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傳統的活動形式中,C端運營,是唯一也是最重要的受眾主體,但是隨著平臺和資源的整合,出現了一大批富有影響力的平臺,這樣造就了新的活動形式,2B2C即通過B端客戶,去打造C端活動的模式。
B端活動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大家面前,剝離出來的主體,讓B端和C端有了更清晰的邊界效應,能各司其職,為項目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回過頭來,我們仔細研究一下,B端活動和C端活動,從本質上講,有什么區別呢?
在我個人看來,可能是受眾和服務路徑的區別。傳統意義上的C端活動,大多數是直接由廠家跟用戶建立的活動行為,活動形式直觀明了,玩法,參與形式,相對簡單,涉及范圍,比較局限,區域性比較強,往往是由線下為主,線上為輔。
而B端活動,更多時候,是通過平臺或者行業領導者發起,號召和招募B端服務商、店鋪等,參與到活動中來,有統一的部署和規劃,活動的影響力和活動力度,相對而言都會大一些,比較常見的就是淘寶雙十一活動這種,全國性,多商家參與的活動。
對于B端活動而言,很容易糾結的點在于,是以B端客戶感受為主,還是以C端客戶感受為主。在多數情景下,B端和C端的活動感受是一致的,但是在一些利益相關的環節,會有比較明顯的分歧。
例如,B端和C端對于活動,都有參與的意向,但是參與的權益,就會有明顯的不同,C端更多是在參與減免或者優惠券的使用,而B端是更關注在導流、線索量、或者是返利等。
但是從活動成本的控制上,肯定是有限的,所以常常會出現對B和C不能兼顧的時候,從個人的從業經驗上講,權重主要取決于項目的目的性,如果是為了拉新,那就要注重C端裂變的感受,如果是為了保持市場份額,那就得滿足B端的商務需求。
做好一個活動,無論是B端活動,還是C端活動,都需要一個孵化過程,這個過程其實是一個不斷打磨,自我剖析的過程。
在計劃書上,列出每一步的活動規劃,然后再跟活動關鍵節點的關鍵人物進行溝通,討論推敲功能、頁面、玩法、用戶體驗等不同階段不同維度的需求,以此來確保每一個環節都是有理有據,有備無患。
我對于活動的整體規劃,一般是從以下4點進行安排:
需求調研,方案確定,傳達落地,執行反饋。
所謂需求調研,就是對活動的目的,活動本身可利用的資源,活動各方需要達成的需求,活動群體的特性等,進行調研和分析。
很多時候要了解深層的需求,例如說,我們做一次年終的B端活動,目的是幫汽車經銷商在年底進行成交和轉化,這是領導安排的活動需求。
但這就夠了嗎?
我們需要的是挖掘更深一層的目的,為什么會在這個時間段,進行這樣的一場助力活動?深入剖析之后,我們發現還有一層目的,那就是為了對今年的活動效果進行一場匯報,以此來帶動推廣明年的活動和會員。
這時候,我們的目標就有了更明確的指引方向,我們做的不僅是單場活動的成交,還要做出對未來活動的希冀。
說完需求調研,我們再說一下方案確定,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市場的現狀,調整輸出合適的活動。
如果是拉新,那就輸出易裂變,輕體量,短頻高效的活動,促進拉新;反之如果是為了轉化,那就需要更豐富的活動體驗,更有吸引力的活動獎勵,更清晰的活動收益,用來幫助轉化成交。
明確了活動方向之后,就需要與產品、技術、設計團隊溝通,確定具體玩法,選擇整體活動調性,確認技術實現手段,輸出設計圖等相關工作。待這些準備完成后,就可以開始落地實施了,這個根據每個企業不同的管理制度去實施就可以了,不在累述。
然后我們就可以根據活動執行過程,監控活動效果,隨時跟進實際情況,微調活動策略,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最后,對活動結果,進行總結,梳理活動中的優劣勢,總結經驗,待下次活動再提升。
今天就淺顯聊了一下B端運營的一點注意事項和4個步驟。下一期,在帶來更多運營相關知識。感謝關注。
本文為@閆之有理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