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0c8o0">
  • <nav id="0c8o0"><code id="0c8o0"></code></nav>
    <menu id="0c8o0"><tt id="0c8o0"></tt></menu>

    2023,還有人看公眾號嗎?

    大圖變小圖,“門臉”沒了。

    2023,還有人看公眾號嗎?

    2月,微信再次迎來一波更新,#微信一手機號可注冊兩賬號#迅速沖上熱搜榜第一。與之不同的是,微信同期對公眾號信息流的調整卻鮮有人問津。

    如果你也不知道公眾號發生了什么變化,不妨打開微信訂閱號消息頁面,注意看看現在還能見到幾條大圖展示的推送。

    以往,訂閱號消息的頭條文章均展示封面大圖,而次條展示封面小圖,3 至 8 條則會折疊。但現在,所有“不經常閱讀”且“未加星標”的訂閱號消息則會全部變成小圖。之前,微信對于小部分用戶長時間不閱讀的訂閱號消息也會以小圖展示,但此次調整后,判定“不經常閱讀”的掃射范圍明顯更大。

    雖然微信官方并沒有公布判定標準,但據筆者觀察,本人許多本周內就打開過的訂閱號也被判定為小圖展示,可見新的標準不僅有關于“近期打開”,還有關于“閱讀頻率”。一定要近期閱讀過,且讀的次數足夠多,才能被網開一面。否則,就必須手動為每個訂閱號添加“星標”,才能讓其推送消息以大圖展示。

    2018 年 6 月,微信在 6.7.0 版本里第一次將訂閱號消息的展示方式從“列表”改為了“信息流”,其“頭條大圖+次條小圖”的樣貌基本成型。5 年前的那次改版曾引發軒然大波,但如今的改動卻悄無聲息。公眾號對內容創作者和讀者的吸引力減退已成事實。

    作為一個已經存在 10 年的老產品,公眾號在輿論場上的地位在下滑,它對騰訊集團的意義也在下滑。視頻號成為了“整個集團的新希望”,而慣寫圖文的公眾號創作者被留在了沙灘上。

    “對我們影響很大,但是無人在意”

    此次改版的負面影響對于公眾號創作者們來說是毋庸置疑的。缺少了頭條大圖的吸引,推送消息更可能被埋沒于標題信息流之中。以往一頁之中最多填充 2 個號的共 4-5 條消息,還有圖片作為調劑;現在要跟 3 個號的 6 條文字消息搶注意力。

    對于主要更新漫畫、插圖的號來說,這種打擊更加嚴重。本周,許多以更新圖片為主的公眾號都以較吸引眼球的標題發文,如“最后一次見面”、“再也見不到我了”等等,提醒讀者給自己的號加“星標”。文字公眾號則多在文末添加醒目指引,也是為了同樣的目的。

    2023,還有人看公眾號嗎?

    部分賬號提醒用戶星標的推送內容截圖

    一位有 5 年以上百萬粉公眾號運營經驗的人士告訴 36 氪,這次改版給創作者帶來的影響非常負面,對于閱讀量和創作熱情來說都有打擊。頭條大圖本來就像店鋪的“門臉”,大家過去幾年學了一手裝飾門臉的功夫,但是現在門沒了。目前創作者們除了通過以上兩種“笨辦法”來求星標以外,也沒什么其他好主意。

    “我們在自媒體圈子里討論了一下,大家覺得現在的狀態就是‘溫水煮青蛙’。2020 年訂閱號信息流打亂時間排序,那時候生存環境就開始變得艱難了。但是當時輿論場上起碼還有爭論的聲音,現在已經悄無聲息。”該人士說道,“這背后也反映了公眾號這些年對大眾吸引力的下降。”

    也有微信生態研究人員對 36 氪分析稱,此次改動對內容創作者確實不太友好,“但微信改版考慮的主要是一般用戶的體驗,畢竟創作者在微信生態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群體。”他認為,從平臺的角度來看,這樣調整或許是希望提升閱讀效率。

    “在公眾號打開率整體下滑的前提下,改版之后,用戶的信息流頁面更精簡,他們對常看的帳號粘性也更強。這就要求創作者不斷提升自己的用戶粘性和內容質量。”研究人員稱。

    小圖之后,信息流一頁能呈現的內容確實更多,但對于大部分閱讀能力一般的人來說,圖少字多更可能會打擊他們打開公眾號這個產品的興趣。很難說大部分人真的在乎那一點點效率的提升。

    左右互搏,又要開始了嗎?

    除了“怎么辦”以外,很多人還在困擾“為什么”。

    微信在對許多功能的設計上都曾呈現出“左右互搏”的狀態,這種情況常出現在一個功能問世的早期階段。比如“微信之父”張小龍一開始設想小程序應該主要服務于線下生活場景(如今最活躍的是電商、生活服務和工具)、視頻號不要花錢邀請明星入駐(后來辦了很多場演唱會)、引導用戶發“視頻動態”展示在名片頁面(這個功能后來直接被砍掉)等等。

    公眾號在早期也曾呈現出這種實驗狀態。2018 年初的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稱“公眾號沒想過要做一個所謂的信息流”,他更在意“如何改善用戶對訂閱內容的閱讀效率”,“對用戶訂閱的東西,怎么樣才能找到它,找到重點,這個是我們想要做的。”

    但半年后,訂閱號消息的展示方式就從“列表”改為了“信息流”,并奠定了它后來 5 年“頭條大圖+次條小圖”的樣貌。如果按照張小龍“提升效率”的標準來看,如此調整顯然不是效率最高的信息排列方式,但卻是對基本盤用戶最友好的展現方式。

    但公眾號的實驗期其實早已結束。在這之后,訂閱號信息流的樣貌基本沒大動,只在小功能上增增減減,以及在 2020 年打亂了推送的時間排序。后來即使公眾號缺乏新鮮血液的問題已成頑疾,微信團隊也并沒有改變信息流的主要呈現方式(關注而非推薦),而是在“看一看”里另外開辟了一塊發現新號新內容的廣場。

    那么,這一次,到底為什么?

    36氪與數位微信生態圈內人士交談,大家莫衷一是。有意見認為,微信或許希望引導更多用戶去看視頻號而不是訂閱號,但這簡直等同于“為了鍛煉右腿而自斷左腿”;也有意見認為,微信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刺激創作者跟讀者建立強綁定關系,但這也是以傷害整個產品的吸引力為代價,并不合邏輯。

    原因無法確定,現在我們只能看結果。

    在新版本下,能夠每天多次推送消息的賬號(通常為機構媒體,如36氪,每天能推送三次消息)有更大概率被判定為“常讀”,從而保留大圖展示的權利;

    廣告內容,仍然保持大圖展示,同時因為信息流里大圖減少而更顯得醒目;

    頭條發布視頻內容的賬號,不論是否常讀、是否星標,都將被大圖展示;即便視頻沒有發布在頭條,也會被特殊展示在信息流中部位置,同時因為信息流里大圖減少而更顯得醒目。

    2023,還有人看公眾號嗎?

    從左至右依次是:頭條發視頻的展示效果;賬號任意位置發視頻的效果;常看賬號的展示效果

    在這樣的環境下,創作者自然會被引導發布更多的視頻內容。而對于不擅長創作視頻的賬號來說,就只能面對更加內卷的競爭環境,和興趣更低的用戶了。

    本文由@王毓嬋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

    (2)
    喵妹喵妹官方
    上一篇 2023-02-09 08:08
    下一篇 2023-02-13 19:14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公眾號
    公眾號
    返回頂部
    運營喵VIP會員,暢學全部課程,點擊查看 >
    央视频直播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