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每個職業都有天花板,入門門檻越低,天花板也就越低。新媒體小編是一個比較容易觸碰到天花板的職業。這一篇,結合親身職業經驗,與同業同仁們分享我的研究,探討新媒體小編突破天花板的方法。論,未雨綢繆,砥礪前行。
01?在變化中,摸到天花板
現代社會,在他人視角里,衡量一個職場人有沒有能力,能力多大,通常是看他能在就業市場能取得多少酬勞。
這個評判標準,也逐漸變成了我們用來衡量自己職場能力和職業天花板高低的一個標準。
按這個標準來看,新媒體運營的職業天花板在公司的非行政崗里應該是最低的。因為新媒體運營在國內企業中,多是屬于成本部門的,為能創造利潤的崗位服務的。
硅谷的互聯網公司其實沒有運營這個崗位,更多談論的是“用戶增長”或“黑客增長”,增長黑客就是要動用一切技術和數據手段來做用戶的增長。
中國因為多種原因綜合,出現了新媒體運營崗。新媒體運營像個打雜的,是用來彌補其他崗位的不足之處。
運營本質上是一個服務用戶的角色,就是用戶來到自家的地盤后,運營要做的就是去想辦法服務好他們,讓他們愿意留下來,下單,復購......
國內企業的很多老板要求運營做運營工作的同時,還得做增長,去拉新。
有的老板只需要你扮演一個工具人的角色,因為他已經測出一條可行的路徑,你只要按照他的方法復制、粘貼,就能保證有預期的效果。
但是這個方法,是不可遷移的,你跳槽到了別的行業,它很可能就不適用了。
而且產品本身就是服務客戶的,好的產品本身就具備運營能力,不需要專門的運營人員去承擔運營的角色,而且產品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對運營崗的需求不一樣。
很多人埋頭做了兩三年,才發現,自己拿得出手的技能在市面沒有什么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市場變化太快了,從微博運營到微信運營、視頻運營、直播運營......換個行業或者市場行情一變,技能可能就失效了,沒辦法遷移應用,只能又重頭學起。
所以,真正的問題是,新媒體運營,怎樣才能跳出職位本身,洞察并習得職場進階的通用能力,無論外部環境怎么變化,自己都能憑這些通用能力快速站穩腳跟,打破職業發展困境?
02?目標不變,變方法
有句話說:人永遠也賺不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
同理,你如果對職業發展的規律不了解,那么就很難跳出當前的職位框架,去思索更多的可能性,又何談打破職業發展困境。
查爾斯·漢迪在《第二曲線》中提出的第二曲線理論,闡釋和解釋了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職業發展的一般規律。
根據S曲線概念,一個職業的正常發展規律是這樣的:
先是投入期,金錢、教育方面的投入,或者各種嘗試和實驗;然后,當投入高于產出時,曲線向下;當產出比投入多時,隨著產出的增長,曲線會向上,如果一切運轉正常,曲線會持續向上;但到某個時刻,曲線將不可避免地達到巔峰并開始下降,這種下降通常可以被延遲,但不可逆轉。
如果想要擺脫頹敗、消亡的危機,就需要發展我們的第二曲線。
第二曲線必須在第一曲線到達巔峰之前就開始增長,只有這樣才能有足夠的資源(?錢、時間和精力)承受在第二曲線投入期最初的下降,如果在第一曲線到達巔峰并已經掉頭向下后才開始第二曲線,那就晚了,因為第二曲線無法增長得足夠高,除非讓它大幅扭轉,這概率很小。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在當前崗位有所爬升,但是進步已經緩慢很多的時候,說明你即將到達巔峰(很多時候我們描述的是瓶頸,軟性的天花板)。
這時,你就需要理性分析,不要固守原來的路徑,而是去嘗試新的路徑,幫助你達成最終目標。
黃有璨在《非線性增長》分享了非線性增模式:一種相信任何一個人的成長是由很多不同維度的要素來驅動的,并且個人成長軌跡不太可能呈現為簡單的直線上揚的成長模式。
第二曲線理論和非線性增長模式提出的社會背景,就是現在快速發展的社會,變化太快,不確定性太多,線性的職業晉升路徑不適合快速變化的時代和行業。
