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部分互聯網企業用現金發紅包不同,微信在2021年春節,呈現的是另一番景象——大家都在蹲點搶「微信紅包封面」,各大品牌、明星的紅包封面成為熱門搶手貨。

在微信紅包下拉的「封面故事」中,可放置視頻號內容。此外,個人參與制作微信紅包封面,只需要創建視頻號、發表1個照片/視頻并獲得10個贊即可參與制作。
而在這之前,個人申請制作紅包封面需要視頻號有效關注數1000人以上。
顯然,微信希望抓住春節發紅包的契機,幫助視頻號快速引流。視頻號在微信內部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張小龍在今年公開課上,也大篇幅地講到視頻號。視頻號在微信內部扮演什么角色?它因何而生,有著怎樣的商業價值?我們將通過三篇文章進行探討。
今天我們先來分享,視頻號在微信體系內的定位與角色。
視頻號除了承載視頻,更重要的特點在于「號」,也就是張小龍在公開課中提到的ID(身份)。
進入視頻號,你需要重新注冊,而不是直接以微信ID來發視頻。
這就意味著,視頻號與微信采用的是兩套完全不同的身份體系。
視頻號采用的是公開身份。你可以瀏覽陌生人的視頻,給他們點贊;陌生人也可以瀏覽你的視頻,給你點贊。而微信ID是私密身份。彼此之間需要添加好友并通過驗證,才能私聊,才能在朋友圈互動。
雖然視頻號是公開身份,但微信很好地平衡了用戶對公開表達與私密性的雙重需求。
在微信里,你可以直接進入好友的視頻號;但在視頻號里,你無法直接添加對方為好友。
微信的特點是私密化。在微博如日中天的時候,微信之所以能崛起,是因為公眾已經不滿足于只有公共表達,他們還需要一片私人空間,與親密好友交流。
而微信滿足了他們私密交流的需求。
因此,微信中更偏私密化的功能,比開放式功能更受歡迎。
比如,朋友圈里的“三天可見”、“分組可見”備受青睞,而文章“在看”功能就讓很多人在點擊時更加謹慎。
但微信不能只有私密化功能。否則,即使微信覆蓋全國14億用戶,內容所觸達的用戶最多也只有14億,商業想象力有限。
只有在保證私密性的同時,連接各個孤立的個體,才能加速內容的流動,發揮更大的價值。
視頻號為什么需要公開化?我們可以從3個層面進行思考:
如果視頻號只對好友可見,那么就跟我們發朋友圈小視頻,以及24小時自動刪除的「視頻動態」(原名:時刻視頻),沒有什么差別;
開放視頻號可以提升內容消費與內容生產的豐富度。一方面,視頻號瀏覽者可以在推薦頁看到全網創作者發布的視頻;
另一方面,創作者發布的視頻,也有機會通過公域杠桿,觸達全網用戶,有利于優質創作者的成長;
視頻號遠遠不止于滿足社交功能,它更重要的角色,是補位微信生態的「連接」體系。有了視頻號,微信可玩轉的內容營銷方式會更多。
比如,視頻號可以添加公眾號鏈接,從公域無縫跳轉到私域;
可以承接紅包封面/微信直播/搜一搜/看一看,豐富資訊體驗;
可以打通微信小商店和小程序,形成交易生態……
視頻號已經成為每個微信ID(個人或品牌)對外展示的重要名片。
打開微信公眾號,可以發現公眾號的頁面布局發生了變化:除了常規的圖文內容,還專門開辟「視頻」欄目,視頻成為與圖文并列的第二大板塊。
打開微信發現頁,可以看到視頻號與朋友圈并列占據一級入口。同時,在個人介紹頁面,除了展示朋友圈,還增加了視頻號。
我們可以在視頻號的個人頁面里,設置「將視頻號展示在個人名片」。設置之后,視頻號將與朋友圈一樣,成為個人名片的重要展示。
打開微信搜一搜,搜索品牌名稱,就能看到該品牌的視頻號最新動態。視頻號成為既公眾號、小程序之后的第三個官方賬號。
由此可見,無論是在微信公眾號、個人微信頁面還是微信搜一搜里,視頻號都逐漸成為個人或企業介紹的重要名片。對于希望在微信生態里深度耕耘的品牌,也許視頻號會像企業官網、百度百科、官方微博微信一樣,成為不可缺少的一環。
微信2021年的開篇首秀,憑借春節搶紅包的熱鬧,為視頻號強勢引流。今年注定是視頻號重要突破的一年。
重新梳理視頻號在微信中的定位與角色后,我們將回顧微信在短視頻領域的發展史,思考視頻號帶給微信的商業價值。
讓我們在對比抖音快手之余,看到一個更立體的視頻號。
在騰訊短視頻發展進程上,有三款值得關注的作品:第一款是微視,這是騰訊最早做的短視頻應用,經歷了從誕生到關閉到重啟的曲折過程;
