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0c8o0">
  • <nav id="0c8o0"><code id="0c8o0"></code></nav>
    <menu id="0c8o0"><tt id="0c8o0"></tt></menu>

    在抖音,什么樣的流量結構才算「健康」?

    在零售「人、貨、場」三要素中,
    淘寶三者完備,但缺「流量」;微信和快手的「人」存在社交關系,價格很高,「貨、場」較差;基于算法的內容生態中,抖音的「人」是流量,「貨、場」相對缺。
    可以說,理解「流量」是入局抖音直播的門檻。那么,你是如何理解的呢?以及只要做零售,「人貨場」仍是關鍵,那么,如何在抖音平臺合理提升這三大要素?
    所以!本次夜話會,我們邀請了群響會員、尋鹿創始人 俞挺,來聊聊他入局抖音自播 6 個月以來對上述問題的認知和操盤案例。

    在抖音,什么樣的流量結構才算「健康」?
    以下為分享精華,請閱,enjoy!

    一、理解「流量」是入局抖音直播的門檻

    (一)「流量」不等于投放
    經常會收到一些客戶的咨詢,一通聊完之后,分析了人貨場端需要優化的要點,末了來一句:你們能接投放嗎?
    當然這很正常,我要是品牌方,最想優先解決的一定也是投放問題,但是誤區在于:再厲害的 S 級投手,碰到 D 級人貨場,也只能投出 D+級別 ROI ,那些動輒 ROI 1:60、1:80、1:100 的案例,都是在人貨場上做足了高度匹配和現場把控的。

    這個誤區的本質,在于對抖音的「流量」理解不充分。

    理解「流量」是入局抖音直播的門檻,這也是作為 DP 去培養操盤手的基礎。
    那么,如何理解「流量」?

    這里不講得太理論,否則就形而上了,簡單描述:一場直播會有各種【路徑】的人進來,有的來自于直播廣場、短視頻;有的來自于 feed 流、 dou+ 、以及粉絲。

    而現場運營的核心目的有兩個,一是促進這些人充分互動,以杠桿更多流量,二是促進成交,實現最終的高 ROI 。
    而不同路徑進來的人的“質量”并不一樣,因而促進他們實現互動或成交的難度和重點也不一樣。

    這里的【路徑】就是流量結構,而「流量」要追求的是如何讓各個【路徑】來源的人盡可能精準(高質量),提升現場承接的效率。
    這顯然不是光靠投放就能解決的問題,畢竟投放而來的流量,只是流量結構中【其他】這一路徑。
    至于如何讓人變得更精準,會貫穿在下面講的幾個部分里。

    (二)什么樣的「流量結構」算“健康”?

    (確定合理的直播推薦、視頻推薦、付費流量占比)
    一個客戶問我:“平臺做得比較好的賬號,視頻推薦占比能到多少?”
    這個問題沒有精確的答案,畢竟有的優質帶貨賬號,可能壓根不看短視頻播放量;而有的賬號,可能完全不投 feed 流,光投短視頻 dou+ 。
    我們來看一下這三張流量結構圖:

    在抖音,什么樣的流量結構才算「健康」?
    判斷:
    1.【其他】占 55%,說明該賬號主要流量來源路徑為付費(feed流為主)
    2.【直播推薦】占 27%,即 uv=2700,共直播 6.5 小時,平均每小時進人僅 400+,嚴格來說賬號已經不算冷啟動初期,但缺乏一次爆發
    3.【關注】占 17%,結合這一場較高的轉粉率 308/1w=3.08%,推斷賬號一直以來可能都比較重視吸粉,這也符合冷啟動階段所有賬號的做法

    在抖音,什么樣的流量結構才算「健康」?
    判斷:
    【直播推薦】占 92.7%,減去 dou+ 帶來的 uv 及 dou+ 溢出部分,免費直播推薦 uv=5.3w 左右,相當夸張的免費流量,且轉粉率到達了 4.6%,其他互動數據也不錯。
    判斷現場有可能是通過一些促銷、秒殺等手段激發了自然流量。

