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賺錢的博主,還能把自己給干“倒閉”了,你說奇怪不奇怪?
博主這個事業,我一直都認為是一種奇跡,是一種雖然奇怪但又特別牛X的商業模式;你想想,一個博主每天拍拍內容,一年收益就能少則幾萬元,多的甚至幾百萬元,堪比一家小公司苦哈哈干一年,這簡直可怕。
而且更重要的是,博主幾乎無額外成本,但卻有超級高高高利潤,比開個餐飲店什么的不知道高級到哪里去了。
既然如此,那豈不是人人都開始做博主了?
沒錯,確實有這種趨勢,所以二八定論就來了,有做的好的,自然也有做的不好的,有賺錢的,自然也有不賺錢的,做博主也不再是一個“只要你能發內容”就一定能成功的事情了,甚至之前賺錢的博主,還能把自己給干“倒閉”了,你說奇怪不奇怪?
有同學這里肯定懵逼了,沒成本,高利潤,博主又怎么會倒閉的?
這個也是我今天想聊的,哪些操作會讓博主事業倒閉,之后可一定要避開了!
01 定位太泛?
定位,是一個博主的起點,很多人也都說有了定位才能開始做內容,這一點理論上是沒錯的。
真正有問題的是定位時的時候人性的貪婪。
舉個真實的例子,之前有個零克Club的會員問我自己應該做什么樣的定位比較好,我說你平常都做啥?
她說自己喜歡化妝,穿搭也很感興趣,平常喜歡逛逛展,吃吃下午茶,還經常出去旅游。
我說那你可以選的比別人多很多了,優勢也很明顯。
結果她說那這些她可以都做嗎?可以寫2篇穿搭,1篇探店,暑假可以多寫一些旅行筆記.....
看文章的你也會感覺很無語,對吧。
我當然不排除這個定位有成功的可能性,只是無限接近于0罷了。
所以,博主第一點就要避免的是博主自己的心魔,貪婪的那種性格,要做到非常克制。
我們在看文章學習時,是很容易清楚要克制的,只是在實踐時,那種欲望又會產生極大的誘惑。
我也非常理解那種剛剛要做博主的感受,比如做美妝博主,是不是會把自己以后做窄了呀?以后我還想發護膚呢咋辦?再或者我要發家居,我看別人都發圖文,我以后還想發視頻呢?咋辦?亦或者我想分享穿搭,但是我還想分享自己的生活,對了對了對了,我還想分享我的職場經歷,咋辦?
沒法辦,就是要克制,先讓別人認識自己“一點點”,而不是全部。
02 無法商業化
如果做博主是為了發著玩,那么怎么做都行,但如果帶著一些商業目的,又無法變現,那么這個事業就基本止步于此。
說到這點,真的不得不提到B站前段時間的“UP主們停更潮”。
當然,B站UP主沒有真正的停更潮,這是媒體們總想搞個大新聞出來的。
但UP主停更確實是有的,只是停更不是“突然”“集中”,而是陸續和漸漸。
關于原因,確實,UP主不賺錢,為愛發電不可持續,但是為什么B站UP主不賺錢?是缺流量?還是缺模式?
都不缺,唯一缺的是B站無法自證“非垂類流量與商品的結合是不是有效”,例如B站很多的UP都是興趣愛好的,比如游戲的,剪輯娛樂,跳舞的,特別特別多,但是要想將他們跟商品結合起來,品牌方是不認可的,如果靠平臺補貼來獲取收入,那么除非B站會員收入可以覆蓋內容成本,但實際上B站一直在虧損補貼,即證明,這不是一個合理的商業模式。
所以內容有趣,可以消磨用戶的時間,但不代表能把流量變成錢,因為流量也是有其“商業價值”的。
說回小紅書,最好在確定定位時,看看內容里能不能植入商品并且不突兀,如果突兀,那就一定賺不到錢。
賺不到錢,那博主的事業自然也就倒閉了。
03 丟掉靈魂內核?
博主做的好了,粉絲多了,賺到錢了,那么博主真正的坑也就來了。
我幾乎每個月都能收到20-30個博主跟我反饋,做內容真是太累了,所以問我有沒有兼職的編導或者兼職的剪輯,實在沒有,助理也是可以的.....
