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運營喵曾說過,判斷一個公眾號的價值,可以通過四種數據「粉絲數」、「漲粉數」、「閱讀數」、「活躍度」。
這就和商業變現的邏輯一樣,以結果衡量價值,緊接著就有粉絲問我了。
1、如何衡量新媒體運營的工作價值
2、新媒體運營的具體工作有哪些
3、新媒體運營的考核指標如何定
可以說這三點決定了一個公眾號的走向,這篇文章就來談一談這三點。
1
新媒體的普遍誤區
目前很多人把運營分為:用戶運營、社群運營、內容運營、活動運營。
這種按照技能種類、崗位指責進行劃分的體系本身是沒有問題的,看起來系統且細化,但會有一些缺陷。
比如用戶運營是拉新,而社群運營就不能拉新了嗎?內容運營就不能拉新了嗎?活動運營就不能拉新了嗎?
眾所周知,顯然并不是。再比如,在小公司里不會分的那么細致,實踐起來反而變得復雜。
在我看來,應該以完成某一目標為導向,衡量一個新媒體運營的價值,再落實到具體職責工作上,為該新媒體運營定一個崗位工種。
在新媒體行業,這些崗位工種的運營,都可以圍繞這以下三種進行。
內容:打造原創內容/非原創內容,為品牌塑造價值,或獲得用戶。
項目:從0-1打造到完成具體項目,在新媒體渠道上落實執行,推向用戶。
推廣:負責項目的推廣,直至用戶轉化、付費轉化等。
仔細思考性,運營現在做的事,基本上離不開這三項。做內容、做項目、做轉化。
如果把自己的職責/技能定死了,那運營的本身具備的稀缺價值,比如靈活、創意、革新,就可能被你否決了。
運營其實就是非標準化的工作,價值才能被無限放大。
2
不同崗位,做不同工作
運營是個很神奇的工作,它不像開店,投錢賣貨,無非風險大小不一樣。而運營,步子邁不了太大,想邁也邁不了。
根據工作職責不一樣,普遍有三種運營:
1、新手運營以完成任務為己任
2、中級運營以完成KPI目標為己任
3、高級運營以完成ROI目標為己任
仔細想想,不同級別的運營求職簡歷,最大的區別就體現在這三點。
舉個案例:
之前我做過一個漲粉活動《我整理了「42本提升你新媒體運營能力的書」,免費領取!》,由助理老甜甜協助完成,當時單篇文章凈增粉絲1000人。
第一步:由于老甜甜剛畢業是新人,我安排給她的工作就是從各個渠道找到幾十本電子檔書籍。
第二步:再由我把書籍劃分成了七種類型,由「內容運營」直至「內容創業」,不同需求的用戶都可以找到相應的需求,一層一層上升,針對性解決用戶需求。
第三步:以縮略圖的形式針對各個類目里的書籍截圖,再從各個類目里分別挑出兩三本重量級書籍介紹,以此吸引用戶。
第四步:文案活動流程等介紹也由我撰寫,接下來的幾天后臺回復消息由老甜甜完成。
整個過程很清晰,上級應該清楚的判斷下級運營能力如何,規劃工作任務,比如上級完成耗智力的工作,指派下屬完成耗時間的工作。
經常有粉絲問我:領導安排了一個任務給我,但是不知道從何做起。我就經常思考,這種領導哪來的自信讓下屬去完成做不了的任務?
