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未來在小紅書引流應該怎么做呢?
在小紅書,我認為身份類型大概可以分為三種:
1、品牌
2、商家
3、博主
博主所占其一,沒有什么好爭議的。
但品牌和商家有些人會覺得都是一類吧?為什么要分開呢?
我認為商家和品牌在某些情況下有所重合,但某些情況下又顯得完全不一致,但若要進行區分,那么很明顯,品牌以制造聲量和曝光為主,以博主投放為抓手,目的可能是提升品牌銷量,也可能是提升品牌影響力。
但商家卻完全不同,商家的目的就是賣貨,并不需要聲量,所以基本不投放博主,只需要做好內容吸引用戶,并且引導完成銷售轉化即可。
但在這種打法下,商家沒有品牌效應(用戶很難自發性的下單),也沒有大量的曝光(觸達可能性較低),為了盡可能的提升銷量轉化率和用戶的重復利用率,那么私域成為了商家的必然選擇之一,把用戶沉淀到微信里,反復的觸達用戶就能完成目標,所以“小紅書引流”就是這一大批商家的在小紅書上運營手段。
具體有多少商家在小紅書引流?很難說,但是真的多,以零克Club的會員情況來看,有引流需求和動作的商家至少占了商家+品牌數量的1/3。
2022年之前,商家使用小紅書企業號私信內被動回復用戶微信,平臺不會進行處罰,雖然官方也從未有過明確的規則或者公告,但一直都是默認這種狀態,表面看起來大家相安無事。
但在2022年春節之后,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99%的商家應該都收到過截圖里的提示,倘若無視,繼續導流的話。
那么應該還有的商家收到過封號、禁言、限制流量的一些提示。
為什么平臺突然“變”了呢?難道是不愛你了嗎?未來在小紅書引流應該怎么做呢?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講講小紅書的引流。
01?小紅書為什么不能引流了?
最近一次小紅書禁止導流的開端,還應該追溯到去年2021年10月份,當時小紅書對部分涉及引流的商家進行了通知,但通知的比例并不高,處罰也不是很強,很像是有點“測試”的意思。
處罰的結果是,被通知的商家如果不停止相應的行為,那么就會觸發賬號限流,但到一定時間會自動解除限流。
此后這種禁止導流的處罰斷斷續續,每次波及的商家數量都不是特別多,總體來說,影響不太大。
現在回頭去看那時的小紅書對于引流態度,可以看出是相對比較緩和或者柔性的。
小紅書那時的目標也很明確,如果你有引流的行為,那么就是想賣貨,想賣貨為什么不在小紅書平臺內開店呢?
所以小紅書在通知上加了一個非常強引導提示,希望商家去開店。
再之后,小紅書就開始了正式的,嚴格的導流行為治理,我覺得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1)政策要求
2021年12月,小紅書突然發布了一則交易導流治理專項公告。
內容非常明確的指出導流是不行的,會以非常嚴格的審核手段來進行治理,并同時給出了商家交易解決方案,雖然還是老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在小紅書內開店。
有些人會覺得,小紅書是不是飄了?能不能跟抖音學學?
但這次,咋說呢,抖音也是這么干的,在小紅書發布公告的前幾天,抖音也發布了相應的治理公告。
時間也都是12月23日起,所以我覺得這不太可能是個巧合,應該是某些政策的要求。
2)平臺閉環
每一個平臺都有其玩法,抖音如此,小紅書亦如此,所以不少人說:“小紅書,就做好導購不行嗎?”“小紅書,既然想變現,能不能別又當又立啊?流量直接拿出來賣不好嗎?”
但很明顯,這種人都是“鍵盤俠”,只站在了個人利益角度去考慮問題。
假設你是小紅書平臺運營負責人,你也絕對會做商業閉環,也絕對會對內容和社區進行治理。
因為閉環是目前所有短視頻or社區平臺可以想像到的,最好,最容易的商業模式,很好的利用了平臺的內容帶動流量的特性,但又不那么傷害用戶價值,甚至某些程度上,平臺還為一些愿意配合平臺的用戶和商家創造了新的收入方式。
在這件事情上,所有人的選擇都如此的相似,今天收益為1,明年自然希望收益超過1,既然想超過,總應該有所調整,哪怕作為鍵盤俠本人不也是希望小紅書開放流量,好讓自己的收益變的更多一點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次是平臺又當又立,這說法我真不知道哪來的。
希望平臺啥也不管,直接賣流量,內容也不治理,那么結果就是,一年后沒有用戶對小紅書信任,小紅書流量降低,直接倒閉,這不就是殺雞取卵嗎?