梁寧說,第二曲線不是看到別的市場的機會,覺得自己也可以做,而是圍繞用戶沒有改變的需求,與時俱進改變滿足需求的產品。
落到個人職業發展方向上,不是說這一行走不通就去換一行,而是說,圍繞企業不變的需求,提升自己的能力,幫助需要的人解決問題,不是局限于自己當前的崗位工作。
0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黃有璨
黃有璨作為國內從事并研究新媒體運營崗的資深人士,成長經驗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他的成長經驗簡單總結:
選擇一個具有高成長性、充滿機會的賽道,讓環境和賽道牽引著自己前進,而非僅僅依賴個體的努力;
在每一份工作履歷里,做出顯著的業績,成為同層級Top 20%的人選;
在經歷快速成長,取得不錯成績,進入舒適區時,選擇轉換賽道;
新進入一個行業后,第一要緊的事情就是,盡快建立起幾項自己在這個行業內的核心技能,它們可以成為你在這個行業成長和發展的基石,甚至是將來你在行業內的安身立命之本;
當你有了一兩項足以安身立命的核心技能之后,為了帶動自己成長,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參與或負責一些可能涉及多部門協作的復雜項目的推進落地,還可通過這個過程了解相關崗位的工作技能,讓自己“連點成線”,了解業務的運作流程;
在強化自己的絕對硬實力和單點破局能力的同時,學習如何建立自己的商業認知和系統思考決策體系。
湯嘉
湯嘉是饅頭商學院的聯合創始人,她從實習小編成長進階到公司聯合創始人的成長經歷,也值得我們新媒體運營人員借鑒。
湯嘉10年進入金山做實習生,11年微博起勢,她剛轉正,負責公司的微博運營,自己從0-1研究玩法,把金山詞霸這個微博號做起來,兩年從實習小編升到了市場品牌部主管。
14年跟隨自己的老板王欣出來創業,從新媒體小編做起,從不懂微信公眾號運營,到把公眾號體量做起來,開創了“微課”這個授課形式,一個課程分享吸引了5萬人參與,一篇課程推廣文章給公司帶來36.5萬銷售額。
兩年時間,快速成長,也從小編變成了變成了市場副總裁,聯合創始人。
通過她的一些分享,總結她的成長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入對行,跟對人,讓快速發展的行業牽引自己飛速成長;
腳踏實地,把手上的事情做到100分,遇到問題就去找到各種辦法解決問題;
不畏難,公司需要做什么,就去把它研究透,最終就是把目標落實下去;
不局限自己的崗位,而是關注整個公司的經營,思考通過自己的工作能給公司帶來什么,去幫助公司做得更好。
不懂營銷和技術的新媒體運營不是一個好內容。所以,讓自己的核心技能(文案和運營技能)超越80%的人,還要懂營銷,了解技術,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
粥左羅
粥左羅也是新媒體從業者中的一個佼佼者,剛畢業時北漂,起點很低,從互聯網公司的一個新媒體小編,通過自身的努力快速成長,一年時間成為圈內小有名氣的熱文寫手,兩年時間就成長為一家新媒體培訓公司的內容副總裁,最后辭職做自媒體,組建團隊成立了公司,花了兩年多時間,公司營收破千萬。
他對自身職業的上升路徑,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劃,對行業發展趨勢的判斷準確,落地能力強,他的成長歷練經驗,值得我們去分析和借鑒。
他的成長經驗簡單總結:
喜歡研究牛人的成長經歷,每次做選擇都給自己定最高級的目標;
選擇做新媒體小編后,馬上了解這個職業的所有上升路徑,并且在每個階段即將觸碰到天花板時,基于原來的優勢尋求新的突破點,開始第二曲線:
剛做新媒體小編時結合個人的優勢特點,給自己定了一條最可能成功的路:做最厲害、寫作速度最快的熱點寫手,花了一年時間死磕這個維度,超越80%的人;
成為優秀的爆文寫手后,選擇升級模式,從自己寫爆文、運營公眾號,升級為教別人寫爆文、運營公眾號,開始拓展其他維度的能力;
在新媒體講師生涯,年薪50萬已經是摸到天花板了,重新盤點自己身上所有的“比較優勢”,開始自媒體之路;
