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以小鵝通為主要分析對象,帶大家深入了解內容付費的拉新技巧。
從2016年起,“微課”這個概念闖進了我們的朋友圈:低價報名、手機聽課、語音+PPT形式、直播打賞……也就是從這時候起,“內容付費”走進了大眾生活,并一直陪伴我們到今天。
大家熟悉的內容付費平臺有:荔枝微課、千聊微課、輕課、熊貓微課、小鵝通等,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都是手機聽課,這些平臺有何不同?
本文以小鵝通為主要分析對象,帶大家深入了解內容付費的拉新技巧。
千聊產品—用戶端頁面
對于在內容付費領域從事高階運營的人來說,小鵝通是常用平臺之一,因為其滿足了“開店+精細化運營”兩個需求。
比如一鍵開店功能,讓許多內容提供商擺脫了被“平臺綁架”的痛苦,并能獨立開展運營,其中的明星店鋪,如樊登讀書會、吳曉波頻道、豆瓣時間等,總付費用戶早已達到百萬規模。
小鵝通與荔枝微課、千聊等微課平臺相比有什么不同?一張圖告訴你:
三大平臺功能異同-比較圖
目前很多公司內部都孵化了自己的內容付費產品,大家可以根據人員配置、內容類型、精細化運營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平臺。
最近由于工作內容調整,我接手了公司內容店鋪的運營(搭載在小鵝通上),為了快速熟悉平臺和產出運營效果,我對100+內容付費店鋪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大V們的運營套路竟是如此神似,經過“改裝”并多次復用到自己的項目上,也屢試不爽。
今天大大方方,把大V們的運營套路都分享出來!
(PS:模仿是一種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如果你想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首先需要找到至少1個可以模仿的對象,邊學習邊實踐,實踐后根據自身情況再去填補相關知識。工作5年來,我就是用這種方法快速熟悉一個新領域,希望這個方法也對你有所幫助)
一、課程內容:生產+分銷有機結合
運營一個內容付費店鋪,首要需解決的是內容來源的問題。有些平臺會提供廣闊的內容市場,比如小鵝通,其中包括個人充電/經營管理/在線教育等十幾種熱門課程分類,課程單品更是多達上萬。
后臺-內容市場
所以,內容付費店鋪一般有兩種身份:內容生產方和內容渠道方,在課程內容的來源上上,可以采用生產+分銷有機結合的方式。
1. 內容生產方
我們自己的店鋪定位于給新媒體人(主要聚焦在運營崗)提供知識干貨,幫助他們在職場和生活中獲得快速成長。
我們本身有內容生產的能力,已生產包括微信運營全攻略、2018流量增長10講、新媒體寫作等課程內容。
作為內容生產方,要把握用戶需求和使用場景這兩個關鍵點,即搞清楚用戶有什么內容需求,及用戶會在什么場景下聽課?
基于用戶聽課場景,我們在內容形式上做了迭代:
- 針對運營人,不僅要提供能力提升的系統課,還需要有專項小課,比如文案、數據、活動等專項能力提升課。
- 針對運營出現的新風口,比如:如何運營抖音、如何快速漲粉、如何運營社群要做快速反應和生產。
內容分銷-運營新風口課程
基于用戶聽課場景,我們在內容形式上做了嘗試:
- 視頻+圖文,切入的是用戶完整學習時間,視頻能提高學習的沉浸感,圖文則是能幫助用戶快速Get本節課重點,進而提升學習體驗。
- 音頻,切入的是用戶碎片化時間,比如通勤路上,此時環境較復雜,不便于拿著手機進行閱讀,音頻就成為最佳解決方案。
目前市面上提供音頻形式的多為通識化知識的電子書,專門切入新媒體/運營方向的電子書很少。(小鵝通提供的音頻解決方案,可以在屏幕熄滅后繼續播放)
- 電子書,適用于完整學習時間和碎片化時間兩種場景,主要是為了拓展知識形態品類,增加用戶粘性。
