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0c8o0">
  • <nav id="0c8o0"><code id="0c8o0"></code></nav>
    <menu id="0c8o0"><tt id="0c8o0"></tt></menu>

    互聯網工作十年,我第一次投簡歷

    文作者分享了他在互聯網行業工作十年的心路歷程以及面試經驗和感悟,推薦給在準備面試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總結的心得吧。

    互聯網工作十年,我第一次投簡歷

    從6月底正式辦完離職手續到今天正好兩個月整。這是我從2012年開始工作后的第一次正式休息,也是我第一次讓自己的簡歷“斷檔”。

    一、十年,我換工作都不敢多休息幾天

    我的個人工作經歷其實很簡單,從北京中關村到廣州,互聯網行業工作十年,34歲,總共3份工作經歷,除了第一家公司1年多外,剩余的兩家公司都是4年打底。

    我從事的職業是廣告策劃和廣告銷售職位,從策劃轉到廣告銷售已經6年,三份工作都是別人介紹和內部人士挖我。

    “簡歷不要有太長的空窗期,不然跟HR很難解釋。”這是大家都約定俗成的觀點,我這10年也都是一路不停歇,此前的工作更迭從沒有過斷檔。每次換工作,都是前東家辦完離職就立刻去了新公司,連那種休息一兩天的過程都沒有。

    回顧這10年的工作,感受頗多,似乎也錯過很多。

    中關村,這個現在已經只剩下回憶和惋惜的地方。

    我曾經在這里見識過那些IT3C經銷商如何坑騙銷售者,見過他們把iPhone 加價到19000多的暴利行為。

    我曾經在這里見識了創業一條街里的繁華,拿兩頁PPT有個點子就能拿到融資的門庭若市。

    我曾經全程見證O2O的崛起和瞬滅。

    我也曾在剛成立的滴滴公司對面的抽煙室和同事嘲笑這個小屋子怎么像傳銷公司一樣擠了20多個人。

    我經歷了移動互聯網的崛起,現在在體會著他的沒落與固化。

    疫情爆發的2020年,應公司的要求我離開呆了8年的北京到廣州開拓華南市場,今年公司人事變動,架構調整,又讓我回到北京,否則就走人,但是社保已經落在廣州,北京要買房的前提是5年社保不能斷,我現在回去又是5年起。

    而且,就算回去就能保住這份工作嗎?很快我和公司談妥了賠償,簽字,友好分手。

    說實話,分手那刻我挺難過,但也挺佩服自己,過去10年,我一直在追求確定性,換工作都不敢多歇一兩天,這次,我終于敢讓自己停下來。

    二、十年后,我第一次投簡歷

    我是一個焦慮型人格,勇敢過后,我也不敢多歇息,一辦完離職就開始主動讓朋友給推薦公司,7月份全靠朋友推薦,面試多家都沒有最終回復,8月開始BOSS直聘上投簡歷,面試多家也沒有回復。

    這是10年來,我第一次投遞簡歷。

    在兩家公司同一天被我追問都回復不合適后,我陷入了自我懷疑。這個局面是我始料未及的,因為我曾想,我這樣的客戶資源和經驗,以及兼備的策劃能力,單單性價比也是合適的啊。

    但是,京東的HR朋友告訴我,這樣的簡歷看起來就是性價比不高的人,“因為你的年齡,你之前的收入情況,這些都是可評估的,但是你的能力,只有認識你和你共事的人才知道,而這些都是無法單純從簡歷和溝通中讓對方篤定的,除非是對方公司的應聘部門領導非要要你。在各個公司降本增效,HC銳減的時候,招聘工作就會異常的謹慎。”

    她的這些分析也讓我調整了心態,從自我的懷疑中解脫出來。與其感慨,不如分析利弊并行動起來。

    我和她一起分析了從HR角度對我簡歷的看法:

    1. 工作穩定:說明在對企業的認可度高,企業對他的認可度也高,否則不會能呆這么久。
    2. 業績不錯:多次獲得銷售業績的TOP1,說明新開拓客戶和服務客戶能力不錯。
    3. 策劃能力+銷售能力+提案能力兼具:一人可以完成多個職位的工作效能,效率價值和綜合能力明顯。
    4. 客戶資源:多數是國內知名品牌方,但是類別涵蓋快銷、ToB、醫藥、IT3C。客戶群體很豐富,有些客戶有沖突,有些是客戶資源的行業不聚焦,并沒有深耕某一類的客戶。
    5. 年齡尷尬:34歲了,上有老下有小,而且之前應該掙過錢,工資太低應該無法接受吧?畢竟每個月的固定支出(生活成本+各種貸款)已經在那擺著。
    6. 職位匹配:給的職位低了能不能接受呢?如果是經理級,他的領導和他同齡甚至沒有他年齡大,會篡權嗎?會不好管理嗎?可以像教育那些小年輕一樣教育他嗎?他會聽嗎?畢竟他也是工作經驗豐富的人。