一年后公眾號初具資源時,開始從自媒體往公司團隊轉型,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
一直讓自己處于快速發展的行業和賽道,讓高速發展的行業帶著自己快速成長;
每個階段都只專注一件最重要的事,讓自己快速提升,把這件事做到比同期的80%的人好,之后只需要少量的持續投入,再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其他事情上,讓自己慢慢變成一個綜合實力強的人;
04 產品契合市場以不變應萬變
新媒體運營崗是互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第二曲線告訴我們,在高速變化的時代,僅憑一兩項附著在平臺端的技能,是很難突破職業的發展瓶頸,實現自己的職業愿景的。
所以,我們要抓住不變的東西,練就市場需要的能力,捅破職業的天花板,實現事業進階的愿想。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向內求,向外修。
1、高標準要求自己,練好自己的三板斧
用高標準要求自己,做事拿結果,培養起自己在這個崗位的硬實力,練好三板斧,讓自己在這個位置站穩腳跟,超越80%的同級人選,獲得管理層的信任。
2、用波士頓矩陣梳理自己的能力
能力就是職場人在市場售賣的產品,所以我們需要用波士頓矩陣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梳理:哪些能力附著在平臺,很容易因平臺變化而被淘汰的?哪些能力提供了當前生活的現金流?哪些潛在能力在未來一段時期市場都有需求?......
梳理清楚后,我們才能找到自己下一階段需要重點提升的能力,最好是在當前現金流的能力的基礎上去拓展。
這個階段其實也是“立志”的過程,把目光放長遠,明確每個階段做事的重點,才能做好職業進階規劃和取舍。
3、選擇高成長性的行業和企業
根據波士頓矩陣確定自己下一階段要重點培養的能力后,就要開始為之投入資源,助它破土而出。為之找到高成長性的賽道,讓環境和賽道牽引著自己前進,擺脫低效提升的困境。
4、優化自己的成長環境
有句話說,你身邊經常來往的六個朋友的平均水平,就是你的上限。想要提升得更快,就要借助他人的力量,而不是閉門造車,很多時候,高手的一句話就能點亮你。
所以,要用開放的態度,接納這個世界,多結交良友,多聽取逆耳忠言,多跟有結果的人學習。比如向同領域的高手取經,最好是近距離跟他學習;進入人才密集的公司,而不是在風氣散漫的公司混日子。
此外,向上學,還要向下幫,幫助身邊人提升,既能優化成長環境,也能積累自己的能量,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
站在更高維度思考問題,培養系統思維能力
在做好本職位工作的前提下,站在更高維度去思考問題,關注公司的目標、部門的目標,而不是局限職位本身,“只掃門前雪”。
圍繞著企業不變的需求,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個解決問題的人,破除心理情緒障礙,目標不變變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把自己變成一個“多邊形戰士”。
05 總結
新媒體小編在很多公司都是一個打雜的角色,職業天花板低,而且技能換了行業和平臺,可能就不適用了。其實很多職業也是這樣。想要擺脫困境,我們就得尋求突破。
想要打破職業發展瓶頸,就得及時發展自己的第二曲線,不要固守原來的路徑。學習前人的經驗使得我們 “不要重新發明輪子”式的重新摸索。
找到背景相似的高手,分析他們的成長路徑,找到共性的東西,那些很可能就是突破瓶頸的關鍵要素。
新媒體職業里,像黃有璨、湯嘉、粥左羅都是草根出身,從新媒體小編成長為職場中的佼佼者。我從他們的成長路徑里,提煉了五點共性的東西,也就是我們職場進階的關鍵要素:高標準要求自己,練好自己的三板斧;用波士頓矩陣梳理自己的能力;選擇高成長性的行業和企業;優化自己的成長環境;站在更高維度思考問題,培養系統思維能力。
本文由@營銷航班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