    在抖音,什么樣的流量結構才算「健康」?
    判斷:
    1.【視頻推薦】占 45%,共帶來 3000 人,反觀【直播推薦】僅 20%,共 1300 人,這場直播共 5 小時,從直播間層面來看甚至還沒有過冷啟動期,但靠高質量的視頻,硬生生維持住了 uv
    2.【關注】占 30%,也是非常高的數值,但本場的轉粉率并不高,說明主播本身對引導直播間加粉做得并不好,這個賬號的粉絲很有可能是看到視頻而關注,并且產生了持久的高粘性
    Ps:這場直播平均停留時長長達 20 分鐘,總 GMV 35w+,主播不是微商、沒有線下經銷商、沒有刷單,完全真實的粉絲數據
    那我們再來猜測一下三場直播的 ROI 如何?
    答案是圖一最低,圖二較高,圖三無限(無付費)。

    綜上,一個好賬號并沒有所謂的標準流量結構,這個問題應該反過來問:“基于我現在的優勢和條件,應該傾向于做成怎樣的流量結構?
    沒錯,合理的「流量結構」應該取決于自身的條件,通常會碰到以下幾個問題:

    1.我的貨品適合做短視頻內容并引爆嗎?
    2.我的貨品是否有很高的用戶教育成本?
    3.我的貨品是否容易在爆品、組合裝、秒殺上做玩法?
    4.我的貨品客單價是否很高/低,復購率是否很高/低?
    5.我的主播適合做短視頻內容產出嗎?
    6.我的主播有很強的親和力和吸粉能力嗎?
    7.我的貨品/主播容易吸引的粉絲屬于哪類人,她們購物習慣如何?
    8.我想投放的人群是一個范圍很廣/圈層很窄的人群嗎?
    9.我是否有一個點擊率很高的場景和善于控場的場控?
    等等等等……
    先從各個維度思考自身的條件,才能對「流量結構」有一個合理預期,而確定合理的「流量結構」無非是兩個目的:
    1.確定好自己的目標人群畫像,以此為基礎,今后所有的貨品、內容、賬號包裝都“投其所好”
    2.找到進入直播間成本最低的流量,以此為基礎,構建自己的壁壘(長期控制流量成本)

    二、做好「人貨場」仍是抖音直播的關鍵
    (一)理解「人貨場」的三大基本要素
    (轉化率、客單價、點擊率與「流量」的關系)
    第一部分主要側重于流量,第二部分將回歸直播的本質。
    「人貨場」的因素不是幾段話能講完的,因此,我還是提出每個部分最關鍵的因素之一,方便大家理解。
    「人」——轉化率:轉化率對應成交,本身就是直播間八大權重里最重要的一環。
    如果互動和貨品端做的很好,但主播沒有促單能力,那就是“暴殄天物”。
    *八大權重:點贊、人氣、評論、停留時長、關注/加粉絲團、送禮、商品點擊、成交
    「貨」——客單價:企業都是想提升客單價的,因為毛利幾乎等同于企業的生命,在抖音高效的流量變現效率和測品效率下,其實給了商家提價的機會。

    但毛利不是唯一視角,這里所講的客單價,代表著直播間競爭力。
    如下圖:306 的客單價對上 443 的客單價,出價差了不止一倍,但高出價的計劃卻可以拿到更高的 roi 。
    在抖音,什么樣的流量結構才算「健康」?
    點擊率:三大因素里,點擊率最容易立竿見影。
    基于抖音是一個單列顯示的內容平臺,「場」即內容,這里面包含的因素眾多,但簡單來說無非兩點,一是用戶能看到什么,二是用戶能聽到什么。

    5%點擊率的「場」和 15% 點擊率的「場」,對后端的影響,不是 3 倍的關系,而是3的n次方的關系。
    如下圖:11.29% 與 8.69% 的點擊率,在展示數更少的情況下拿到了更高的點擊數(進直播間人數),計劃的出價更高,點擊成本反而更低, roi 也明顯更高(跟客單價也有關系)。
    在抖音,什么樣的流量結構才算「健康」?
    那么,如何理解轉化率、客單價、點擊率與「流量」的關系?