作為內容生產方,除了把課程上架到自己平臺上外,記得在內容市場也上傳一份,目的讓別的內容渠道方幫你分銷,增加曝光和收入。
2. 內容渠道方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對于生產能力不足或是完全不生產課程的知識店鋪來說,可以作為內容渠道方,通過引進課程的方式,給自己帶來曝光和收入。
書單課堂—分銷領域的明星店鋪
作為渠道方,我們在選擇分銷課程時,要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中心即“要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在挑選課程時,要確保你挑選的課程是目標受眾真正需要,切勿自嗨。兩個基本點即“引入分銷轉化率高的課程”,“在合適的時間節點引入合適的課”。下面分開來說:
(1)“要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就我們店鋪來說,定位為給新媒體人(主要聚焦在運營崗)提供知識干貨,但不是說全部課程都非工作類干貨不可。
我們可以圍繞新媒體人的相關需求,拓展一些相關的品類,比如“如何治療脫發”、“上班族10分鐘健身課”等課程,對新媒體人也是強剛需。
(2)“引入分銷轉化率高的課程”:有些內容付費平臺,為了幫助運營者在分銷產品時更有方向感,推出了很多周到的服務,比如小鵝通,登錄后在后臺能看到每周/月分銷商品熱榜,這個提供了很大的借鑒意義。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這些能進入排行榜的課程內容都較為普適,比如健身、學英語、養生等。這些課程內容經過很多店鋪檢驗,轉化率有保證,作為渠道方,你大可放心引進,坐等收錢,但為了提高競爭力,你可以在價格和服務上體現差異化,比如限量折扣、三人拼團5折、或者搭配打卡的社群學習模式。
(3)“在合適的時間節點引入合適的課”:這個也是分銷時要留意的重點。比如現在正值秋冬季節,養生和保健的需求比較強烈,再比如12月底有四六級考試和考研,是不是可以相應著分銷幾門英語沖刺課程?關于這個,大家可以多借鑒平臺的分銷排行榜和百度指數,雙管齊下,提高判斷準確性。
在確定分銷后,如何通過持續的優化迭代提高銷售量?
這里我分享幾個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①?選品測試:
選品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基于投放測試、數據反饋、和用戶調研等方式,最終確定自己店鋪的細分選品方向,并生產出自己的選課標準(SOP),通過這個標準來判斷課程是否值得引入。
②?用數據為導向:
分銷不是拿來主義,挑選出來的課程要結合自己店鋪的定位,優化標題、詳情頁、甚至是店鋪裝修,確保課程的展現風格與店鋪保持統一性。
③?大規模推廣前,務必先做小范圍測試:
推課是有成本的,優秀的運營人員會做到不浪費任何一次曝光機會。
在大規模推廣前,可以在公司的小號上先做測試,如果效果不好,從每個轉化漏斗環節優化:是不是標題不夠吸引人?還是詳情頁轉化率太低?或者是課程內容本就身不夠剛需?找到問題后,再進行優化打磨。
這樣做下來,至少在每次大規模推廣前,對課程能達到什么銷售量,自己心里能有合理預期。
在組織店鋪的課程內容環節,無論大家是作為內容生產方還是內容渠道方,我認為最高效的精進方法就是模仿明星店鋪。
根據后臺提供的“內容方排行”、“分銷商品排行”、“內容渠道排行”等榜單,身為運營,要有意識的去學習,并結合自身情況總結一套精益運營框架,相信不久后你也能躋身其中。
如:某平臺10月各類排行榜
二、曝光拉新:結合場景,選擇合適的營銷工具
現在很多內容付費平臺,還搭載了各類營銷工具,對于運營人來說就是神助,再也不用跪求自家開發小哥哥了,市面上能見得到的營銷工具,這里都有:推廣員、優惠券、請好友聽、好友助力、裂變海報……
