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眾號什么時候重新上線留言功能?
沒有留言功能的新號如何找出替代方案?
自2018年3月,微信調整公眾號留言功能開放規則,后續新注冊的賬號都沒有了留言功能。至于何時重新開放,大概要看騰訊的心情了~
新號生不逢時,運營圈哀嚎一片,用戶有口難言,該怎么辦?舍還是不舍,這都是個問題!最近,很多人對我說,為什么你們的推文下面沒有留言,體驗感太差了!那么,是時候找個替代方案了,在此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說說,留言功能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存在?
補充者:在寫推文的時候,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總會留點意猶未盡,這個時候,以置頂的形式展現在留言里,就形成了一個正文的番外。
勘驗者:根據墨菲定律,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生。在新媒體推文的編撰中,難免會有一些必須要更正的內容,這個時候,留言功能就成了一個勘驗者。
主持人:從表象來看,正文是引導用戶留言的主推手,其實,真正的主持者是各色的觀點留言,讓用戶想要一吐為快。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只要有了第一個留言的人,那么會爆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這也就是為什么那么多運營者要扮演馬甲的角色,將留言區活躍起來。
創造者:準確的說,是創造者的平臺,點贊活動,留言評選,只要你想的到,都能在這個功能里實現,形成比微社區更微社區的,迷你社區。我常常在想,會不會有一天,微信和微博一樣,也能夠圖片留言,那會更精彩吧?
參與者:用戶留了言,運營者回復,形成一輪互動,整個過程,留言功能區是旁觀者也是參與者,它滲入到每一個想要留言的用戶身邊,擁有它的時候你不見得珍惜,但失去它,你就會很不習慣。
總結起來,對于微信主體,留言功能是正文的延續,將一部分忠實于評論的用戶引流到公號上,同時,成為便捷活動的載體。對于用戶來說,留言功能讓他們有話可說,有料可看,有鳴可共,讓推文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充滿了煙火氣和現實感,成為另一種網絡交流。
舉個相對陳舊也比較有影響的例子:當初,新華社官方微信用一篇只有9個字標題的超短新聞,迅速占領了朋友圈。標題,9個字的正文,都不是最精彩的,留言區里觸類旁通、唇槍舌劍的互動才是整個事件的關鍵,可以這么說,如果沒有留言功能,轟動效應至少減少70%!新華社把文章里要說而沒說的,都放在留言區了,可謂至今的典型。
既然留言區這么吃香,對于沒有此功能的新號該怎么辦呢?
不差錢型
對于財大氣粗的運營者們,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一個有留言功能的號遷移到新注冊的號上面。目前看來,盡管賬號遷移很麻煩,但對于新注冊的公眾號來說,這可能是唯一一個能開通留言功能的辦法了。根據各大交易平臺,市場上購買一個公號的價格幾千到幾十萬不等,魚龍混雜,就要看你能不能慧眼識珠了。
不差技術型
很多公司會有技術部,有程序員的地方總是會有奇跡的,開發出一個功能來,也不是什么難事!比如:
網頁版留言功能:目前我看到的,做的最像且最成功過的大概是“時差島”自制的網頁版留言功能, 囊括了置頂、回復、點贊等功能,與騰訊的相差無二。唯一的區別是,“時差島”是通過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留言區,而不是文末直接留言,但在我看來,可以說很出人意料了。更神奇的是,每一條文章的留言鏈接頂部,都帶有文章的關鍵標題,令人驚詫。
(https://open.weixin.qq.com/connect/oauth2/authorize?appid=)大家打開鏈接可以看到,這幾乎是騰訊留言功能的翻版。這里所提供的鏈接并不是最終的網頁版后臺,所以是不能直接用于微信公眾號的!相似的摸樣,類似的操作,對于用戶來說,不需要去適應新的互動方式,雖然增加了點擊“閱讀原文”這一個步驟,但還在用戶的接受范圍之內。在如今的新媒體界想要脫穎而出,其實拼得就是時間,用戶的時間!
小程序留言功能:直接掃描小程序二維碼,或者綁定小程序,進入留言區,看技術員的水平,是否能開發出更有趣的形式。樣例如下圖:
APP留言平臺:對于有開發APP能力的公司來說,打通各自接口,實現互通有無,也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差錢差技術型
現實是,有很多企業又差錢又差技術,既不能拍一拍衣袖,高價帶走一個留言功能的微信號,又沒有程序員苦思冥想碼字創新,只有文縐縐的運營喵兢兢業業,是不是就窮途末路了呢?
不,還是有辦法的!留言區的核心宗旨是什么?是互動,補充者、勘驗者、主持人、創造者、參與者,都是為互動而準備的,互動不在乎形,而在于魂。要了解什么是互動的“魂”, 我們就要弄清楚,用戶想在評論里得到什么?我有一個“三有三可”定律:有話可說——他們需要尋找答案;有料可看——他們需要查看反饋,依靠這些反饋做出決策;有鳴可共——他們需要情感上、價值觀上,行動上的共鳴。了解了這些,我們才能在無資源的情況下,盡快找到一種代替工具。
重啟微社區:剛才我在前文提到,留言區是個迷你社區,與微社區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騰訊自家的興趣部落已經沒落,但我認為存在即合理,微社區還是有可取之處的,至少它符合“三有三可”定律。并且,相比于其他留言區,微社區可以發圖片,發話題,用戶與用戶之間也可以互動,有更多變的可操作性。
H5留言功能:朋友圈里的爆款H5非常多,但很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H5里也有留言功能,只是相對來說比較弱勢,除了能夠主動留言和看到別人的留言外,不能點贊,也不能回復,對于不合時宜的留言也只能采取刪除的措施。但相對來說,也是一個可以彌補一定空白的辦法。
社群留言功能:前陣子接觸了社群的另一種形式,是以服務號為載體的社群論壇,與QQ的興趣部落類似,能夠發起話題,上傳鏈接,用戶與用戶之間能夠相互留言,相互點贊,用戶與平臺之間也可加強互動,還能進行小額打賞。對群有任何問題,可以及時向群主與管理員發起提問。但是弊端也比較明顯,必須要關注此社群平臺的公眾號,也就是說,你自己的平臺吸過來多少粉,也會為對方帶去多少流量,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也算是等價交換。另外,整個社群論壇若是參與者較多,顯得過于冗長,不像騰訊的留言區比較直白,能夠相互對比,獲贊較多的評論能被更快更早的看到。
這一個月來,我嘗試了很多辦法,做了多次復盤,試圖去取代失去的留言功能,以上都是我看到的以及實踐過的。沒有了心中的白月光,總是得退而求其次,無互動不運營,還是很有道理的。我始終認為,形式不是最主要的,抓住互動的本質和核心,盡量節省用戶的時間成本,最終都將殊途同歸,為用戶帶去更好的體驗。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