累當然累,辛苦也是真的辛苦,但博主此時真的需要回憶一下,自己是怎么“成為”一個賺錢的博主的。
是一堆內容的堆砌嗎?是自己的策略夠牛嗎?可能都不是,用戶喜歡的無非就是博主的個性和真誠,再加以內容輔助,才成為了獨一無二的IP,這件事兒但凡換一個人來做,都很難做得到。
所以換個編導來做,就等于賬號換了一個靈魂,別人也就因此不喜歡這個賬號的味道了,所以如果累了,想換人做內容,自己躺平了,或者專心當個演員,基本不現實。
那博主必須一個人這么累下去嗎?那倒也不是,比如有很多細碎的工作,確實可以分出去,比如商務,比如剪輯,但核心的內容部分,博主是一定必須自己做的,也必須自己把控的,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成長和穩定。
因此項原因,而賬號倒閉的,還真挺多的....沒準兒你身邊認識的博主都有這樣的。
04 斷更嚴重?
要說大坑,那斷更嚴重絕對榜上有名,這一點,我見過的真是太多了,別說一只手了,就在給我加十只手也是查不過來的。
有些人認為斷更是純粹博主累了,但實際上卻不是這個道理,因為他往往來源于一次契機。
比如某些時候家里有事,他無法更新,就給他了一個斷更的理由,下次會認為斷更影響好像也不大?就開始逐漸的越斷次數越多,越斷時間越久。
還有一些博主是賬號賺錢時期做起來的,恨不得每篇筆記都是廣告,這種情況下,他會計算一篇筆記的生產價值,這無可厚非,但最后有點魔怔了,一篇筆記可以賣3萬元,如果沒有3萬元,那我為什么要發筆記呢?
所以,沒廣告就不發筆記,越不發筆記,也就越接不到廣告,最后就是涼涼了。
人不忘初心,真的很難,要多回憶一下,自己的廣告是不是那些客觀的筆記的存在才撐起來的呢?
斷更也更像一種慢性毒藥,漸漸的殺死博主的積極性。
之后突然恍然大悟了,想恢復更新了,但這時候已經晚了,除非能保持空杯心態,讓自己再重新做個“新人”,否則無論是對內容的創作能力還是從上天到地下的心理落差,都很難說有再次成功的機會。
這一條是博主倒閉最多的原因。
05 盲目擴張團隊?
小紅書博主,一般70-80萬粉絲以上還能保持粉絲增長,且能商業化的博主,要不簽約了MCN,要不然自己成立了工作室。
顯然前者更多,但百萬粉絲博主自己成立工作室的也不少,對比那些斷更或者自己想躺平的博主來說,這些博主其實反而更加在乎自己的內容質量。
有多在乎呢?2-3個編導,1-2個攝影師,1個剪輯,外加1-2個商務或助理,妥妥的大團隊。
在內容上高投入,那也自然也指著內容上帶來高產出,但現實卻不一定有這么順利,原來一個人,不管一篇筆記幾萬,基本都是凈利潤,現在呢,你接1-2篇,那基本上都是只能cover成本罷了,一個月得接3-4篇才能開始賺錢。
大博主報價是貴,但是接單也沒那么容易,所以綜合看下來,押注內容而搭建龐大的團隊,反而成了反作用力。
直至有一天,接單越來越少,連團隊成本都無法cover了,那該怎么辦呢?
當然是忍忍了,這和賭徒心理一樣,輸了就總想翻盤,所以就把以前賺的錢也拿出來發工資,終于堅持個1年半載的,實在虧不動了,團隊解散了,之前的錢也賠進去了。
雖然還有個大號,但也跟沒有差不多了。
其他坑,最多也就不賺錢,但這點是真的能讓自己虧錢的。
所以大博主們,成立工作室,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慎重!
06 多平臺?
