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0c8o0">
  • <nav id="0c8o0"><code id="0c8o0"></code></nav>
    <menu id="0c8o0"><tt id="0c8o0"></tt></menu>

    Costco開業被瘋搶,這家靠賣會員掙錢的超市到底牛在哪

    持續43年的成功,讓Costco 被很多企業家奉為“零售之神”。
    鳥哥筆記,行業動態,清博指數,行業動態

    在一個非周末的普通日子,上海的大叔大媽們創造了當今世界上難以置信、也在任何其他國家無可復制的超市開業盛況。

    8月27日,美國第二大零售商、全球第七大零售商Costco(開市客)宣布中國大陸的首家門店在上海閔行開業。然而,上午開業,下午就因太過火爆到關店。Costco在中國大陸首家旗艦店,購物者爆滿,要排長隊才能進入超市的新聞,成了社交網絡最新的轟動事件。

    有人認為,Costco是傳統的零售企業,但也有人認為Costco其實一直施行的是中國近年流行的新零售模式。到底是什么樣的銷售理念,讓它歷經四十多年仍那么火爆?Costco的到來,是否會給淘寶、京東、拼多多等一眾電商們帶來挑戰呢?

    不準賣貴的超市

    Costco成立于于1976年,起先只有一家在加州圣迭戈的Price Club,七年后,才在華盛頓州西雅圖成立了第一家現在意義上的Costco零售店,同時也開啟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會員制倉儲量販零售模式。

    Costco火起來的原因有很多個,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一個:便宜!

    市場上炒到3000多的飛天茅臺,在這里只要1498元,五糧液也只要919元,連愛馬仕都比外面便宜一大截。有關消息稱,Costco開業當天食品類的商品價格低于市場價格的10%至20%,百貨商品價格更是低于市場價格的30%到60%。難怪上海大媽們開業就搶瘋了,這種打折力度不就等于不要錢么。

    你以為就跟國內其它超市開業大酬賓一樣,Costco可能只是現在便宜?那你就錯了,便宜一直以來都是他們的宗旨。在Costco內部,有這么一條規定:所有商品的毛利率不超過14%,一旦超過了這條標準線就需要向CEO匯報,并經由董事會批準。

    別人家的超市恨不得讓利潤一提再提,而Costco則嚴格控制毛利率。量大、質優、價格低,這家不準賣貴的超市在中國一開業就遭到熱捧,可以說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會員制的標桿

    把商品賣得便宜,可以說是任何企業都能想到的手段,但是如何在賣出低價產品的同時,獲得足夠的利潤,卻是很多企業的難題。

    而Costco則用其特有的會員制解決了這個難題。

    根據2018年Costco公布的企業數據來看,2018年Costco實現總收入1416億美元,其中營業收入45億美元,凈收入31億美元。但是于此同時,2018年Costco的會員費收入也是31億美元。

    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Costco的會員費收入,幾乎就是它的全部純利潤。所以Costco看似是一家集倉儲、批發為一身的零售企業,但實則Costco是一家賣服務的企業。它的主營業務就是發展會員,而它吸引會員的方式主要就是向大眾消費者提供集體議價能力這項服務。

    Costco的門店設計,是一家典型的倉儲量販店,與其說是門店,不如稱之為倉庫。在Costco,顧客可以看到平均3-5米的貨架、寬敞的走道,還有比成人還大的毛絨熊、超大桶裝的奶油、72磅車輪奶酪等,這些產品都有一個特征,那就是便宜,但是需要會員才能購買。

    Costco正是利用了這種批發式的售賣方式,讓自己在產品廠家面前,擁有了更大的議價能力。Costco的會員越多,銷量越大,它的議價能力越強,所提供的產品越物美價廉,就能再吸引更多的會員,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事實上,憑借幾個月來的造勢,自7月1日開放會員申請后,目前Costco上海閔行店已經積累了數萬名會員,遠超過了此前預期。而作為營銷手段在開業前為199元的Costco會員年費,在開業后也恢復為了299元。即便如此,上海的299元的會員費,仍是Costco全球最便宜的。