    “簡歷+面試”的求職方式未必適合這個階段的我,畢竟這個階段跟我匹配的職位,需要充分的信息匹配和考察,不是一兩次面試能解決。

    我也給了自己更多的耐心。當下的環境,找到與自己匹配的好工作的確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需要時間。回顧過往的一些經歷和職場中遇到的機會,我常常感到自己雖然在公司里有業績的壓力,但那始終是自己的舒適圈,尤其是對于一個老員工而言,一切都是自己熟悉的。

    跳出舒適圈,不要等到被舒適圈趕走,呆在里面時就要自己主動尋找跳出機會。

    三、我總結了十條心得

    我把兩個月的面試經歷和感悟也在這里和大家做個分享,供那些目前還順風順水的朋友參考。

    1. 學歷很重要

    說學歷不重要的都是騙人的,那是21世紀初期,中國飛速發展,各類創業公司崛起時對人才渴望的寬容而已,在那個時候你能解決問題,扛住壓力,你就是人才。

    而今天已經成型的體系機制,對待陌生的求職者學歷是基本盤,學歷是招聘者看你能否聽懂人話、是否有基本邏輯能力、是否是有教育經歷所積累的世界觀價值觀共識。如果你的學歷不高,但現在已經步入職場,那不管是否困難,都要想辦法提高學歷,成人教育、開放大學都好,不要放棄。

    2. 別罵領導和公司,和過去的經歷和解

    就我個人而言,從上班的那天起我到現在都沒有罵過領導,更沒有罵過公司,相反我覺得是公司給了自己在這個城市生存下去的機會,沒有公司和領導給的機會,多數人沒有辦法生存在一線城市,更不可能生活的有尊嚴。

    當然,很多公司都有不少問題,比如無效地加班消耗、領導德才不配位等,如果你很不幸,就是在一個壓榨人的公司和一個變態的領導下工作,那也許只能是你沒有能力更換一個更好的工作而已,抱怨和辱罵不能改變什么,可以試試和解,和解不是奉承,而是讓自己可以走出來

    3. 對甲方好一點,對乙方也好一點

    不管是什么崗位,都免不了和你的甲方或者乙方合作,哪怕你是公司內部的技術崗位,也會有人給你提出需求。

    看多了甲乙方之間的爭斗,很多人習慣展現自己的強勢,用一種“我不好惹”的態度對待大家,有時候你覺得對方是傻x、不專業、甚至什么都不懂,但這不就是恰恰你存在在這里的價值嗎?

    拒絕其實可以委婉一些,溝通可以誠懇一些的,沒有必要通過你的輕蔑、抱怨甚至是惡劣的態度來解決問題。做一個行業久了會發現,大家其實都是在這個圈子里兜兜轉轉而已,有個好人品好口碑很重要。

    4. 什么是專業度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XXX一點都不專業”,那要怎么樣才算專業呢?其實,這里抱怨的“不專業”有時候多數只是“抱怨”而已,同事之間會抱怨,上下級會抱怨,甲方乙方會彼此抱怨,而且,你會發現“不專業”并沒有一個標準。

    但是專業確實有一個參考標準,就是你能否在職位范疇內提供相關疑難雜癥的解決辦法。以AE崗為例,上線廣告資源遇到不符合的公司規范要求的事情怎么辦?相關同事來找你,你直接拒絕或者答應都不會讓他覺得專業,但是你告訴他有沒有特殊情況可以向領導申請,按照公司流程,相關的流程是什么樣的,應該去找哪個領導做特批,你是在大家遇到問題的時候給了他解決方案。

    任何一個崗位都會有超出自身崗位之外的問題,給這些問題一個解決辦法就是專業表現。

    除了這個“專業”還有一個“度”,就是態度,一種敬業且不讓個人情緒好惡影響職業表現的態度。有些人職位并不高,只是恰逢今天狀態不好,或者性格使然,就對那些求他解決問題的人態度很差。大家也許會理解你一時的情緒失控,但長此以往,大家只會覺得你不專業。

