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0c8o0">
  • <nav id="0c8o0"><code id="0c8o0"></code></nav>
    <menu id="0c8o0"><tt id="0c8o0"></tt></menu>

    寫了5年公眾號,我學到哪些有用的東西?

    再過不久,“張良計”這個公眾號就5周歲了。

    2016年剛開這個號時,只把這里當做寫日記的地方,沒想到一寫就是5年。

    前兩天用軟件跑了一下數據,讓我有點驚訝。這5年里,我一共寫了300多篇文章,差不多100多萬字的樣子.

    都說量變引起質變。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踏踏實實聊一下,通過寫公眾號,我學到了哪些讓我意想不到的東西,以及,對我的個人成長有哪些幫助。希望這些能夠給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同樣帶來啟發。

    熟悉我的讀者應該早就發現了,我的許多文章都很喜歡列“一二三”。所以也會有讀者在后臺留言說,讀我的文章像在讀論文 。

    確實,從最早出圈的那篇《如何培養高薪人士的邏輯思維力》開始,我幾乎所有講干貨方法的文章,全都是用這種框架來寫的:

    首先,然后,接著,最后;

    第一點,第二點,第三點,總結;

    并且文章的段落和段落之間,我都會插一張精美的圖片作為休息停頓。

    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因為我覺得長文章,需要有“呼吸感”。

    手機屏幕其實不是一個閱讀感很好的媒體。屏幕小,字也小,如果碰上大段大段的文字,看久了其實挺費力。這時,就需要適當的停頓來緩解眼睛疲勞。

    另外一點,圖片還可以作為文章標簽存在。

    當讀者看到下一段內容想起來和上一段的聯系,想往回翻閱查找時,圖片其實比小標題更適合當查閱標簽。因為人是視覺動物嘛,記圖比記文字更直觀。

    這種寫文章的習慣,我也是一點點磨出來的。

    不知道大家平時上網有沒有一個感受,就是流水賬的文章特別多。

    所謂流水賬文章,就是前后文之間沒有太多邏輯聯系,也很少有發人深省的觀點和方法,總給人一種想到哪里寫到哪里的感覺。讀者呢?看完哈哈一樂就去看下一篇了。

    這種文章通常以新聞八卦、追熱點為主。除非是特別火爆可以出圈的選題,否則48小時一過基本不會再有長尾傳播的流量。

    如果按性質來分,大多數流水賬的文章都屬于情緒消費,很難對我們的認知產生改變。雖然這種文章也有大量市場需求(畢竟娛樂也是需求),但我并不擅長。

    也許是因為工作的關系,我更喜歡寫具體方法論的東西,更擅長做總結和推導,于是索性把這個習慣也延伸到寫公眾號上來。

    并且慢慢我發現,寫公眾號反而加強了我在工作上的這些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思考的框架系統性。

    比如我寫過很多教大家怎么做PPT的文章,但里面很少講到如何把PPT的外觀做好看,更多的是在寫如何給PPT列提綱,搭框架,寫大標題,做信息排版。

    這就是一個系統性的框架思考。

    拿搭積木來作比喻。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玩樂高的積木,如果你仔細研究它的說明書就會發現,所有樂高積木說明書的前5頁,都是在教你搭底座。

    不管你是搭一個飛船,搭一個房子,搭一輛汽車還是搭個圣誕樹,第一步永遠都是底座怎么搭,搭好了底座再一層層往上教你如何搭各個小部位的零件,最后再把所有部位聚合在一起拼在底座上(比如下圖)。

    鳥哥筆記,職場成長,張良計,新媒體運營,思維,總結,工作

    這是最有效率,最省事,也最少會出錯的方法。

    因為小部位的“零件”錯了,拆下來重新拼就好了。可要是“底座”出問題,就得全部推倒重來。注意打引號的這兩個詞,說的可不僅僅是積木。

    而這個思考系統性,從PPT寫作又延伸到我日常的職場工作中來,成為一種思考慣性。

    比如我明顯感覺到這兩年與人做溝通的時候,思路清楚多了。

    過去做項目提案的時候,只要聽到的反饋是“不好”、“重寫”、“客戶不滿意”,我都會十分焦躁,想盡辦法去爭辯。可往往越辯越混亂,后面情緒上來了甚至變成強詞奪理,最后大家不歡而散。

    但現在我冷靜了許多。面對不同的回答,我都試著讓自己先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一個問題:

    “他到底要的是什么?”

    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想的是:

    “我覺得自己根本沒錯。”

    這其實跟寫公眾號揣摩讀者的口味很像。通過選題和數據的對比,推測出受歡迎的文章有什么特點,不好的文章有哪些缺陷,然后做出優化和調整。

    關注對方說話背后的動機和意圖,而不是關注表面嘴巴上說了什么,也許這個更值得去思考。

    對方所處的位置,所顧慮的東西,前后遭遇過的事情,都有可能對當下的判斷起到決定性影響。而這些隱藏的信息,更值得我們去挖掘。

    或許這就是做乙方行業的職業病:

    一切以客戶為主,學會在客戶要求和自我實現中間找到平衡點。

    不要自視甚高,完全不顧對方的需求和感受,覺得自己天下第一。也不要妄自菲薄,因為一點批評就唯客戶馬首是瞻,喪失了創新的自主能動性,成為沒有腦子的工具人。

    這是我很深刻的一個感受。

    所以現在,我練就了一個還挺引以為傲的本事,那就是不管客戶的方案要什么,我都有辦法做成他想要的樣子,并且還能夠自圓其說。

    基于表象,追溯根本,找到關鍵,解決病灶,最后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

    因為自身工作的性質,所以決定了公眾號的寫作方向,又因為在寫公眾號的時候積累了諸多經驗,反過來幫助到工作上的思考效率。

    這種正向循環正是我追求的持續成長。

    另外感受很深刻的一點,是心胸。我的心胸越來越開闊了,能夠容納不同的意見,真正懂得什么叫“和而不同”。

    像我以前寫文章的時候老喜歡和人在評論區吵架,常常因為文章中的一個觀點不和就開始爭,而且越吵火氣越旺,非要把對方懟到話都說不出來才罷休。

    說白了就是年輕氣盛,凡事都想爭個輸贏。

    可最近幾年明顯改善了很多,我不再和人吵架了。因為我意識到:

    就算吵贏了又如何?