這個活動試水成功后,以后就可以將類似項目都交給合適的人做,然后制定指標,運營能力就是這樣慢慢提升的。
3
新媒體運營的基本工作
企業新媒體運營最終目的應當是服務「企業品牌」、「企業產品」和「企業利潤」。具體落實到工作上,無非三點:
1、品牌
品牌在《定位》里面解釋很清楚,就是占領用戶心智,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在上火這個場景下,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喝王老吉。目前慣用的方式是,在某一種場景下,強調我們/我們的產品是行業領導者。
2、用戶
在做用戶量的這件事上,當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爆文、廣點通、互推、H5裂變、免費資料、色流等輪番上陣,哪種獲客成本最低,見效最快就用哪種。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社群運營等無一不是為用戶量服務的。
3、轉化
轉化應該更細致到每1000閱讀量,每10000閱讀量轉化多少個粉絲;這里就涉及到數據分析了,之前小公舉已經寫過,提煉某篇爆款文章的SKU單元,運用到另外一篇文章中,推送之后,看看是否也能成為爆款,以此確認該SKU單元占了決定性因素。
以我這個號為例,商業評論型的文章,閱讀量雖然高,但轉化低;硬性知識型的文章,閱讀量相對低,但轉化高。以此確定知識含量更多的文章越能漲粉。
在企業新媒體運營中,轉化就是如何把一個項目通過公眾號推出去,成功轉化一部分付費用戶。粉絲量多少不重要,多少粉絲付費才最重要。
每1000個粉絲里轉化多少付費粉絲,每10000個粉絲里轉化多少付費粉絲。
假設,10000個粉絲里轉化500個付費粉絲,說明這個項目已經有天花板了,一方面要做更多用戶量做轉化,另一方面要將10000個粉絲分層,推出新的項目,盡最大可能將所有粉絲都轉化成付費粉絲。
那么最基本的,展示頁面越多,轉化相應越高,比如在自動回復、菜單欄、每篇文章底部各個角落推廣收費項目。
總結成一句話:新媒體運營的工作應當是以清晰的結果為導向,再確定工作內容。如果結果本身不清晰,那工作內容就很模糊。
4
新媒體運營的指標
1、文章
每周推送多少篇原創文章?每周推送多少篇非原創文章?每篇文章多少字數?這是最基礎的,以文章為指標進行考核,全職和兼職都能采取這種方式。
2、閱讀量
小到觀察一天的文章閱讀量,大到觀察月總閱讀量,與上月相比是否呈上升趨勢?與去年同期相比是否呈上升趨勢?
如果沒有上升,找到原因,解決問題。比如推文數量降低、熱點減少等等原因。
2、漲粉數
減去「自然增長數」、減去文章「發布后自然增長數」,去考核「其余渠道增粉數」是否是憑借該新媒體運營個人能力獲得的。
比如日平均閱讀是5萬,平均漲粉500個,有一天閱讀量達到10萬+,漲粉1500個,那么多出來的500個就該歸功于運營能力,超標完成。
3、轉化率
企業在發廣告及漲粉的情境下,會遇到兩難的問題,想漲粉就不能發廣告,想發廣告就不能漲粉,公眾號推文的數量和次數都是固定的,這種情況就會導致運營部與銷售部產生利益沖突。
那么我們只需要考核該廣告推送后的轉化率,比如公眾號的第二條發了個廣告,1000個閱讀量,10個轉化。下次再推送,爭取完成20個轉化。以此考核相關運營人員的業績。
4、活躍度
促活,也是必要的考核指標,比如雖然粉絲量和閱讀量都上升了,但閱讀率卻從12%掉到了10%,那么這屬于亞健康發展,粉絲量和閱讀量停滯不前,閱讀率更會斷崖式摔落。
該指標就是讓新媒體運營用一些方法,占領用戶心智、延長用戶的打開次數,停留時間。比如運營者在留言區自己留言,以及在留言區互動,公眾號二條也開始推送原創內容(不同類型),都是很好的促活方式。
5
新媒體運營的工作報告
在幾年前我做運營工作周報,相當于考核指標,每周一早上各部門負責人例行開會,討論各自的周報內容。
當時主管三個方向PC端運營、APP運營、公眾號運營,所以做表格時分為「內容」「APP」和「微信」,依次往下排開。
再分別以「類型」「任務」「結果」和「進展」分類,直觀的展示給領導及相關部門。
通過這個周報,可以一次性觀察出:「任務名稱」「進展階段」「完成結果」和「具體過程」等核心環節。領導及主管們針對相應環節提問,解決問題。
其中,公眾號的指標會涉及到總粉絲數,周凈增和周取消關注等,一些重大的事件可以在「進展」里寫出來。
通過這類周報告,一目了然整體運營工作情況。
你怎么看新媒體的職責和考核?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