    5. 人脈不會立刻有用,但終究會有用

    對于人脈的態度不能太功利,誠心去交一些好朋友,而不是總在攀附權貴。

    同事之間來來回回,領導也會更迭,甲方或者乙方的對接人也常常發生變化,這些人在離開時你的日常工作視線后在做什么?有的人去了更好的平臺,有的人開始創業,有的人找到了自己舒服的生活和工作的場景,不一而同,但和他們保持一定的互動往來,也許他們在你不同時期成為你的“貴人”。

    有時,和年長你幾歲的朋友和你聊聊,會讓你豁然開朗很多。這個世界很多元,不要急功近利地用一種價值標尺來衡量他人,要明白自己的理解能力和眼界都是有限的,學會聽不同的人說法,卸下心防的那種開放式聆聽會讓你收獲高質量的社交關系。

    6. 無效社交其實很有必要

    我是一個很宅的人,周末不喜歡出門,享受太陽到中午再起床的愜意,社交的范圍給自己局限在特定的某幾個人之間。我雖然沒有社交恐懼,但是我一度覺得自己無法在陌生的尬聊中獲得任何的收益,因此就會圈定自己的社交范圍。

    如果總是只和自己合得來的人社交,其實容易讓自己走向信息封閉,固化信息繭房。

    放開自己一些,有些時間浪費了其實就是浪費了吧,很多有趣的收獲,就是發生在意外的邂逅中。沒有意外就沒有成長。

    7. 除了上班工作,我們其實錯過了很多

    當一個新興事物、行業或模式出現時,有人看到了機會,有人被逼無奈踏足其中,而更多的人是在外圍觀點評一二。

    我以前常常就是那個坐在電腦前點評江山的人,也許我說的都是對的。比如抖音出現時、快手出現時,我的關注點總是他們的受眾有哪些差別,哪個low哪個用起來更順手,而沒有去嘗試去做。眼見新興產業和模式慢慢成了體系,那些主動或被動參與其中的人,在大浪淘沙中進入另外一個世界。

    前幾年,MCN公司如雨后春筍般誕生,有前同事基于自己的興趣開始涉足,現在成了抖音上的大V,有被公司開掉的前同事出來后和人一起做了MCN公司,有朋友現在成了網紅,目前保持月入10W的水平。

    他們曾經都是我覺得在工作中很一般的人,這不妨礙他們在另外一個領域成為掌握自己命運的人。

    8. 如果能去大廠盡量先去大廠

    在我的履歷中,其實沒有太多的硬傷,如果有那就是沒有大廠的背書,即使我其中的兩家公司在國內也算是知名互聯網公司,但對我的背書價值其實不多。大廠的背書就像學歷的背書一樣,說明你已經被嚴格的篩選過一次了,對于其他企業來說,你不會差到哪去。

    9. 展現自己的興趣,最后也許能成為你的飯碗

    我的興趣有兩個,一個是看書,一個寫PPT。看書這個習慣從初二就開始了,我在學校時屬于廢寢忘食的看課外書的那一卦,直到這個習慣到上班開始減少,因為工作忙只能抽空,再也沒有大塊的時間。寫PPT是因為工作的需求,當初我做策劃這是必備的技能,學習這些技能時用了很多時間和金錢,但最后也給了更多的回報。

    我是那種喜歡鉆研的性格,我常常在車上,地鐵上面都在想PPT的制作和方案的撰寫。但我都沒有做外在的展現,即使通過朋友介紹,有些公司或個人找我寫過PPT,我也只從中拿到了點稿費,但并沒有將愛好發揚光大,進而成為一項穩定或者高額的收入來源。

    當看到B站或者抖音上有些教人做PPT的博主傳遞的信息和方法其實是錯誤的時候,我只是在心里不屑,卻沒有進一步的行動,這讓我遺憾地錯失了不少機會。

    在工作之外有一份興趣很寶貴,既讓自己生活充實,也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價值。而且,要記得把你的愛好沉淀和展現出來,不然也就沒有從中變現的任何機會。

    10.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面對工作中的成就感,記得向內心發問,自己是不是越來越好?

    也許你真的很優秀,但不管你是促成了對外的商業合作,還是內部的某項成就達成,都無法忽略平臺本身的價值,我們只不過是依附于這個平臺本身展現自己的優秀,如果拋開這個平臺,自己獲得了哪些成長?我們是否掌握離開這個平臺后能在社會上達成同等優秀的能力?

    工作十年,總結十點。不管如何艱難,都不要否定自己。有時候你只是最近運氣差一點,不是你人差。共勉。

    本文由@Deway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

    (1)
    喵妹喵妹官方
    上一篇 2022-09-12 09:05
    下一篇 2022-09-22 10:24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公眾號
    公眾號
    返回頂部
    運營喵VIP會員,暢學全部課程,點擊查看 >
    央视频直播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