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又搞了一個大動作,微信出小綠書了!當然與之對應的就是小紅書,那肯定就會有人問了,微信小綠書不會威脅到小紅書嗎?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從如何分析一個內容平臺說起很好的解答了這一問題,一起來看看吧。
微信出了「小綠書」,今日頭條上了「發現」,都是雙列圖文的形式。
有人說:這不就是小紅書嗎?
左圖微信「小綠書」,右圖今日頭條「發現」
一個內容平臺最終是什么樣,是由生產、分發、消費共同決定的。
微信和今日頭條,只是選擇了小紅書的分發內容方式,但內容生產和消費差異很大,不會對小紅書有啥威脅。
一、先從內容生產者說起
在微信里的圖文生產者,流量大頭都在媒體號,看看新榜里面的排行就知道了。今日頭條,也是同樣情況。
1. 媒體類賬號最大的特點:不是人
也就是說,沒有人設,不是固定人物出鏡,而是類似報紙電視臺的內容。比如,暴雨新聞、放假通知、打架、車禍、搞笑段子等信息,大部分賬號是非原創內容,只是剪輯拼湊。
而小紅書的內容生產者,大多數是人,是會出鏡的博主。用小紅書的雙列圖文形式,分發這類內容,需要抓取文中圖片做封面。但這里的圖片,通常是不重要的輔助信息,非原創、也很糙。
所以最終呈現出的效果,和小紅書差別很大。
2. 能不能把小紅書的博主,拉到微信和今日頭條呢?
答案是杯水車薪。即使在短時間內拉來1000個小紅書博主,一旦扔到微信和頭條里,就看不見了。
量級太小,原有大盤太大,分發不出來。推薦算法的優勢,是整體最優,而不是局部,無法識別如此細分和小量級的內容。
二、再說內容消費者
小紅書這種雙列feed模式,用戶在瀏覽內容時,本質上是在「投票」。
先看封面,再選出感興趣的內容點擊閱讀,最后轉評贊。內容被投的票數越多,就有可能獲得更多的分發(還有很多其他因素)。
這里的差異是,因為投票的群體不同,投出來的內容也不同。小紅書的核心受眾,是一二線的有消費能力的年輕女性。微信和頭條的受眾,接近國內網民大盤,所以下沉用戶占比更大。
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群體,對內容的喜好差異很大。
這個道理,微信和頭條的人不懂嗎?當然懂,外界的推測往往和內部觀點差異很大,瞎分析。
既然都是瞎分析,我也來湊個熱鬧,說說我的觀點。
1. 同行壓力,不得不學
小紅書是當下最火的產品之一,增速和口碑都不錯,這種雙列分發的形式會被認為是可行的,甚至是快速增長的關鍵。
作為競品,如果對此熟視無睹、毫無動作,在公司內部就很難說得過去,很容易被挑戰,這是大公司內部的決策方式所決定的。
所以還是要拿出資源,跟進嘗試一下。最終即使不行,也能堵住別人的嘴。
2. 新的內容分發方式,有利于提升生態活力。
之前閱讀微信公眾號和今日頭條內容,用戶是通過標題來決定是否點擊,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投票行為。
所以投票出來的內容,都是在文字標題上比較吸引人的。
現在用小紅書的雙列分發方式,用戶就會改為通過封面圖片來決定是否點擊。因為從視覺習慣來看,圖比文字更吸引人。
所以投票出來的內容,是圖片上更吸引人的。
一個是文字,一個是圖片,有優勢的內容很可能重合度沒那么高。這樣就可以讓更多之前沒被分發的內容,分發了出來。
甚至,被曝光的內容量級都會增加。
這對于內容生態來說,是好事,更有活力了。有點像電商里的,動銷比提升了。
本文為@韓敘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