多平臺運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誘惑,尤其是小紅書的原生博主,說不羨慕抖音的流量,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但是確實自己也沒有勇氣邁出跨越平臺這一步,如果只是在自我折磨階段,這事兒倒是好辦很多。
但最可怕的是這些平臺會主動找上門來。
你可能經常在私信里或者郵件里看見:
我是xx平臺的運營,發現你的賬號運營的很好,很匹配我們平臺的調性,非常真誠的想邀請你賬入駐我們平臺......此外還有很多平臺補貼獎勵哦等等。
有的話術說的就更加牛X了,博主看了,那就像千里馬遇見了伯樂那種感覺。
既有錢,又有扶持,還把博主當明星一樣看待,說心里不癢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實際上真的去了,就會發現,人家邀請你的信息,是群發的,你不是真的被邀請,只是真的被群發到了。
但是你呢,依然要完成這個平臺的工作,才能拿到一點點平臺補貼,是那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收益,不做呢,已經開始了,做了呢,又要消耗精力。
所以最終博主就會被內耗而死,因為我們現在頭腦沒有發熱的情況下,都非常清楚,多平臺運作,根本就不是把一份內容復制成多份的意思,而是根據每個平臺的特色去定制全新的內容。
這相當于一個人要做好幾條內容,并且不同話題,不同風格,甚至是不同場景。
那我是怎么看待多平臺發展的?
一、內容比渠道更重要
我們必須得弄清楚一個極其現實的問題,社區的核心或者我們目前追求的核心,其實是好內容,而不是平臺渠道。
因為好內容一定會自傳播,但開通了更多的平臺渠道,有了的流量扶持只不過是加速這種傳播而已,而普普通通的內容在哪都傳播不了。
其次這里我們還得對平臺的流量扶持打個問號,畢竟平臺有沒有流量,流量會不會愿意看這些內容都是個問題。
所以不要試圖用多渠道的策略去彌補內容質量上的缺陷,補不了,也補不上。
二、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不成立
大平臺競爭大,做的好的人太多,一時間內容質量很難超越對方,恰好有小眾平臺邀請入駐,去那個平臺因為沒什么競爭,立刻就能成為頂流,去嗎?去做雞頭還是留在這做鳳尾?
我勸你壓根不要玩小眾平臺,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事情,在短視頻領域并不適用。
1)你能去小平臺,大博主也能去,這點沒什么壁壘,隨手同步一點內容就夠降維打擊了。
2)平臺倒閉的風險太高,內容平臺是歷來的創業最難領域,現在是風口,所有的平臺都想試試看,成了最好,不成其實損失不大,畢竟還可以等下一個風口,這是于商業而言。但作為博主呢,一輩子才能遇到幾個展示自己內容的風口?錯過了,可能就真的錯過了。
3)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好內容終究是核心,用戶會通過腳來投票,大博主可能真的不會去小平臺,但用戶會“真”的從小平臺流失,有好的內容平臺為什么要去看小眾平臺?
大的只會越來越大,小的會直接倒閉,馬太效應在互聯網圈子里越發的明顯。
第三、一個人的精力,太有限
我這次創業大概快2年了,其中有一個明顯的感悟,就是精力不夠用,雖然每個事情看起來都不太大,不太多,但合在一起,哪個都做不好。
做博主也是,早期的博主基本都沒團隊,既要學習平臺規則,又要跟進類目熱點,還得拍攝剪輯。
隨著效果越來越好,其實對內容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而耗時也就越來越長,以前說好的一天3小時,現在可能得4個小時5個小時。
如果僅僅是內容同步倒是也沒關系,但同步能運營好一個平臺呢?其實很難。
因為每個平臺都有每個平臺的特色,不去做一點定制化的內容,出來的效果實在太差,最終導致的就還不如不做呢。
所以還是先做好利益最大化的事情比較好,比如先把自己的“本土”平臺搞到穩定。那什么時候適合多平臺發展呢?一言以蔽之。
只有真的在這一平臺到了發展瓶頸無法拓展的時候或者真的要做風險均攤的時候,才適合多平臺發展。
這幾年,我見多了博主也會“倒閉”,突然也覺得世界上或許就真的不存在完美的商業模式,不完美在忽略了人性,人非草木。
本文為@麋鹿先生Sky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