在這一波里的商家博主當然覺得賺到了,但長期看來,這樣的做法不傻嗎?因為鍵盤俠的一小部分利益,讓所有用戶和更多從業者來陪葬。
我說過無數次,小紅書最難的地方在于平衡內容和廣告之間的關系,但不平衡,必死無疑。
說回閉環,這回的開店,和以前的小紅書自己開店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小紅書商城只有小紅書自營和部分品牌入駐,但自從小紅書“重新”宣布開始閉環后,現在的小紅書電商已經不是自己開店了,而是所有用戶,所有品牌,所有商家都可以在小紅書自行開店,每個人都可以發布內容,每個人也都可以用內容為自己的店鋪引流,同時利用平臺的一些特性幫助開店的商家,比如某些金額以下交的易免傭金,開店有流量扶持等。
這些,我稱為“賦能”,這也代表著小紅書從一個“小個體戶”,真正的變成了一個“平臺”,建立規則,維護規則,為BC兩端提供可能性。
以上這兩點綜合起來,就是小紅書現在對于導流非常嚴格治理的原因,當然,政策原因肯定占比不高,完善平臺商業模式還是主因。
不過對于導流治理和引導開店這件事上,我覺得小紅書能做的事情還有更多,但現在好像還沒做。
例如,平臺如果想建立一種新的規則,應當如何做?
1、廢除老的
2、推出新的
打擊引流算是阻斷,開店算是疏通渠道。
這個邏輯沒什么問題,但在新老交替時,是應當有過渡和引導的。
假設我是小紅書平臺的運營,那么我會趁著這個階段,迅速的推出多個電商開店扶持政策,并且快速的打造一些案例商家出來。
因為很明顯,商家是逐利的,商家不愿意想平臺到底要完成什么樣的大事,什么樣的壯舉,也并不想理解平臺的苦衷,只想通過小紅書賺錢。
那么小紅書要做的引導就是要告訴商家,小紅書開店是可以賺錢的,打造出幾個標桿,標桿就會進行自傳播了,這樣也就自然會有許多的商家入駐。
標桿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完美日記了,完美日記起步于小紅書,但這么多年過去了,再復制一個完美日記幾乎不可能了,平臺不一樣了,時代和環境也都不一樣了,但相信自己有可能成為小紅書下一個完美日記的品牌,依然數之不清。
所以小紅書目前最緊迫的事情應該是阻斷的同時迅速扶持商家和打造標桿,否則可能會讓以前的工作付諸東流。
02?小紅書還能怎么引流?
以上皆是分析,但最終還是要說回新體系未成的情況下,已經在小紅書的商家怎么辦?總不能先把業務停了吧?
所以現在我們就來聊聊,小紅書的禁止導流規則是什么?小紅書是怎么判斷引流的?商家在小紅書有引流需求還能怎么做?
1)小紅書禁止導流規則
很多人以為小紅書的禁止導流是全面禁止出現任何聯系方式,但其實不然,小紅書對留下聯系的行為進行了細分,也就代表著會具體判斷出現聯系方式的場景是什么,本次實際禁止的是“脫離平臺交易”(禁止品牌聯系博主私下商業合作,這是另外一次的治理,雖然同時在進行,但與本次的禁止交易導流沒有關系。本文不再贅述。)如果是兩個博主聊的不錯,私信里加個微信可行嗎?這就是沒問題的,因為不涉及“交易”。
所以本次主要受到禁止導流影響的是可以在線上交易的"類目",比如消費品,手工藝品,穿搭等相關的類目,這些類目很明確的可以在小紅書開店。
但對于一些線下門店呢?比如我是餐飲店,我總不能線上送外賣吧?
小紅書也考慮到了這種場景,所以對于必須強線下交易的類目,實行了一定程度的豁免,不會對其進行處罰。
但偶爾可能也會誤傷,比如你開的餐飲店,結果認證專業號的時候認證的是別的類目,這個時候小紅書不知道你是什么餐飲店,所以會當成別的類目進行處理。
這里說明了一個問題,認證專業號的時候務必保證類目準確。
禁止導流監控的渠道就比較多了:
外露的:個性簽名,小紅書號,正文、瞬間、評論區。
不外露的:私信
禁止的形式也比較多,基本是全包了:
1、任何形式傳播個人聯系方式或者賬號信息(不留微信,留微博名行不行?也不行。)
2、發布任何其他平臺的鏈接、口令、截圖、水印、二維碼,以及包含 上述信息(直接、變形或植入)的圖文等。(在圖上寫微信,畫個二維碼行不行?也不行)
3、多帳號相互配合,通過評論、收藏等引導用戶脫離平臺進行交易。(開個小號配合大號,這樣大號無損行不行?也不行,因為賬號懲罰會連坐。)
4、店鋪客服與用戶溝通中,引導用戶脫離平臺或進行私下交易。(私信內的導流行為)
2)小紅書如何判斷導流?
