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快下班時,我突然收到了微信電腦端的內測邀請,新功能說:
微信電腦端可以瀏覽朋友圈了!
除了能看朋友圈之外,還可以瀏覽直接在電腦上看「聊天中分享的視頻號視頻」和「視頻號直播」了。
以往都只能眼巴巴看著其他人成為“龍選之子”的我,沒想到能被安排體驗這么高級的新功能,簡直不要太激動。
更新后,電腦端左側工具欄出現了朋友圈入口,就長這樣。
刷起來十分流暢,感覺以后摸魚都更便利了。
不過話說回來,電腦端這波突然內測朋友圈,也讓我產生了一系列疑惑,比如:
為什么以前的電腦端不安排朋友圈等一系列功能?
為什么電腦端現在突然開始增加朋友圈功能?
今天我們就來盤一盤。
01 ?PC 端朋友圈,有什么不一樣?
雖然乍一看,PC 端朋友圈好像跟移動端沒啥區別,不過仔細體驗了一番之后,我發現,兩者還是有不少差異:
1)只能刷,不能發
PC 端朋友圈只能刷,而不能發布狀態。相比移動端,增加了「刷新」和「消息」功能。
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你可以隨時刷新,就跟刷微博似的,感覺(摸魚)效率UP 100% 。
2)可以參與朋友圈互動
雖然不能發狀態,但是可以給好友的狀態點贊評論。
如果收到評論、點贊等消息,聊天界面的工具欄就會有紅點提醒。
別說,這個紅點提醒真的很明顯,想不注意到都很難。
3)暫不能查看自己/好友的朋友圈
在 PC 端朋友圈,暫時不能點擊自己的頭像,也看不了自己的微信卡片;
好友的頭像雖然可以點擊,但是只能查看簡單信息,不能查看朋友圈。
4)可以查看朋友圈位置
如果有好友在發布朋友圈時添加了「所在位置」,那么 PC 端同樣可以查看位置信息。
但是,目前 PC 端跟移動端「位置」的信息展示會稍微有所差異:
5)視頻號
此外,PC 端的朋友圈也可以看視頻號視頻或者直播,不過現階段只能分享視頻/直播,無法進行點贊、評論、點擊視頻號用戶頭像等操作。
除了以上這些功能差異,目前手機端出現的朋友圈廣告,我并沒有在 PC 端刷到。(可能因為 PC 端朋友圈還在內測中吧)
至于以后會不會有,你猜呢?
02?為什么要做這樣的更新?
相信大家都能感覺到, PC 端的微信好像一直是“被閹割版”的手機端:
PC 端不能自主登錄,必須從手機端掃碼;
不能傳輸 300M 以上大文件;
朋友圈、搖一搖、紅包等功能都不能用;
……
為什么微信會這樣做產品呢?
1)為什么 PC 端一直“被閹割”?
早在 2012 年,張小龍就透露過自己的產品觀:
我們不會針對某一特定用戶群體做產品,微信和郵箱不會有幼兒版、老年版,因為好的產品應該是所有人都喜歡的
也就是說,張小龍或者說微信,在做開發的時候,不會做「針對用戶群體的區分」;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微信不重視這方面,只是方式有所不同——微信做的是「針對場景的區分」。
意思是,針對用戶使用場景的不同,對產品的功能做一定取舍。比如微信的 PC 端和手機端:
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逐漸成了大家最常用的電子產品,而電腦則逐漸成為“可能只會在辦公時用一用”的東西。
這意味著,手機端更多對應的是娛樂場景,而 PC 端對應的則是辦公場景。
所以,手機端的功能要豐富,方便大家在微信里玩的更開心;而 PC 端的功能要簡潔、減少打擾,以提高使用效率。
同時,因為能使用 PC 端登錄微信的用戶,不可能沒有手機微信,因此連自主登錄這一步也可以省去,最大限度地保障用戶的賬號安全。
2)為什么突然開放 PC 端朋友圈?
那么,為什么最近微信突然開放了朋友圈功能呢?
我大膽猜測一下:
因為使用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少了。
朋友圈一直是微信最重要的流量池,沒有之一。
無論是朋友圈廣告,還是前段時間剛推出的「視頻號推廣」,都離不開朋友圈的巨量流量支撐。
用戶不發/不刷朋友圈,最常見的原因無非幾個:
微信里的工作關系太多,不想暴露生活;
熟人、同事比朋友多,刷很久也看不到自己關注的那幾個人;
朋友圈里打廣告的人越來越多;
抖音快手 B站小紅書,都比朋友圈“更刺激”,刷起來更快樂;
……
那么,有上述困擾的都是哪些人呢?你會發現,他們恰恰就是天天使用 PC 端的打工人。
為了讓打工人們重回朋友圈懷抱,微信推出了 PC 端朋友圈這一「摸魚利器」:
雖然閑暇時你覺得刷抖音更快樂,不想看朋友圈;但是,上班摸魚的時候,刷刷朋友圈既方便又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同時,你會發現 PC 端朋友圈的功能,也是做了“閹割”的,只能刷、不能發:
這很好理解,因為大家發朋友圈一般都是要配圖的,而用電腦端操作很不方便;
而且,根本沒人會想在上班的時候發朋友圈好嗎!因為那樣會顯得自己“很不敬業”。
因此,PC 端的朋友圈被做成了“只能刷、不能發”的樣子——
畢竟,摸魚刷圈的時候,只要能給朋友點贊,和朋友互動,正常看朋友圈里所有音視頻內容和朋友定位,就夠了。
03?結語
這次 PC 端朋友圈出現后,可能有人會擔心:
以后的 PC 端,會不會添加視頻號等其他功能,越來越復雜呢?
按照龍哥的產品邏輯,在此我大膽奶一口:不會!
不信?我們走著瞧。
本文為@運營研究社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