第二款是時刻視頻(后改名為視頻動態),這是內嵌于微信的短視頻功能,活躍用戶數非常有限;第三款就是視頻號,同樣屬于內嵌于微信的非獨立應用,如今被騰訊寄予重望。
微視誕生于2013年,快手上線不久之后。隨后,微視在朋友圈、公眾號逐步打開短視頻權限。
然而,微視在騰訊內部面臨著微信小視頻和騰訊視頻的競爭,在外部承受著來自快手、美拍、秒拍等短視頻APP的壓力,難以大放異彩,于2017年宣布關閉。
抖音上線僅半年,用戶量突破1億,視頻日播放量超10億。
短視頻對用戶使用時長的爭奪已經不得不引起重視,2018年騰訊再次啟動微視,并利用《創造101》女團綜藝、朋友圈限時推廣等集團資源,為微視強勢導流。
根據晚點團隊在2019年7月發表的文章來看,“快手與抖音的留存都在80%上下,微視僅有43%。”
微視的PV(頁面訪問量)、用戶使用時長均在抖音1/4的量級。微視趕超抖音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2018年12月,騰訊在微信又有大動作,發布了「時刻視頻」。
時刻視頻限制在15秒以內,只能發布豎屏視頻,且發布24小時后自動消失,類似于國外社交軟件Snapchat、Twitter、Instagram都爭相推出的story功能。
時刻視頻保留了微信不打擾用戶的特性,入口極其去中心化,分別在個人主頁下拉、個人頭像點擊、通訊錄圈圈、群聊頂部等。這些都屬于并不起眼的角落,不強迫你去看它。
一方面,時刻視頻仍然是僅對好友可見,當朋友圈(圖文+小視頻)已經能滿足用戶對好友生活的“八卦”心理時,時刻視頻就顯得可有可無了。另一方面,沒有大量的用戶瀏覽與互動,內容生產者也就失去了創作的熱情。
從活躍用戶數來看,時刻視頻確實差強人意。在微信十周年的微信公開課上,創始人張小龍提到,每天有一百多萬人使用視頻動態。
一百多萬人(假設150萬)看似很多,但相比微信月活12億用戶來看,只占0.125%。也就是說,1000個人中只有1個人使用時刻視頻。
2020年1月,騰訊正式宣布開始內測視頻號。這是張小龍所要探索的“短內容”,是騰訊在短視頻賽道奮起直追的關鍵。對比微視,視頻號不再是一款獨立APP,而是內嵌于微信的功能。
獨立APP與抖音、快手的PK紛紛以失敗告終,微視、秒拍、美拍、好看視頻等雖然也獲得一定成績,但只能處于第二梯隊。
抖音、快手早已綁定了大量MCN和優質達人,其形成的規模效應,能夠為達人提供龐大的粉絲量和成熟的商業空間,為短視頻領域的后來者設置了一道較高的門檻。
而視頻號選擇內嵌于微信,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微信12億用戶的優勢,另一方面可以與小程序、微信支付、公眾號、搜一搜等形成商業閉環,打造自身獨有的護城河。
對比時刻視頻,視頻號從私域走向公域,不再“猶抱琵琶半遮面”,更有利于內容裂變。
在內容消費端,視頻號持續增強內容消費,比如:公眾號圖文可以插入視頻號動態卡片,搜一搜可以搜索到視頻號,朋友點贊過的視頻會在「發現頁」有強提醒等等。
在內容供給端,由于目前視頻號的內容池還不夠豐富,內容分發以社交推薦為主,系統推薦為輔。
打開視頻號,可以看到朋友點贊過的視頻在正中間欄目,關注列表與系統推薦分居兩側。以社交推薦實現視頻號的冷啟動,是騰訊可以利用的極大優勢。
視頻號背負著騰訊在短視頻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的重任而來。
目前,抖音日活躍用戶6億,視頻號的日活2億+,雖然從用戶體量上來看,視頻號遠遠落后于抖音。
但視頻號占據的卻是非傳統意義的短視頻用戶,視頻號和抖音用戶重疊度僅為5%左右。微信12億的用戶,是抖音當前用戶體量的2倍,植根于微信的視頻號,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經過了8年的坎坷歷程,騰訊在短視頻領域打磨出如今的視頻號。視頻號能否大放異彩,讓我們拭目以待。下一篇,我們將繼續探討視頻號的商業變現能力,看看它在微信中可能帶來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