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總結了運營需要具備的六大思維,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讓你知道運營思維的概念,最直接了當的方法教你如何培養自己的運營思維,這篇文章看完后去堅持去訓練可能讓你受益終身。

一、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應該是很多職場人很熟悉的概念,對于運營人員亦是如此,大腦都是喜歡規律的事物,通過結構化思維可以讓很多事情變得更加清晰簡單,通常結構化思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搭架子,通過一些框架,在里面進行填充,舉個例子:
時間架子:階段可以從時間的先后順序,事情的發展程度來考慮。
一個公司的產品會存在進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產品所處的階段不同我們所采用的營銷策略和運營方式都會不同;
空間架子:項目的分工,產品、研發、運營、銷售。又或者公司不同的項目。
空間架的類型是最廣泛的,空間架可以是以下的類型:
1、地點
2、一個整體的組成部分
3、抽象的要素
4、地區
比如說,你給老板匯報公司的銷售業績,用空間架按照地點來劃分業務區域,一般會分為東區、西區、南區和北區,然后分別講解各個區域的績效情況如果你的匯:報內容里沒有東區,那就是不完整的。
程度架子:一天中的工作中,安排最緊急最重要的事情,分清運營工作中的重點次重點很重要,一般來說按四個象限來分,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非重要緊急、非重要非緊急。
所以說,培養結構化思維的方法如下:
1、積累架子:
平時可以多看書,積累一些結構,分析別人文章的結構來提升積累。
2、寫文章:
一周一篇文章,必須用結構化思維的方式寫,并且,盡量使用你積累的結構素材。如果你沒有時間寫文章,那就只搭文章結構,寫出關鍵點即可。
3、講議題:
每天給自己一個議題,用15-20分鐘的時間,用結構化思維的方法來解決/論證這個議題,不一定要寫下來,說給自己或者同伴聽就行。同樣,過程中盡量使用你積累的結構素材。另外,如果是你自己構思的結構,也整理到素材庫去。這個訓練是最關鍵的一點。
量的積累也會引發質的飛躍,不斷地訓練自己,不斷的總結歸納,梳理思路,你會發現,你的視角會有所不同。
二、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是從一個點出發,通過思維擴展,生產出多個方案,而不是唯一方案。
因為運營工作中是非常靈活的,沒有標準答案,所以說你在工作的時候需要思維發散,不要把想法局限在某一個點,而是從多個角度出發。
1、聯想
培養發散型思維其實也是在培養自己的聯想能力,聽起來簡單,但是聯想也有很多講究,這里講解一些聯想的方法,相信對你會有所啟發:
1)相似聯想。即由一事物想到在某一特征上與之相似的另一事物,包括形似和神似。形似,即由此物想到與此物的外形、顏色、聲音相似的事物。比如通過少年想到幼苗、雛鳥,通過殺人犯想到虎狼、魔鬼等,通過月亮聯想到鏡子,通過紅色聯想到烈火,通過悅耳的鳥鳴聯想到動聽的歌聲等。神似,即通過事物間的情調、神態、氣質有相似處進行聯想,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均屬于神似法。
2)相關聯想。即由一事物想到與之相關的事物。有些事物形式雖有所不同,但其本質卻有相同的地方,因而可由此物聯想到彼物。比如通過一張發黃的照片聯想到過去的歲月,通過明月聯想到嫦娥,通過蜜蜂采集花粉釀蜜聯想到奉獻,通過螞蟻啃骨頭聯想到韌性,通過石灰粉身碎骨聯想到獻身等。
3)對比聯想。即由對一事物感知聯想到與之特點相反的事物。比如通過大海聯想到小溪,通過大樹聯想到小草等。包括形反、神反、意反三種。形反法,此法與形似法相反,比如通過月亮聯想到昏暗,通過美聯想到丑,通過高大聯想到矮小等。神反,此法與神似法相反,比如通過昏暗、陰暗,想到希望、光明等。意反,有些事物間形雖相似,但意卻相反,因而可由此物聯想到彼物,比如通過反動聯想到進步,由消極聯想到積極等。
4)因果聯想。即由原因聯想到結果,或由結果聯想到原因。比如通過種田想到收獲,通過種樹想到乘涼等。
2、使用思維導圖將思維可視化