    我們需要先搬出一個公式:
    Ecpm=出價*(預估點擊率*預估轉化率* 1000 )
    關于這個公式,應該有一些同學已經比較眼熟了,如果有想系統了解的同學,建議去聽群響私董會 Evan 老師的相關課程,相當專業和全面,也是我信息流的啟蒙之一。
    這里我把它翻譯成一個通俗易懂的版本:
    你的計劃跑不跑的出去=你出的價格*直播間現場做的好不好
    公式里的點擊率=「場」的點擊率,轉化率指該條計劃設定的目標轉化率,與上面「人」的成交轉化率需要區別開來。

    理解一下之后,我們可以嘗試得出以下結論:
    1.高點擊率的「場」,可以使計劃更容易跑出去,也可以反向降低出價成本
    2.高點擊率的「場」,意味著更高效率和量級的直播間進人,這些人有機會進一步杠桿更高量級的免費流量
    3.高客單價的「貨」,可以使品牌有底氣出更高價的計劃,在同流量池的競爭中占據更高的排名和更優質的人群,更優質的人群將更有利于杠桿免費流量
    4.高轉化率的「人」,可以將上述優質流量進行充分成交,也反向提升了直播權重及成單計劃中的轉化率,使得出價空間進一步擴大,最終實現高 ROI
    諸如此類的結論可以得出更多,只要有基本的數據邏輯能力,可以順著這條線路一直推下去。
    留一道思考題:
    已知轉化率、客單價、點擊率都足夠高,那么一個定位精準、人群垂直的賬號,和一個人群不那么垂直的賬號,誰更容易實現高 ROI ?為什么?

    (二)如何合理提升三大要素

    (主播培訓、產品組合、場景搭建的優化路徑)
    這又是一個需要“長篇大論”的部分,這里只能簡單分享一下我們的一些做法。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做法更適用于自播,因為自播業務中「人貨場」的因素被最大限度穩定下來,有利于控制變量:

    1.主播培訓
    對于自播的主播,很難要求她達到達人主播的水平,因此更科學地是建立內部的主播培訓優化體系。
    先來說明一下我們對于優質主播的評判標準。
    首先,產品專業度仍是基石,意味著“講產品的能力”,這在任何一個平臺的直播都是如此。
    但“因地制宜”,抖音主播需要根據平臺直播環境進行適當調整,總體來講需要將以下三個維度作為標準:
    (1)語境、語態+產品專業度
    (2)親和力+產品專業度
    (3)節奏、情緒+產品專業度
    基于此,我們團隊會從以下六個步驟進行優化:
    a.面試篩選
    b.初次試播評估/多時段試播評估
    c.抖音直播整體培訓
    d.優質達人主播切片分析
    e.高客單產品/爆品話術培訓
    f. ?場控現場配合提升。
    其中,針對轉化率進行提升的是最后兩個步驟,通過反復測試有效話術和場控配合方式,也可以最大限度減少新主播的培訓成本。

    2.產品組合
    關于提升客單價,可能有的同學會產生一個疑問:如果產品的客單價實在無法提升應該怎么辦?
    其實,這里的客單價指標嚴格來說=客單件數*平均客單價,也就是單個購買用戶平均支付的總價格。
    因此,產品組合的方式其實是通過多個產品的價格加總,變相地提升高客單價產品的技巧。
    當然,對于不同類目而言,產品組合的技巧也不一樣。
    食品百貨類和酒類就是玩轉產品組合最頻繁的類目;如果是服飾類,則需要從強搭配性的角度,通過款式的組合進行操作;小家電則適合從功能性的角度進行組合。