    傳統零售的新零售巨頭

    由于Costco基本依靠會員年費獲取盈利,所以賣商品的差價可以非常低,甚至部分商品能以虧損的狀態出售。于是,從最初的商業模式上,Costco就做到了降維攻擊,以一種遠遠優于傳統零售商的模式出現。

    Costco模式的核心有兩點,付費會員制和數字化商品管理模式。付費會員制是保證Costco盈利模式的關鍵,而出色的數字化商品管理模式,則是其保證能持續提供優質低廉會員服務的核心。

    Costco從一開始就走向了一條與傳統零售企業不同的道路,從創建之初,就注重基于會員畫像實現精準營銷、強大的爆款商品管理體系以及供應鏈的高效運營。

    Costco通過大數據系統,在一開始就大量收集和整理銷售數據,并以此獲悉用戶的真實需求。提供差異化的商品、服務,解決功能型問題。通過大數據建立的用戶畫像,Costco可以很精準的提供個性化、多元化服務的同時,實現個性推薦以及精準營銷。

    它最經典的會員服務就是,電子商品90天內均可退貨,食品開封后也能退貨,且在會員卡到期之前如有不滿意的地方,均可申請全額退還會費。在美國,甚至有一部分群體依靠著這個會員福利,幾乎不怎么花錢的養活了自己。

    然而,依靠出色的供應鏈管理系統,Costco可以把這些“薅羊毛”的會員造成的損失,控制在很小的一個范圍內。所以盡管Costco一直保持著如此良心的會員福利政策,但仍然能獲得足夠盈利,并且實現持續企業的持續擴張和發展。

    本土化之路招來質疑

    持續43年的成功,讓Costco 被很多企業家奉為“零售之神”。包括amazon的prime會員,京東的plus會員,以及小米商城在內的多家互聯網企業,都有借鑒Costco運營模式的痕跡。甚至雷軍本人,也在多個公開場合說過,小米希望成為中國版的Costco。

    如今Costco在中國開業,有很多人就猜測,Costco的線下價格優勢,或將給中國的電商行業和盒馬生鮮等新零售行業帶來沉重的打擊,特別是涉及到家庭大宗采購的電商,例如天貓超市、京東到家等,都會受到影響。

    不過,也有人對Costco的本土化路途投來了懷疑的目光。部分人認為,昨天Costco開業首日被擠爆,看起來挺嚇人的,其實上沒有太大參考價值。核心原因在于:愿意花時間圖便宜的人顯然不是costco的目標人群。

    在美國,為了保持低價策略,Costco店址一般選在郊區。而作為Costco主要目標客戶的美國中產階層,一般都擁有私家車。Costco可以讓美國中產家庭,只用在周末一家駕車來到這里,即可獲得一站式的購物體驗,在最高效率內完成一周的全部補給。

    而在中國,目前中產階層無論消費能力還是比例,都小于美國。但中國遍布各地的線下果蔬生鮮商超,以及強大的電商物流體系,同業也完美地補全了這些購物缺點。如此一來對比,Costco似乎就只剩下便宜這個特點了。但是講到便宜,拼多多這個時候可能會說個不服。

    如果Costco進入中國之后不做調整,盡管有著豐厚的會員福利政策,以及產品價格優勢,但是選址偏僻,無法解決購物效率問題的缺點將一覽無余,麥德龍就是前車之鑒。甚至Costco本身最后都只會成為中國羊毛黨手下的另一只肥羊。當然,也有人認為Costco或許會成為一種文化體驗場所,類似宜家等場所,但這也只是眾多猜測的一種。

    到底這個傳說中的“零售之神”能否在中國本土化的歷程中,對淘寶、京東等一眾電商帶來挑戰,繼續它的神話之路,還是如同之前進入中國的大型零售企業一樣,或被收購,或黯然退出市場?這些,都需要時間來證明。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

    (3)
    運營喵運營喵官方
    上一篇 2019-08-19 12:00
    下一篇 2019-09-09 14:13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公眾號
    公眾號
    返回頂部
    運營喵VIP會員,暢學全部課程,點擊查看 >
    央视频直播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