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現在就業非常的難,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然后你就想試試運營,但是又不知道運營是不是真的是個好工作,值不值得你去做?
我是從記者轉行做運營的熙熙,在互聯網從業了5年多了,幫助2萬多人成功轉行運營。
今天我就徹徹底底幫你分析一下運營到底怎么樣,即將畢業的大三大四學生黨,以及想換工作的上班族,慢慢看,全程干貨。
我們去招聘網站搜一下,以北京為例,關于運營崗位的需求就大于5000個,可見市場對運營的需求是很大的。
現在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所以很多產品就更需要拼售后拼服務,這時候就需要更多的運營人員。
女孩子比較熟知的某某日記,還有滿大街的什么幸咖啡,他們的運營做的就很好,這背后也是需要大量運營人員來去支持的。
信息的傳播手段會一直迭代,從報紙到電視到公眾號,再到現在的各種短視頻,人們總是需要更好用的媒體。
比如你想買化妝品買衣服,以前你看精品購物指南,那現在這雜志沒有人看了,大家都去看小紅書了,未來還會有更好用更新鮮的渠道。
總結起來,就是互聯網的時代,新的媒體總會獲取更多的流量,公司們也需要更多的流量,還需要把產品做得更好,所以運營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
以北京為例,一般你剛入行沒什么經驗,起薪可以在8~13k,低一點的6k也有可能。
3~5年的話,平均能到20k;5年經驗的話,能有30k。
如果你進到大廠薪資還會更高,我們以往的學員們基本上可以維持一個每年50%左右的漲幅,多的可能一兩年就年薪50萬了。
但是注意,不同運營它工作內容和未來的薪資漲幅那可是相當不一樣。
首先,騰訊、阿里這些公司每年20%以上增長,這是妥妥的高增長行業。
其次,在中國企業的數字化程度還是非常低的,因為你現在看到有很多直播賣車、直播看房,這占比都還非常的小。
未來科技發展了,什么VR、AI技術都成熟了,會有更多人在線上買房買車,類似這樣的機會太多了。
所以不管是互聯網還是運營,未來的前景都依然是光明的。
有人說互聯網寒冬了,ok,你在三亞平時三四十度,現在20度了,你就說寒冬了,再怎么寒冬你比哈爾濱暖和不是嗎?
這里再多說一下運營,如果你未來是奔著掙錢的目標去,我只建議大家做新媒體或者是私域這些跟增長相關的崗位。
這樣你不僅可以有明確的工作成果,展示空間比較大,而且未來很容易做出自己的副業。
有人說我剛畢業,我學的是土木建筑之類的專業或生化環材4大天坑,又或者之前的工作和運營不相關,那我能不能進去做運營?
肯定的說是可以的,因為我們之前教了2萬多名學生,沒有一個有工作經驗的。
你去招聘網站搜一下運營,加上不限專業不限經驗,這樣的崗位也是好幾千個。
那跟互聯網其他崗位,比如程序員、產品崗位比起來,運營真的對小白很友好了。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這個工作沒有門檻,你還是需要準備的。
我們說了自己實實在在分享運營干貨的,所以不能光說這個崗位怎么好,要把優勢和挑戰都給你說清楚。沒錯,咱就是這樣的寶藏博主。
做運營的,前面要跟市場推廣掛鉤,后邊要跟促活轉化掛鉤,什么市場人員、產品經理、售后客服跟你合作都挺多。
如果你干著干著覺得其他崗位不錯,想轉崗也是比較容易的。
這個運營剛入門的時候,確實你少不了要做一線的執行工作,但是你未來也更容易自己創業。
比如我們上周跟自己的某個hr溝通,他履歷簡直太厲害了,但是現在自己做自媒體弱的不行。
你本身就是新媒體運營,短視頻運營,那你做自媒體就比它容易多了。
比如我們的何老師,之前就是公司的新媒體運營,現在做測評的博主,兩年買房。還有個同學去做日常搞笑內容,也商單不斷。
這里特指做流量的新媒體或者是私域流量運營。像流量這個東西,它天花板就是全中國的人口。
現在除了微信、支付寶、美團這種,其他很多iPad也好,公司也好,它遠遠沒有達到他們的用戶天花板。
而天花板高意味著你可以施展才華的空間就大,你能獲得的收益就更多。
互聯網變化還是很快的,前兩年公眾號火或者短視頻火,現在直播火,未來什么火?沒有人知道。
但是你看那些做公眾號都失業了嗎?也沒有。只要你不斷的學習,掌握了運營的底層邏輯,熟悉現在熱門的平臺,那你到什么時候都能做得不錯。
你做什么都需要不斷去思考,不斷去復盤,想想之前哪做的好,哪做的不好,然后不斷去優化。
尤其是新媒體運營,你需要了解市場、用戶,產品、平臺,會選題、會寫稿、會拍攝、會剪輯。
那些熟練之后,那就是很厲害的綜合型人才,你以后自己創業或者做高管,你做也會更好。
所以你發現了吧,就是因為有這些挑戰,運營才不是人人年薪百萬。反過來說,你能克服這些挑戰,那你自然可以賺到別人賺不到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