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7日,微信公眾平臺上線。自此,“公眾號”進入大眾視野。
2012年8月17日—2022年8月17日,微信公眾平臺十周年。這十年來,在公眾號這片肥沃的土地上,成功孕育出了許許多多內容創業者以及機構。如今十年過去,他們依然深耕。我們先后對話了其中的3家機構,圍繞著內容與商業,試圖探究下一個十年該如何做,也希望能給廣大創作者以及機構帶來些參考。本文對話「視覺志」。
公眾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視覺志」創始人沙小皮就是其中一個。
早在2012年,沙小皮就在朋友的建議下注冊了微信公眾號,但到2013年初才將重心放在公眾號上。而彼時,他還在煙臺一家國企上班。
2014年年底,沙小皮辭去安穩的工作,開始新媒體創業,全職運營公眾號。這年,「視覺志」公眾號的關注用戶已超100萬。
2017年9月,「視覺志」的一篇文章《謝謝你愛我。》刷屏,發布一天半后,文章閱讀4000萬+,4天后,閱讀量突破5000萬,漲粉60萬+,成為了那些年人們津津樂道的爆款案例。
在業內,更是被人稱為“爆款內容制造機”,閱讀1000萬+的爆文頻出。
2019年,視覺志開始大力布局短視頻領域,由集團副總裁王浩帶隊成立杠上開花MCN。孵化的賬號「青島大姨張大霞」「零號故事」「電影探長」等,目前在視頻號已有多個點贊10W+作品。
2020年,視覺志正式啟用“萬物可愛”品牌,至此,涵蓋圖文、短視頻、微綜藝、直播、聯名產品、線下活動等多種形式的內容商業版圖正式形成。
「視覺志」視頻號部分點贊10W+作品
如今,「視覺志」公眾號關注用戶達1500萬左右,公眾號矩陣「她刊」「影探」「窈窕媽媽」等累計關注用戶超1.5億。
圖文+短視頻,他們正“杠上開花”。
一、爆款內容制造機 視覺志如何做到?
沙小皮是個文藝青年,又充滿著分享欲,希望把自己看到的、喜歡的內容讓更多的人看到,就有了「視覺志」最初的定位:小眾、反流行。
在不斷嘗試摸索中,沙小皮發現,精美的圖片加上溫情、唯美的文字,能夠讓內容的傳播和漲粉大幅提升,這也奠定了視覺志的調性:唯美、溫暖、勵志。
從「視覺志」的文章中,我們發現,內容多是圍繞著新聞時事熱點、圍繞著生活百態,通過娓娓道來的故事敘說,傳遞著愛與溫暖,傳遞著正能量。
當年的爆文《謝謝你愛我。》,作者通過“場景描述+圖片+溫暖的金句”的方式,講述了十幾個充滿正能量的故事,直戳人心,引發千萬讀者共鳴。
▲ 《謝謝你愛我。》內容截圖
「視覺志」爆款頻出,集團副總裁李飛鴻總結了三個重要的因素:
(1)首先要“與我有關”,也就是與讀者在體征、身份、社交關系等維度有關聯性。熱點內容,之所以爆的幾率大,也是因為整個社會關系中的大多數,都在關注這件事,讀者作為其中的社交個體,就與之產生了關聯。
(2)情緒共鳴、情感共鳴、價值觀共鳴。任何一篇爆款,都是具備了超強的傳播屬性,而想要觸發讀者的轉發點,必然是在情緒上,或者情感上,或者價值觀上,讓讀者產生了共情和認同。
(3)文字功底和寫作技巧。同樣的選題,不同功底的人來寫,創作出來的內容質感和溫度也是不一樣的。