說完了小紅書的一些引流判斷規則,我相信你已經大概明白導流的定義和監控措施了。
但小紅書具體怎么對用戶行為判斷是“博主聊的好”還是“交易導流”呢?
怎么判斷一句話里亂七八糟的是不是“聯系方式呢”?
簡單來說就是:機器學習+語義分析,換個詞,叫“大數據”也可以。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人覺得直接說:微信123456,小紅書肯定能查的出來。
因為我寫的比較直接,機器直接就會將這兩個字標紅了。
但是要寫:胃x123456是不是小紅書就查不出來了?因為小紅書系統不理解“胃x”的意思吧?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另外一個問題,不管你前面的v+,還是胃x,還是心+等等變形,但后面的數字或者字母,都是可以被規律化的,所以當符號+數字或者數字+字母的組合時,系統就可以判定為這是引流的內容,系統也并不需要理解胃x的真正含義。
但我這只是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把后面的123456用諧音字,用emoji也都用大數據的形式準確的被系統抓出來,因為像你這么干的人,在小紅書有千千萬萬個,機器早就學明白了。
不過就算寫成這樣,機器看不懂了,但機器還能根據賬號的行為來去做判斷,比如用戶說:怎么買?系統會識別到這是一種購物信息,緊接著你回復一串不能進行語義分析的內容,機器覺得是異常,這種異常高頻出現,判斷你是引流,也毫無問題吧?
好的,假設我們不搞諧音了,搞圖片,你小紅書不是能看字么,不是能看行為么?我發個圖片,看你怎么搞?
但是圖片識別這個事兒就難搞了,現在圖片識別率太高了,微信都配備了ocr文字識別,甚至iphone的原生相機都自帶了ocr,識別準確率已經相當高了,對于小紅書這種嚴格要求的板塊,圖片識別為文字的轉化率,并不會比iphone相機要差。
所以你試試iphone相機的識別,就知道,你P上微信號的圖片在識別上會多么可笑了。
(話不能說太滿,畢竟是機器,識別率很高,但不是100%,肯定有漏網之魚,但誰能保證自己永遠是漏的那條魚呢?漏一次,賬號可能就廢了。)
這一段我想跟大家說明的是,基本上我們常規能想到的任何引流手段,在機器學習面前都不堪一擊。
千萬不要自以為諧音了或者沒有敏感詞了,小紅書就無法判斷了。
3)商家如何繼續引流?
在這么艱難的環境下,如果還想引流該如何做?
我希望大家能認清一個道理,平臺是小紅書的,數據都在小紅書上,只要小紅書的規則上不允許,這件事情就不可能“安全”的做下去,只要規則不允許,就不會有“又高效又省事的引流方法”。
唯一有機會將用戶繼續拉進私域里的方法不是生硬的對抗平臺,那太傻了,而是應該在平臺允許的范圍內尋找機會和“漏洞”。
什么是平臺允許的:
1、企業號(不管你是不是強線下類型交易的店,但本質都得有個企業號,個人號是無法被平臺規則接受的)
2、開店(很明確的,能線上交易的類目,必須在小紅書開店,但好在小紅書目前1w交易額以內并不收傭金,只需要交個保證金就能開店了,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沒什么太大的麻煩)
3、不要強制交易導流(別人問你怎么買,你說+微信,別人問這個東西多久能發貨,你說+微信,干啥都得加微信,小紅書最討厭的就是這種行為,所以在小紅書前期要盡量和用戶保持正常的溝通和交流,最后可以提一句我讓工作人員聯系你,給你具體解釋,或者是能否留下聯系方式,我們送你一個禮物什么的,或者實在不行你在店鋪里加個引流款,用戶買了商品,也就自然有聯系方式了。)
有些人會覺得,前期不加上微信,聊了半天,用戶跑了,那豈不是白聊?但我這個時候想多問一句,安全但少,和送死為0,選哪個?
小紅書引流其實不難,而且說起來都有點簡單,順著平臺做,然后在這些環節里尋找一些“小機會”,例如剛才說的店鋪賣一些便宜的引流款勸客戶下單什么的,這種“企業號+開店+弱引流”形式的引流,雖然也不能保證100%安全,但絕大多數不容易出現問題。
規則介紹了,判斷引流行為也給大家梳理了,新的引流思路也給了,請各位自行發揮想象力吧。
千萬不要在我講了這么多之后,還來找我要手把手的教“怎么引流”,再給出具體的實施方法了,第一我也很累,第二說了必封,大家都沒得玩,且行且珍惜。
總結一下:
小紅書只想禁止一些場景的導流,并不排斥正常的社交,也不是一刀切行為,對于博主和用戶,本質上沒有太多影響。
再多說一遍:想活下去,就要做平臺允許的事情,而不是跟平臺對著干。
本文為@麋鹿先生Sky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