    除了心里爽一下以外,對我的現實生活沒有任何幫助。對方只是網絡上一個離我十萬八千里的人,和我的工作生活八竿子打不著。他罵一下也就圖個爽,難道還能順著網線來打我?

    既然不能,那我干嘛要勞心勞力花時間在這上面,去好好工作努力賺錢不香嗎?

    想通了這一點,我一下子豁然開朗,并馬上練就了一身厚臉皮功夫。

    說是厚臉皮,其實是一種情緒調節,我不再輕易地因為別人的言語評論,來影響自己的情緒。不上火不動怒,云淡風輕。

    因為我知道,自己不可能讓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滿意,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我。

    帶著這個想法,再去看那些批評、謾罵和詆毀,我反而不帶情緒了。而一旦不帶情緒,我就發現這些評論里竟然偶爾能提供一些新奇的思路和角度,讓我看待事物的方式有了變化。

    比如明明我寫的是A,罵我的人沒理解中心思想甚至文章都沒看完就開始噴,我卻在他噴的話語里發現了B,于是下一篇文章的選題就有了。

    這個發現倒是讓我挺意外,但其實很有用。

    反射到現實生活中,這也改變了我待人接物的方式。比如在開會的時候,大家各抒己見肯定會有不同的聲音出來。

    過去我的習慣是,堅決捍衛自己的觀點,強烈抵觸不同的意見。因為我會覺得一旦自己的觀點受到挑戰,會很沒面子,下不了臺。

    這樣做的后果,是大家互不相讓,越吵越激烈,而且越吵越偏離主題。吵了一個小時后才發現,大家為什么會吵,這個爭吵的原點是從哪里開始的,已經沒人關心了。

    你看,一個問題沒解決,反而延伸出更多的問題。

    現在想通了,哪有什么面子不面子的,能把當下的事情順利解決就是最大的面子。

    你覺得我說的有問題,那好話筒給你你來講。講完以后我覺得嗯有幾分道理,那不如我的觀點修改完善一下,或者重新弄弄再來討論?

    這叫和而不同。

    只要問題能解決,只要大家能順利下班,只要說清楚的事情不要反復再問,只要出了差錯別再甩鍋,怎么搞都可以。

    剝離掉情緒,努力尋找對自己有實質性幫助的東西,這會讓你的工作生活輕松很多很多。

    最后一個深刻的感受是,通過寫作,我的總結能力提高的非常快。

    同樣是寫文章養成的習慣,我很喜歡寫小標題。

    其實小標題就是一種提煉總結的訓練。小標題的作用,是讓讀者理解接下來段落的內容是什么,從而在心里產生一個錨定好的期待,不會產生“作者要表達什么”的困惑。

    另外這也能幫助寫作的人不要偏題。時不時看看小標題,牢記這一段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框住自己靈感如泉涌的想法,不要一寫就開始剎不住車。

    而這些感受,落實到日常工作和溝通中,也是很有啟發的。

    比如我以前常說,寫PPT最重要的地方不是圖片和文字排版,而是你每一頁最上面那個標題。

    因為看PPT的人,最先看到的就是這行字。

    高手領導看PPT,完全不用看每一頁中間的內容,而是連著翻每頁PPT的標題就能知道你要表達什么。

    所以,如果把每一頁的標題都摘出來排列在紙上,你會發現這應該是一個連貫的“故事”。

    比如一份項目方案,寫標題的邏輯是:

    背景-現象-問題-分析-解決方法-具體規劃。

    按照這個邏輯來寫PPT標題,就可以是:

    第1頁:XX項目過去取得了XX成績;

    第2頁:?然而,我們依然發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現象;

    第3頁:這些現象反映出XX問題;

    第4頁: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如下X條;

    第5頁: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如下X個解決方案;

    第6頁:在未來X個月內,我們會按照X個步驟來實施計劃;

    大家把這6句話連著讀下來,有沒有發現這其實是很通順的一段“故事”?

    而這,就是我常常說的提綱。

    其實不僅是寫PPT,你去做職場溝通,上臺演講,商務談判甚至是做客戶銷售時,都可以把這套思路運用在你的日常工作里。

    這又是一個寫公眾號啟發的日常思考,再反過來運用在工作和寫作上的例子。

    零零散散寫了這么多,算是對自己5年公眾號寫作的一次小結。

    其實一開始寫公眾號的時候,我只是當一個副業在弄,并沒有想到居然也能對自己的主業工作產生這么多影響。這真應了喬布斯說的那句話:

    “人生的每一段經歷都是斷了線的珍珠。在未來某一天,當你找到那根線,就能把它們串成美麗的項鏈。”

    也許未來,就是要不斷找到線去串起一顆顆珍珠吧。

    最后,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帶給各位一點啟發,感謝你的閱讀。

    本文為@張亮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

    (0)
    張亮張亮專欄作者
    上一篇 2021-02-19 21:04
    下一篇 2021-02-22 18:33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公眾號
    公眾號
    返回頂部
    運營喵VIP會員,暢學全部課程,點擊查看 >
    央视频直播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