當然爆文很多時候是可遇不可求的,當年「視覺志」現象級爆文產生后,沙小皮就在朋友圈說了這么一句話:公眾號爆款,三分靠努力,七分靠運氣。
就像當年寫出《謝謝你愛我。》爆款的小編,那時的她還是個剛入行新媒體一年的新人,但平時就注重收集素材,把這些感人的故事收藏在自己的素材庫,在合適的時機,花3小時就完成了這篇文章。大概誰也沒想到,文章會如此爆。
而這,也是視覺志對內容團隊的一個要求:保持大量的閱讀和日常積累。
李飛鴻告訴西瓜數據,每周他們都有頭腦風暴,不斷分析復盤國內外優秀的創意案例,倒逼著大家要不斷產出優質的創意。“保持高強度的創意輸出,沒有捷徑可走,只能是源頭活水。”
王浩在帶領團隊做短視頻賽道突破的時候也表示,“創新難度越來越高,但內容為王依然不過時”,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持續創作出滿足用戶不斷提升的內容需求。
二、從一到多 杠上全面開花
2015年,「視覺志」開始布局矩陣賬號,面向女性群體的公眾號「她刊」誕生。一年的時間,「她刊」實現了再造一個「視覺志」的宏愿,如今「她刊」的關注用戶也已超1000萬。
然而,也并非每個矩陣號都是一帆風順的。
從“深夜漫畫”到“蛙哥漫畫”、“兔姐漫畫”、“少女兔”,再到如今的「InsGirl」,從情感漫畫到女性時尚生活美學,該矩陣號也經歷了多次改名及定位的變化。
沙小皮就曾調侃道:“你看他做起來兩個新的大號,可能有十幾個做死了的號砸手里。因為行業之間的壁壘還是蠻高的。”
因此,除了資金和經驗外,做好公眾號還有很關鍵的一點就是人才。
“想做好長線運營,一定要重視人才、吸納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逐漸擴大能打硬仗、能寫爆款的隊伍。”李飛鴻說道。
如當初建立漫畫矩陣號「少女兔」時候,沙小皮就讓當時「視覺志」的主編去負責,帶領新的成員成立小組,開辟新的賬號。
用李飛鴻的話來說,這是他們團隊規劃的第一個階段,即跑馬圈地的階段。這個階段需要橫向開拓,會優先把團隊中優秀的個體挑出來委以重任,讓他單獨組隊開拓新號。
當然也基于用戶的需求和公司的長遠發展,如今,「視覺志」旗下矩陣號已涵蓋生活、女性、情感、母嬰、人物、影視娛樂等類別。
而現階段,需要進行縱向升級,視覺志就會優先集中團隊里最優秀的人才,進行對點突破,打造各種類型的爆款內容案例和商業案例。
除了公眾號圖文內容外,近年來,視覺志也大力布局短視頻領域,成立杠上開花MCN,不到一年時間便打造出多個有影響力的短視頻賬號。
2020年,微信視頻號誕生,逐漸闖入人們的視野,視覺志也開始布局視頻號。除了有公眾號同名的「視覺志」「她刊」等賬號外,「青島大姨張大霞」「零號故事」等自孵的賬號也同步在視頻號發布作品。
視頻號「青島大姨張大霞
憑借著有趣、有共鳴的故事情節,親切、反串的人物形象,「青島大姨張大霞」在視頻號上很快就收獲了不錯的成績,有了多個點贊10W+作品。
從一個「視覺志」到多個矩陣賬號,從公眾號的圖文內容到視頻號等平臺的短視頻創作,「視覺志」不斷打磨內容,不斷創新內容形式,讓杠上全面開花。
三、一年拒絕3000萬廣告 背后的生意經是什么?