把頭腦風暴得到的觀點制作成思維導圖,明確各觀點之間的聯系。大腦是喜歡畫面的東西,如果單純的想一些點,沒有什么特定的規律,不過是一盤散沙。但是如果說有一定的目的后再去思考,整個的思路就非常清晰了,這里以如何做社群活躍為例:
先去找用戶在社群的分類,再去思考如何讓用戶活躍,確定了大致規劃后再去細化具體的方案,思維導圖是一個很不錯的做思維發散的工具,利用思維導圖,整個邏輯就變得清晰了很多,如果有新的點子,不斷的去深入思考,就會有更充實的內容,更具體的方案。
三、逆向思維
這是一種逆轉因果的思維方式,從原因可以推知結果,反過來從結果可以反推原因。
逆向思維其實也是以目標為導向,也就是說運營工作要如何落地。
比如想要加深對于行業的理解,反過來思考,需要具備一些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包括策略能力、規劃能力和管理能力。
同時,抖音運營也是可以以逆向思維的,比如想要漲粉,反過去思考,先去理解抖音的大數據,每個抖音賬號被抖音后臺打了很多標簽,也就是說想要視頻火漲粉首先需要去養號,再去,再個是很多火的賬號不是一個,多個矩陣多個人設構建出一個立體的人物形象,這些都是可以使用逆向思維,先去研究做的成功的賬號,再去從不同角度分析。
四、流程化思維
對于一個優秀的運營來說,拿到某個具體問題后,一定會遵循以下這樣3個步驟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1、界定清楚我想要的目標和結果
2、梳理流程,梳理從起始到結束的全流程是怎樣的,會經歷哪些主要的環節
3、優化環節,在每一個環節上,我們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給用戶創造一些不同的體驗,以有助于我們最終達成期望實現的結果
所以說,作為一名運營要先思考再行動。建議大家遇到不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的問題,動手解決問題前先進行思考。不假思索的直接行動不僅缺乏理性,而且可能因為沒找到問題的本質白白浪費了時間。
這里推薦一本叫《思考快與慢》的書,里面有說到系統1(直覺思維)和系統2(系統思維)在生活中的運營,多采用系統2去思維,能夠避免很多運營過程中的錯誤。
五、精細化思維
把自己要關注、要做的事情,已經拆解和精細化到接近極致,也基本完整掌控住了自己運營工作中的全部細節。
精細化思維的培養有以下的方法:
1、分析數據
每個運營崗都有對應的關鍵數據,比如新媒體崗看重閱讀量、增長崗看重引流數等,優化工作不是靠猜,而是依靠后臺數據說話。
實際上,去分析數據,了解運營的關鍵性指標就是提高精細化思考能力的過程。
2、拆解目標
當你拿到一個目標或運營指標的時候,你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驟思考:
1、界定指標由哪些分支指標或哪些要素構成的。 把你的目標指標和這些要素間的關系界定出來,最好變成一個公式的樣子
2、提煉出來的分支指標或要素現在是否還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間
3、思考如果要提升某個分支指標,我們需要將其拆分和落實為哪些具體的運營手段
六、復盤思維
這也是運營工作中必備的,復盤能讓人找到過往問題所在,加速個人的成長,包括活動抑或是日常工作都可以通過復盤來優化工作。
復盤思維可以得到改進的建議,得到優化的方向,把運營當中一些重點事項、數據變化、用戶反饋記下來,有了復盤,可以清晰知道自己缺什么,需要學習什么,哪些工作還可以優化,回過頭來也能清楚知道自己最近干了什么,成長了什么,也非常有成就感。
工作中可以建立復盤制度,養成日復盤、周復盤、月復盤的習慣,找到問題所在,不斷優化工作SOP,純談理論其實理解一定是片面的,復盤有助于我們不斷的學習成長,同時也會對整個的知識體系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這里推薦一種PDCA自我復盤模型,根據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行動(Action)來執行,這套模型可以使我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驟更加條理化、系統化、圖像化和科學化。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