把整個工廠的機器全部搬到線上,類似于滴滴的運能。2019年開始對行業開放,目前整個上游大概有接近60萬臺織布機已經連接上平臺。
目前產業上游的織布機大概150萬臺,也就是說,全布服務的產能接近1/3。這意味著一批商需要生產坯布時,不再像過去那樣托熟人找產能;而是像今天通過全布平臺就可以快速組織高效備貨,通過工業互聯網技術,掌控整個生產過程。
同時,百布通過對布料建立標準數據庫,也能夠幫助上游一批商提升備貨能力和效率,還能幫助他們提升資金使用率。
“因為備貨要墊資,過去備1000萬,可能只能周轉三四次,現在可以周轉五到八次,甚至十次。”李亞平介紹說,這是因為庫存少了,交易的周期變短了,資金使用率提高了。
未來幾年,無論是致景科技、搜布、智布互聯這樣的B2B平臺還是服裝企業,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之路的參與者必定越來越多。只有借助數字軟件系統,這個賽道中的企業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精益管理,從而降低企業的生產運營成本。
如何打造整個紡織行業的數據樞紐?“但愿所有企業都積極參與,一起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產業鏈之間的數據孤島,讓每一件紡織品都能找到最匹配的縫紉機。”一位紡織業從業者感嘆說。
本文為@億邦動力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