營銷工具更新也比較快,基本上市面新冒頭一個營銷方法,很多內容付費平臺都會在第一時間跟進。
下面我會通過“營銷目的”+“使用工具”+“應用場景”的運營思路,讓大家快速熟悉這些營銷工具究竟要怎么玩。
1. 公眾號漲粉目的
現在公眾號漲粉越來越難,如今朋友圈常見的好友助力獲得資料包,是經過驗證的有效漲粉大招。
具體到如何通過課程給公眾號導流,之前我試過很多種模式,其中主要有以下兩種:
①?邀請進群,機器人維護
即通過群裂變的方式往微信群拉人,當學員掃活碼進群后,機器人會讓學員轉發課程海報和相關話術到朋友圈,截圖返回到群里,才能獲得聽課資格。
這種方式雖然節省了運營人員成本,但很容易造成“死”群,開課前和開課后的群人員流失率都很高。
②?關注公眾號后,回復關鍵詞
通過相關接口設置,每個人關注公眾號后,回復關鍵詞,可以獲得唯一聽課地址。
這種方法雖然可以為公眾號漲粉,但用戶和課程方缺乏溝通渠道,到課率無法保證,而且這種聽課資格獲取方式的流程,也比直接進聽課群復雜不少。
相比之下,目前市面上比較流行的俗稱“漲粉神器”就非常友好:比如設置單課需要3人助力,當未關注公眾號的3名用戶掃描你的海報二維碼后,自動就關注該公眾號,當3人助力完成后,你就能收到上課鏈接。
期間不需要運營人員干預,同時中間經過的鏈條較短,學員操作成本低。如果出現一些操作問題,也可以在后臺直接留言,相應的課程運營能在第一時間給予解決方案。
2. 增加課程曝光目的
裂變海報、拼團、好友助力、設置推廣員等營銷功能都能實現增加課程曝光的目的。這里要重點說下裂變海報功能,不少人會把它和上面的漲粉神器弄混。
裂變海報的核心在于分銷獎勵,生成裂變海報的場景可以是用戶購買前/購買后,只要別人通過你的帶參海報二維碼完成購課,你就能獲得分銷獎勵。
當年刷屏的新世相、網易戲精出來講課,全部用的都是這個套路。
3. 增加收入目的
如果你想快速增加收入,合理運用秒殺、限時折扣和拼團這幾大功能就能大力出奇效。
這里要重點說一說大家經常會忽視的“秒殺”功能。相信你已經想問了,“秒殺”明明就是賠錢賺吆喝,怎么就能增加收入呢?請耐心聽我下面分解:
前兩天的雙十二活動,我策劃了一場秒殺,活動時間持續3天,每天10點秒殺1個課程產品,秒殺價均為1元。
在提前的預熱推文中,引導用戶預約活動,這就可以吸引一批新用戶關注公眾號,在活動開始前10分鐘,綁定的服務號會自動推送“活動即將開始”的模板消息給之前預約的用戶。
引流—關注公眾號,預約秒殺
提醒—活動開啟前,自動提醒
僅推文當天,就新增關注人數741人,如圖:
在推文當天和活動開啟第1天,大量流量涌入秒殺頁面,這時候一定要用好這部分流量。我當時的做法是在秒殺頁面關聯推薦了雙十二的5折課程,這些課由于得到了充分曝光,所以銷量也被帶動起來了。
但畢竟秒殺商品有限,不少用戶在沒有搶購到商品后會選擇取關公眾號,這時候應對策略來了:你可以通過【用戶分群】功能,給預約了秒殺活動但沒有搶到商品的用戶發送【7天試聽超級會員】,設置指定商品免費學并送上全場商品8折優惠,如果你的課程足夠好,用戶在試聽完,很大概率會利用8折優惠直接下單,如圖:
沒想到吧,原來圍繞“秒殺”可以做這么多運營小動作,分分鐘刺激轉化,增加收入666。
三、提高活躍度:使用助學工具
當課程賣出去后,其實“重量級”的運營工作這才剛剛開始。
做知識付費那么多年,我發現一個規律:80%的用戶在購課后無法對課程進行評價,究其原因,很多人“只買未學”。
很多付費平臺都有很多助學工具,使用的核心目的很明確:即激活購課用戶,推動他們學習并保持活躍,最終實現復購和推薦同圈層社交好友報名(老帶新)。
下面我會通過沉淀學員、活躍,再次轉化學員這三個方面,聊一聊如何使用小鵝通的助學工具。
1. 沉淀學員
創建與課程專欄關聯的社群,凡是購買了該專欄的用戶,都可以進入社群。
為了提高入群率,運營者可以制造一些小誘餌,比如:在購買課程后彈出一個引導Button“現在進群領手氣紅包”,一般人想都不想就會直接進。
