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0c8o0">
  • <nav id="0c8o0"><code id="0c8o0"></code></nav>
    <menu id="0c8o0"><tt id="0c8o0"></tt></menu>

    用戶生命周期管理,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它?

    很多人都聽說過“用戶生命周期”這個詞,遺憾的是超過80%的人僅僅停留在其表層,對其背后的操作邏輯,仍是模棱兩可。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用戶生命周期”背后的操作邏輯,在聊這個話題之前,我們需要先從用戶運營開始說起。

    用戶生命周期管理,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它?

    那什么又是用戶運營?

    縱觀整個運營界,對用戶運營的定義參差不齊,用戶運營其實就是如何提升和管理用戶價值,這里的用戶價值包括:活躍度、留存率、付費用戶數、ARPU值等等。

    大規模用戶運營體系又有3大子系統,分別是:用戶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用戶分層運營系統、用戶行為激勵系統。今天我們聊的正是用戶運營體系其中的一個子系統—用戶生命周期管理系統,所以從本質上講,用戶生命周期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用戶價值。

    那什么是用戶生命周期管理?

    在用戶從接觸產品到離開產品的這個過程中,人為通過數據驅動、運營手段去管理和提升用戶價值。而用戶生命周期,對于絕大部分產品來說,都是需要關注的。用戶生命周期管理又是一套通用的運營體系,基本適合于所有類型的產品,它不僅可以獨立作為用戶運營的一個子系統,又是用戶分層運營中常用的模型,所以其價值不言而喻。

    對于運營人員來說,如果理解和掌握了其底層的操作邏輯,將其應用在自己的產品上,絕對會拉升某一類或多類產品指標的,而這項能力無疑是非常稀缺和值錢。既然給了雞湯,我肯定會給大家勺子的,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聊一聊其背后的操作邏輯。

    用戶生命周期模型的搭建,從大的層面上講,其實就兩件事情:一是定義用戶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用戶行為,二是通過具體的手段去提升用戶價值。

    一、定義各階段的用戶行為

    在整個用戶生命周期中,有5個階段,分別是: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休眠期、流失期。

    用戶生命周期管理,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它?

    而用戶生命周期的定義,必然與用戶價值成長路徑有關。在一款產品中,必然存在高價值用戶和低價值用戶,所以在去定義每一層級用戶的時候,需要先將低價值用戶到高價值用戶的典型成長路徑找出來,然后在這條路徑中去劃分出不同階段的用戶。

    市面上大多數產品可以分為三類:一是付費類產品,二是流量類產品,三是工具類產品(純工具類的產品暫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中)。當然也有這三類產品的組合,比如:付費類+流量類的產品、付費類+工具類的產品。

    我們以“得到”APP為例,先來看看付費類產品,它的一個用戶生命周期該如何定義。

    首先梳理出“得到”用戶的一條典型的成長路徑,大致如下:

    用戶生命周期管理,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它?

    所以每個階段的用戶,可根據用戶的典型成長路徑定義出來:

    • 導入期:完成注冊,還沒有深入體驗產品相關服務或功能的用戶(可以通過具體的登錄次數和訪問時間,去定義用戶是否有深入體驗產品相關服務或功能)
    • 成長期:已經較深入體驗產品相關的服務或功能,并完成首次付費的用戶
    • 成熟期:已經發生多次付費行為的用戶
    • 休眠期:曾經是成熟用戶,但一段時間未登錄和訪問的用戶
    • 流失期:超過一段時間未登錄和訪問的用戶(比如:超過30天)

    對于流量型產品來說,各個階段的用戶行為,一般是通過登錄次數和訪問時間去定義的,這里拿“虎撲”APP來舉例說明。

    “虎撲”APP的一條典型的用戶成長路徑,大致如下:

    用戶生命周期管理,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它?