    比如下面這兩場服飾類目直播:
    在平均客單價均為 255 元左右的情況下:
    圖一產品均為單獨售賣,幾乎沒有搭配,全場下單人數為 250 人,下單件數為 295 單,連帶率 1.18 ,單個用戶支付費用為 303 元。在抖音,什么樣的流量結構才算「健康」?
    圖二部分產品與同款男/女裝搭配售賣,全場下單人數為 149 人,下單件數為 193 單,連帶率 1.29 ,單個用戶支付費用為 329 元。
    在抖音,什么樣的流量結構才算「健康」?
    因此,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圖二場次的出價寬容度會更大。

    3.場景搭建
    場景搭建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也是試錯成本相對大的維度。
    對于抖音直播的場景,我們往往從以下 4 個方面考慮:
    (1)品牌背書:這是目前抖音我認為最重要的因素,品牌 logo 的質感、材料都能對此產生很大的影響
    (2)光比、色調:這是需要專業人士參與的一環,相信我,沒有多少用戶愿意在忽明忽暗、色調不準的直播間待得太久
    (3)層次感/縱深感:代表直播間可以被直接看到的內容,層次感/縱深感做的越好,意味著場景的內容越豐富,這也跟用戶喜歡線下琳瑯滿目的商店,和開闊的商場的習慣有一定關聯
    (4)場景化:羽絨服在寒冷的冰天雪地中更容易體現保暖的特性,食品大禮包適合家庭氛圍濃重的場景,輕奢女裝和設計師款則適合時尚街區和走秀T臺。
    之前還接觸過同行業的一個操盤手,他自述在搭建場景的時候,會考慮目標人群更喜歡明黃色還是海藍色,喜歡圓形還是三角形……簡直將心理學運用到了直播間,所以說場景搭建真的是一門學問。

    另外,盡管上一部分一直在讓大家重視點擊率,但好的場景標準不應該僅僅只看點擊率,場景本身對停留時長、產品轉化率也會產生影響,我們來實際看一個案例:
    兩場直播的主播、貨品、直播時長沒有變化,平臺大盤情況無明顯波動。
    (1)場景一的點擊率在 9%-10% 左右
    在抖音,什么樣的流量結構才算「健康」?
    (2)場景二的點擊率在 6%-7% 左右
    在抖音,什么樣的流量結構才算「健康」?
    不難看出,在場景一點擊率明顯高于場景二的情況下,平均停留時長少了 30s 左右,而兩款高客單價的產品轉化率,也明顯是場景一低了 0.4%-0.5%。

    三、擺脫對「流量」的過度依賴
    (以「人」為核心還是以「貨」為核心)

    最后,盡管「流量」在抖音的地位相當重要,但還是要頭腦清醒地對大家說一句:不要對「流量」過度依賴,因為它終究不是你的。
    如果你只是想賺一波熱錢,那當我沒說(前提是你真的能賺到),但如果你希望能在抖音長久地生存下去,6 個月、1 年、3 年,都必須重視資產的建立。
    「場」自然不可能是資產,那么「人」跟「貨」呢?
    首先談談我對「人」的看法。
    在這個因素上,我是持消極態度的。
    到目前為止,抖音原生達人,真正能“出圈”的幾乎看不到,除非達人本身在站外即擁有一定知名度或私域基礎或渠道優勢,則可以在抖音里找到自己的發展機會。
    對于抖音原生達人而言,希望依靠提升內容質量和突出人物性格,圈住高粘性粉絲,進而塑造成個人IP的道路真的還很漫長。
    其次是「貨」。
    抖音的電商化是需要好貨的,無論是去年的引流電商還是今年的直播電商,都驗證了各個類目的優質貨品可以在抖音上收獲好的銷量。
    但銷量同樣不等于資產,單純利用抖音銷貨,本質上仍然是一樁流量生意。
    畢竟,相比好貨,抖音更需要的是好的品牌。

    本文為@群響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

    (0)
    群響群響專欄作者
    上一篇 2021-01-18 17:47
    下一篇 2021-01-19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公眾號
    公眾號
    返回頂部
    運營喵VIP會員,暢學全部課程,點擊查看 >
    央视频直播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