進群后,還可以設計一個小環節“5秒鐘填表單即可領取手氣紅包,即刻到微信零錢包”,順便還采集了用戶信息。
除了發些小恩小惠,還可以搭配店鋪的“新課優惠券”一起發放。切記!這些一定要在用戶剛入群的時候就發放,這時候用戶熱情最高。
2. 活躍學員
社群建立起來了,在一個學習周期內,如何每天進行有效運營,并且不耽誤運營人過多的時間呢?這里強烈推薦很多平臺都有“作業本”功能。
每節課結束后,老師可以創建作業卡,作業會在小社群以動態的形式展現,如果題目較難,還能引發學員在社群進行討論。作業批改后,老師還可以設置“優秀作業公開可見”,再一次引發社群學習討論。
3. 再次轉化學員
許多課程結課后,難免人去場子冷,什么都沒留下。對于用戶來說,不知道自己到底掌握的怎么樣,對于機構來說,課程效果究竟如何,也得不到反饋。
結合我們以往的經驗,加入“考試”環節就能很好的解決以上兩種問題。
在一門課程結課前,通過系統推送考試任務,讓學員參加考試,了解自己的掌握情況,并且根據薄弱點進行反復學習;對于機構來說,也可以通過考試結果,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對于高頻失分知識點,在后續的教研中進行優化。
在學生完成考試后,運營者可以在后臺通過設置,對考試優秀者頒發證書,這種正面激勵,能刺激學員轉發朋友圈,從而帶動同圈層社交好友前來報名。
還有很多平臺擁有獎學金功能,這是一種對學員更有激勵的方式,可以搭配訓練營、闖關打卡、考試等學習方式進行。
“微課”是當今人們學習的主要方式,單節課知識量負載輕、學習形式輕、與老師和機構溝通輕……
與“輕”相對,是運營過程中的“重”,知識店鋪的運營必須對用戶的學習體驗和效果負責,設計和打通完整學習鏈條,從課程內容生產、拉新招生、沉淀學員、活躍學員、到再次轉化學員,提升學員口碑,完成自己作為教育機構的使命。
這兩個星期,我瀏覽了超100+明星知識店鋪,包括吳曉波頻道、簡書大學堂、大象學院等,他們除了在上述三大塊(即課程內容、曝光拉線、提高學員活躍度)上做得特別出色外,還特別注重店鋪的裝修,打造品牌外觀差異性,在課程文案的撰寫上,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關于這點,可看我之前寫過的文章《轉化率超85%的詳情頁文案模板,我怎么早沒看到…》。
四、總結
通過對超100+內容付費店鋪進行的深入研究,我發現大V們都有相似的運營套路:
(1)要極其重視課程內容,并采用生產+分銷有機結合的方式
自生產課程,要基于用戶聽課場景,在內容形式上多做嘗試:
- ?“視頻+圖文”形式切入的是用戶完整學習時間;
- “音頻”形式切入的是用戶碎片化時間;
- “電子書”形式適用于完整學習時間和碎片化時間兩種場景。
分銷課程,要堅持一個中心,即“要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即“引入分銷轉化率高的課程”,“在合適的時間節點引入合適的課”。
(2)引入分銷課程后要持續進行優化
常見的方法有選品測試、以數據為導向、大規模推廣前先做小范圍測試。
(3)曝光拉新工具,針對不同的營銷目的,可以做以下玩法匹配
- 公眾號漲粉→漲粉神器
- 增加課程曝光→裂變海報
- 增加收入→圍繞“秒殺”進行多種營銷工具組合使用
(4)助學工具,針對學員運營的不同階段,可以做以下玩法匹配
- 沉淀學員→為專欄課程開通小社群
- 活躍學員→每節課后關聯作業本功能
- 再次轉化學員→課程結束后搭配考試+證書功能
從對內容店鋪運營一竅不通到能熟悉運用各種工具搞事情,我學習的方法很簡單粗暴,就是學習成功者的經驗,進行逐步拆解,并復用到自己的項目上。
越長大,越明白一件事兒,90%你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都早有前人經驗。先模仿,后創新,才能少走彎路。
本文為@木公子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