早在2015年的時候,「視覺志」聯合創始人馮小馬就提到,當年「視覺志」拒絕了至少3000萬的廣告。
當時,某豪華汽車品牌冠名視覺志公眾號頭條,封面上會有品牌的logo。但不到一個季度,視覺志就拒絕繼續合作。因為廣告主會對頭條內容嚴格限制。
馮小馬認為,內容是「視覺志」最重要的、最核心的一個部分,也是可能最優勢的部分。如果一個廣告商,對你的內容形成威脅而且還是頭條內容,那這樣的生意就不需要做了。
在廣告上,除了保證內容質量外,對廣告主也有嚴格的要求。
商務副總裁張磊告訴西瓜數據,他們選擇商業合作對象一直是非常慎重的,并且會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審核合作對象的資質,沒有資質或者資質不全的客戶堅決不會合作,這也是對用戶和對賬號負責。
因此,在「視覺志」新的矩陣賬號崛起后,他們首先選擇了與騰訊廣告互選平臺合作,在賬號的底部開通貼片廣告。
這些廣告中有很多優質的品牌方,他們本身就有自己的品牌價值,而在底部推送廣告既不干擾用戶閱讀,又能提供一個比較保底且穩定的收入,這給新的矩陣號帶來了第一桶金。
李飛鴻認為,騰訊廣告互選平臺能真正幫助創業者打開商業化大門,并且能夠快速地推動賬號在整個矩陣化進程中的步伐。
目前公司的60%營收由公眾號廣告帶來的,因此除了貼片廣告外,互選廣告也是「視覺志」及其矩陣號和騰訊廣告互選平臺合作的重要內容。
以近期合作的麥當勞為例,通過騰訊廣告互選平臺,以定制內容+底部貼片廣告的方式,聯合視覺志旗下多個賬號,產出圖文、條漫、SVG互動等多種形式的內容,通過用戶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活動信息、新品宣發等商業信息,達到品牌推廣和用戶觸達的雙重功效。
「視覺志」與麥當勞合作
張磊透露,加入騰訊廣告互選平臺后,它能更方便地鏈接內容創作者和客戶,廣告合作的品類和品牌數量更多了。
“騰訊廣告互選平臺增加了公眾號在品牌方的曝光機會,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客戶資源,同時互選平臺開放了多種合作形式,讓公眾號的合作不只局限于軟文投放一種形式。”
矩陣化以及圖文、短視頻的全面發展,也拓寬了視覺志的商業模式和服務范圍。目前,視覺志已開拓出了軟文植入、品宣定制、人物專訪、活動策劃、創意視頻、全案營銷等多種模式。
四、十年,下一步該如何走?
公眾號十年,「視覺志」也近十年。
“我感到幸運和惶恐。”談及十年的感受,李飛鴻感謝微信公眾平臺,因為它給喜歡內容創作的人提供了一個平臺,作為時代紅利的受益者,幸運地趕上了內容創業的春天。
但惶恐的是,內容平臺和形式也在不斷迭代,受眾對于優質內容的判定標準也越來越高,如何持續保持優秀的內容創造力,是團隊必須經受的考驗。
李飛鴻跟我們表示,視覺志前期以圖文創作為主進行內容創作,但加入視頻號之后,一直沒有找到很好的銜接模式,讓公眾號和視頻號的內容,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打通和互補。
比如,在短視頻團隊搭建過程中,他們也曾找業內有名的公眾號創作者來負責短視頻團隊,經歷非常痛苦的團隊搭建和創作過程后,仍然找不準短視頻的節奏,最終以失敗告終。
這個困難目前他們還在研究解決,除了吸納有短視頻創作經驗的人才補充到團隊外,也在創作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讓團隊不斷積累和成長。
但不管是圖文還是視頻,在內容規劃上,「視覺志」團隊會一如既往地做優質、做精品、做案例,做被大眾和客戶認可的內容。
在商業化方面,張磊表示希望能夠借助騰訊廣告互選平臺,跟品牌客戶共創更多投放形式、更加優質的合作案例。
“做品牌賬號,要有長期思維,不能飲鴆止渴,不能為了短期的流量去博眼球。要有意識地去打造賬號的價值內核,建立用戶信任度,這樣才能讓一個新媒體品牌走得更遠。”李飛鴻如是說。
本文為@飛瓜數據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