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1999年初,再次創業的馬云在杭州創辦了阿里巴巴,高舉“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口號,幫助多少中國企業通過互聯網與全世界展開商業合作。幾年后,希望將個體經商與消費者連接起來的淘寶網上線,誰都可以開網店做生意的C2C模式,更創造了空前的財富神話。
同一時期,還有一些人在探索電商的未來。美國人杰夫·貝佐斯于1994年創辦亞馬遜,直觀銷售模式和售后讓這家公司的發展快得像坐火箭。2004年,靠著在中關村誠信經營發跡的劉強東,帶著一眾兄弟開辟京東多媒體網,直營模式使其消費者影響力從數碼產品擴充到全品類。
主流電商平臺中,淘寶和其衍生的天貓擅長C2C/B2C,而亞馬遜京東們長于自營業務,已經在趨于飽和的市場中成為共識,不過這一切似乎要發生改變。2022年2月,天貓App更新后上線貓享閃購業務,雖然阿里宣稱這只是一個探索項目,但自營標簽不禁讓人散發出無窮聯想。
在天貓大規模投入之前,我們可以再對這一阿里巴巴旗下B2C業務做一次回顧,看看它如何出現、發生了哪些變化、未來又有可能走向何方。
締造雙11的天貓
14年前的2008年春,淘寶商城宣布正式上線。與之前淘寶C2C店鋪的低門檻、高自由度不同,淘寶商城入駐店鋪均由阿里巴巴線下招商而來:淘寶要求首批入駐店鋪須擁有企業營業執照、注冊商標或者品牌的授權書,還要簽署新平臺服務合約,顯得正規化了許多。
彼時正是淘寶網C2C如日中天,在國內幾乎找不到競爭對手的年代。而亞馬遜、京東所代表的自營模式又在保持暗中成長,可能會在未來威脅到整個阿里電商,同一時刻淘寶還面臨著如何擺脫低質低價商品的難題,引入正規品牌打造以品牌為核心的B2C業務,成了最終的選擇。
阿里B2C業務上線的最初兩三年里,外界并沒有察覺到多少變化。頂多是頂級商家有了相較以往更為正規、要求更細致的線上銷售渠道,消費者在瀏覽和查詢相關商品時,會發現比起店鋪裝修和商品描述都較為樸素的C2C,淘寶商城更像是專業人士。改名天貓,則更像正式沖鋒。
在經歷架構調整,將B2C拉到同C2C平起平坐的地位后,淘寶商城在2012年初正式宣布改名天貓。天貓官方曾在微博這樣描述新的品牌理念:“天貓網購,代表的就是時尚、性感、潮流和品質。”今日的天貓早已不止于此,但獨立品牌使其跟淘寶網原有的形象有了更多區隔。
伴隨著更多有實力的品牌和經銷商入駐,天貓一度成為阿里巴巴在零售業務上的重要增長點,更重要的是,天貓打響了“雙11”這個在線促銷活動的概念,并且輻射到了整個中國互聯網甚至更外面的世界。電商開始有了線下零售一般的固定大促節點,消費者則意識到網購能更便宜。
阿里自營電商?其實早已存在
早在天貓正式更名之前,阿里巴巴就已經在做B2C延伸出來的新業務嘗試,最為人所知的是天貓超市。就如名字一般,阿里希望打造線上超市一般的在線零售業務,更加貼近普通人日用所需要的各類商品。時至今日,天貓超市的商品品類仍集中于食品日化,可謂相當的垂直。
天貓超市可以看作阿里系較早期的自營電商嘗試,不再是由店鋪準備商品并提供物流和售后,直接在各地建立云倉存儲從品牌方和生產商采購來的貨物,然后通過與各物流企業合作的自有物流體系進行配送,服務消費者的客服體系也都是工作于天貓,而非被各店鋪雇傭。
同一時間段,外賣服務悄然興起,并且從餐飲擴展到了超市零售、醫療藥品等領域,即時配送領域存在著大量機會。天貓超市也在后續發展中對新興業態做出了回應,除了對標淘寶天貓的次日達服務,還在倉儲和物流能力相對充足的城市提供當日達,用戶下單當日就能拿到商品。
掌握優勢之后,整個阿里巴巴電商開始從進攻轉為防守,新業務的誕生往往也伴隨著防御性進攻的態度。2014年上線的天貓國際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彼時中國消費者口袋里有了更多的錢,海淘、跨境電商等提供了買到更優質、特殊產品的機會,成為一時創業風口。
含著金湯勺出生,讓天貓國際在業務搭建上走了同類跨境電商的最高端路線,一上來就建立了保稅倉,并且在第二年就和20國品牌合作直接銷售。在平臺化引入商家銷售之外,天貓國際也有自營業務雙線驅動,可見自營對于阿里而言并非突然出現,早就有了深刻認知和準備。
打好基礎,才能百戰不殆
據《晚點 LatePost》報道,阿里巴巴B2C將在2022年初圍繞大品牌開設自營旗艦店,屆時將和現有的品牌與經銷商入駐并銷售發貨服務不同,天貓會直接從后者采購商品再進行后續業務,也就是與京東、亞馬遜還有天貓超市類似的自營模式,到時候天貓App還會改名“貓享”。
阿里巴巴官方回復提到,“天貓不會改名,貓享只是天貓App里的一個探索項目。”并且還強調了“天貓會以現有的商業模式繼續和商家一起成長,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顯然自營在短期內不會像外界預期的那般成為天貓主心骨,更何況京東亞馬遜也離不開品牌和經銷商入駐。
綜合其他電商在自營業務表現,以及天貓超市、盒馬鮮生等阿里現有自營類業務可以發現,平臺直接向消費者提供銷售到物流到收獲的全流程服務,可以有效抹平不同品類、品牌商品之間的差異,提升用戶感知和粘性。因此,擴大自營業務范圍,對平臺和消費者關系是利大于弊。
這番看起來是安撫入駐品牌和經銷商的發言,并不妨礙我們對天貓自營做出一番合理想象。綜合阿里巴巴近幾年財報,天貓已經有一段時間陷入增長疲軟當中,甚至有一些數據是C2C/B2C合并展示,因此會有急切的愿望尋求破局,能改善用戶關系的自營自然是首選。
天貓想做好自營也有大量問題需要解決,第一個就是應該建設多少倉庫、搭建起怎樣規模的體系。根據京東官方,與京東自營一同建設的京東物流,截至2020年12月31日時擁有超900個倉庫,而包含京東物流管理的云倉在內,倉儲總面積約2100萬平方米。
另一個問題是如何處理好與已經入駐的品牌之間的關系,相較需要品牌和經銷商需要打理幾乎一切還得繳納“入場費”的B2C,自營模式下品牌方的身份更像是提供商品的供應商。怎樣協調B2C店鋪和自營店鋪之間的關系,不同銷售模式下怎樣把握平臺和品牌間的關系,都是要解決的問題。
雷科技相信,有京東、亞馬遜等大型自營電商平臺珠玉在前,品牌方理解這一模式的過程變得相當輕松了,只要阿里巴巴愿意對天貓持續投入,那么以天貓為基地搭建起能夠與京東自營展開正面競爭自營業務,最終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將不會低。
本文由@雷科技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