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短視頻拉近了不同群體間的距離,以前藍領工人的生活我們只能在報道中看見,現在只需要刷一刷短視頻,廠妹廠哥的生活一覽無遺。與此同時,圍繞這類群體的“流量密碼”也開始出現。本文作者對這一現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一起來看看吧。
01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有段時間我特別癡迷在抖音上看不同人才市場賬號發布的視頻。
比如我最早關注的這個賬號“阿熊哥(人才市場)”,簡介上只有非常簡單的一句:“記錄打工人的日常”。
在他的鏡頭下,你可以看到“高矮胖瘦”四大天王:
“躺平哥”人高馬壯,但每天只愿躺在公司宿舍睡覺,不愿意進廠上班。
一次把他趕出宿舍,沒錢吃飯足足餓了他一天。當負責人好心半夜給他買碗炒粉吃時,他信誓旦旦,明天一早就去進廠面試。
到了第二天,他又躺在宿舍睡到了中午。負責人幫他約好的上午面試又黃了。
“瀟灑哥”是來電子廠玩的。他沒想過進廠,只想和廠妹談場轟轟烈烈的戀愛。
他每天口袋隨時揣著瓶摩絲,時刻在有反光的地方搭理自己的頭發。花錢大方,會請自己同行的人消費。
負責人問他這樣下去實力(錢)夠不夠,他會拍拍他的口袋說:實力杠杠的。當他真沒錢時,他會和兄弟們告別,說要回去搞點實力。然后回家拿錢,過上一個月繼續出現電子廠。
“檳榔哥”每天看到熟人的第一句就是:搞一口檳榔。
因為氣質哥會請他吃飯,吃檳榔,他成了氣質哥跟班。每天跟著氣質哥四處在街上溜達,負責幫“氣質哥”拿那瓶他最重視的摩絲。
一次氣質哥好不容易喜歡上了一個姑娘,表白時,姑娘卻說自己喜歡檳榔哥這款“溫柔”的。評論區有人寫道:檳榔哥第一次感受到了面包與愛情的不可以兼得。
我喜歡看這類視頻。它讓我想起之前看紀錄片《三和人才市場》的感覺,同樣會好奇“吃4元“掛逼面,喝2元“掛逼水,玩1元1小時網吧”“做一休三”的三和大神生活。
只是沒想到,這種紀錄片,能看成連續劇。
但同時,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因為觀看傾向的緣故,大數據后又陸續推了好幾個人才市場的賬號給我。
好奇驅使下,我又搜索了下帶有“人力”“人才市場”等關鍵詞的用戶,犯嘀咕:這種賬號是不是有點太多了。
02
持續拍視頻剪輯發到互聯網,如果不是為了記錄分享自己的生活,就是存在某種變現的方式在驅使。
人力的變現很簡單,有人看到他的視頻,缺活干找上來。一筆介紹,就有一筆介紹的收入。
只是我在搜索時,發現了很多明顯本職并非是做人力的賬號。他們也根植在工廠中,想盡辦法獲取著流量,有些甚至花費成本不低。
有的視頻中,工廠全是漂亮的廠妹,每天更新的劇情是同一套模板:有男廠工入職,被殷勤的廠妹團團圍住,給他拎包拎行李,問他有沒有女朋友。偶爾換一個廠妹,評論區會說換演員了。
視頻最后,都會升華主題,埋怨為什么沒有男生愿意進廠打工,導致廠妹都沒有男朋友。
也有些劇情稍微簡單,拍攝廠妹填寫入職信息。視頻的博主負責新員工登記,他會把每天前來報道的女生照片在視頻開頭做個預告,然后拍攝女生填寫自己基本情況,中間穿插兩人對話。“表格+談話”的方式,讓女生的信息和形象變得更豐富。