    我們可以參考這條成長路徑,用戶登錄次數和訪問時間去定義每個階段的用戶行為:

    • 導入期:完成注冊,每周的登錄次數小于等于3次,平均每次訪問時間小于5分鐘的用戶
    • 成長期:每周的登錄次數在4-10次,平均每次訪問時間大于等于5分鐘的用戶
    • 成熟期:每周的登錄次數大于10次,平均每次訪問時間大于等于10分鐘的用戶
    • 休眠期:曾經是成熟用戶,但是已經超過15天未登錄訪問的用戶
    • 流失期:超過30天未登錄訪問的用戶

    針對每個生命周期階段,具體定義的登錄次數和訪問時間,需根據業務特性和現有的用戶數據得出,切記不要生搬硬套。

    二、提升用戶價值

    在用戶生命周期中,我們都知道成長期和成熟期的用戶,他們對產品的價值是最高的。所以如果要提升用戶價值,其中的一種方式就是將導入期的用戶轉化為成長期或成熟期的用戶

    將導入期用戶轉化為成長期用戶的操作步驟大致如下:

    (1)拉取相關數據,通過數據分析找到發力點,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 從導入期的用戶變為成長期和成熟期用戶中,他們普遍發生過什么行為?(使用過某項功能?體驗過某項服務?發生過某些相似用戶行為?等等)
    2. 從導入期的用戶變為成長期和成熟期用戶中,大部分用戶符合什么特征?

    (2)搭建一條導入期用戶變為成長期或成熟期用戶最優的成長路徑

    (3)通過各種運營手段或激勵措施,促進該成長路徑中每個環節的發生或轉化

    通過數據分析找到發力點:

    看兩部分數據即可:用戶基礎數據和用戶行為數據。

    • 用戶基礎數據可以包含:年齡、性別、地區、職業、愛好等。
    • 用戶行為數據則需要結合產品業務模式綜合思考,針對付費學習類產品來說,可以是:觀看免費課程的數量/時長、加入學習社區情況、關注感興趣的學習領域/知名講師等等。

    拿付費學習類產品來說,如果通過數據分析發現:當用戶完整的觀看了超過3門感興趣的免費課程時,后續付費學習的概率會有顯著的提升。這就是一條非常有用的數據線索,可以根據這條線索去搭建一條優質的用戶成長路徑。

    搭建一條優質的用戶成長路徑:

    通過數據分析找到發力點后,一條優質的用戶成長路徑可能如下:

    用戶生命周期管理,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它?

    促進路徑中每個環節的發生或轉化:

    結合產品現狀和業務模式,通過各種運營手段或激勵措施,促進該路徑中每個環節的發生或轉化。

    用戶生命周期管理,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它?

    在用戶生命周期中,提升用戶價值的第二種方式,就是延長用戶的有效生命周期。換句話講,就是防止用戶流失

    用戶防流失的操作步驟如下:

    1. 定義流失用戶
    2. 分析流失征兆
    3. 設立預警機制
    4. 完成用戶干預和引導

    定義流失用戶:

    流失用戶的定義需要關注兩個維度的事情:一是多長時間,二是發生的用戶行為。比如:將超過30天都未登錄APP的用戶,定義為流失用戶。流失用戶的定義,需根據產品業務而定。

    分析流失征兆:

    首先需要圈定出來流失用戶,去分析用戶流失前的行為。

    然后思考這些問題:在用戶流失前發生過哪些類似的用戶行為?流失用戶是否集中于某一渠道?流失用戶在性別、年齡、愛好等方面是否類似?用戶流失前,產品是否做了較大改動?

    最后通過數據分析或用戶訪談的方式,找到用戶流失的主要原因。

    設立預警機制:

    監控數據,進行預流失用戶的建模。結合用戶流失的原因,將預流失用戶定義或標記出來。比如:注冊超過15天,還沒有領取并觀看免費課程的用戶,標記為預流失用戶

    完成用戶干預和引導:

    根據用戶流失的原因,分別對用戶進行干預和引導。比如針對沒有領取并觀看免費課程的預流失用戶,可通過福利刺激的方式(比如:觀看課程后,可獲得優惠券等),讓用戶完成相應的行為。

    用戶生命周期管理其實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想要做好此項工作,需對每個方面都做好精細化運營和管理,并且需具備超強的數據分析能力。不僅僅是用戶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整個大規模用戶運營,都是需要通過數據去驅動的。

    當你學會看似復雜的方法時,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正在變得簡單。同樣的,當你真正掌握了用戶生命周期管理的操作方法和邏輯后,絕對會拉升一款產品很多的核心指標。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

    (1)
    運營喵運營喵官方
    上一篇 2019-04-10 15:48
    下一篇 2019-04-11 13:41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公眾號
    公眾號
    返回頂部
    運營喵VIP會員,暢學全部課程,點擊查看 >
    央视频直播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