有初次離家打工的小妹,天真爛漫,填寫表格歪歪扭扭,盡寫錯字;輟學不良少女,交往“月拋”型男友,戀愛經驗豐富,表格在她手上變得皺皺巴巴,全是胡亂涂畫;氣質溫和的離異少婦,因為要撫養孩子不得不外出打工,問題問得稍微出格一些就會臉紅,表格上字跡娟秀。
只是這類視頻下方,大多都有本地人的質詢:這是哪個廠,自己從未見過。視頻博主也從未有過正面回應。
03
今年一月,快手在部分賬號的直播間內上線了名為“快招工”的直播招聘功能,定位藍領招聘。
這次直播招聘,藍領招聘中,又以制造業藍領為主,俗稱“進廠”。
從2020年開始,“工廠缺人”的口號就一直被喊響。
中智咨詢研究院曾開展過一項調研,社會上70%以上的工廠都面臨過“用工荒”現象,其中13%的工廠出現常年“缺工”。
2021年春節剛過,CCTV2報道廣州街頭出現奇景,上千名制衣廠的老板們手持招工牌和樣衣,佇在街上被工人挑選,并表示:月薪過萬難招工。
制造業為何招工困難,這個內容太大了,我今天只談招聘問題。
其實以前非工廠找工作也麻煩,要去人才市場,排隊寫簡歷應聘,每天跑一趟等結果并投新的簡歷。
并且,即使再大的人才市場,招聘者和應聘者面對的,都是有限的選擇。
后來這個問題,被招聘的“線上化”解決了。
但這不包括藍領,我們將近4億的藍領就業人群,通過“線上”應聘的,根據BOSS直聘招股書顯示,2020年才堪堪達到13%。
更多依靠什么?傳統的“熟人介紹”。
4億藍領的需求,潛藏著巨大的市場,光是白領招聘都能養活好幾個招聘平臺,那占據我國非農就業人員 67%的藍領呢?
中投報告顯示,藍領人才在線招聘市場規模高速增長,到2015年預計將達1284.6億元,規模是白領招聘市場的1.5倍。
但難點也顯然易見,藍領群體顯然不愛上招聘平臺投遞簡歷。
可如果是用戶量級達到10億的短視頻平臺呢?
快手推出的“快招工”直播板塊正是瞄準了這部分市場。同時由于人力行業本身并不具備太高的行業門檻,因此部分視頻團隊盤踞于此,形成了一個不起眼的暴富行業。
對,非常賺錢。
04
一個頗具規模的制造業工廠,每年在招工上要花費多少錢?
如果走傳統渠道,在第三方人才服務機構,這個價格是五百萬到一千多萬之間。
疫情來臨前,短視頻以及直播招工并不受到重視。據快手上專門做人力招聘的頭部賬號“松哥正能量”爆料,招到的每名工人每月僅能為中介博主帶來幾十元不等的收益。
但在疫情后,由于線下招聘存在多重因素的阻礙,線上渠道開始受到重視。同時“用工荒”情況隨疫情進一步加劇。給到人力博主的收益已經翻了十幾倍,每名工人每月可為他們帶來五百元至一千元的收益。
工廠不同,給予酬勞的方式也有所區別。目前大部分工廠采取長期支付的方式,只要工人一直在崗,中介就能持續從在崗工人獲得收益。
這種模式,有助于主播盡可能為工廠維系工人的長期勞動關系。
換算下,既只要每月招募到十名工人,當月收入就可上萬。且到了下月,之前的工人如果依舊在崗,相關收益還能不斷壘加。
本質上這仍是一個新媒體的基礎玩法,只是賽道不同,變現更為簡易和穩定,沒有太多門檻。
疫情場景的催化下,藍領招聘的線上化進程將會被提前。此時,正處在行業變化的前夜。
短視頻平臺開始把用戶引入“直播招聘”的新場景;既有招聘平臺,以BOSS直聘為首,在2021年上市時,就把“藍領招聘”作為公司下一個巨大增長點。
網紅流入了工廠內,變身成廠妹,進可進軍網紅屆,退可固守電子廠,大肆進行著掘金,也不知道能持續多久。
但在“招工難”的口號沒有停止前,需求肯定會一直存在。
本文由@韭黃阿rich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