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的私域運營為何能持續實現高增長,甚至成為行業學習的標桿?而許多企業投入大量精力和資金,卻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本文憑借作者多年營銷經驗,深入剖析了瑞幸私域成功的核心原因——“大私域”思維與品運合一模式。
這不是標題黨,年前遇到一家企業,是最早做私域一批,換幾撥人,錢花了事沒成。
最近換負責人,跟我聊了聊。我真心想回答這個問題和現象。
前面講到瑞幸的品運合一模式。
今天補充講講瑞幸私域的成功,它是行業公認的成功案例,一直被關注學習。
我之前也寫過文章(文末有鏈接),但隨著對它研究的深入,總會有新思考。
說起瑞幸私域,最有說服力,最讓人羨慕的,就是它的銷售數據,比如,2020年社群單日銷售3萬杯;
到2023年社群單日能銷20~30萬杯,翻了10倍。假設按9.9塊一杯,這一天至少200萬銷售,一年貢獻小10個億銷售。
哇,這么算確實不少錢。
一般公司的私域同學能做到它10分之一銷售,早就在公司橫著走路了。
不過10個億,對瑞幸來說真是小錢。你看,它2023年就200多億銷售額了,2024年據說破300億。
私域銷售也才1/20~1/30啊。
每家公司情況不一樣,絕對銷售數字可比性不強。
所以,我說數據不是關鍵,關鍵問題是企業應該反問:
銷售占比絕對值不大啊,為什么瑞幸重視私域?為什么它的私域年年銷售增長,能持續做好啊?這么大的銷售額它得花多大團隊投入來做啊?
而你的私域呢,只能賺點小錢,磕磕絆絆,累死累活,還不可持續?
原因在哪里?差距在哪里?
不謀全局不足以謀一域,算小賬聰明,算大賬糊涂。這是90%企業做失敗的根本原因。
答案是什么?
瑞幸會算3筆經濟賬,它選擇了品運合一模式。瑞幸一開始玩的就是大私域,而你一直在做的是”小私域。
那,大私域和小私域的區別是什么呢?
我在《超級用戶增長》書中,講過私域的定義,而且有下面這張圖,基本上涵蓋了所謂的大小私域。
不過,楊飛在品運合一模式下,就有自己理解,他把私域分成大中小三個層面,每個層面的價值,優劣勢,怎么落地都很清晰了。
他說,小私域是企業微信、朋友圈、社群,這部分私域可以帶來一定的用戶沉淀和用戶復購,但如果沒有大私域的數據支撐,小私域和用戶的溝通很容易變成一個低效率的騷擾;
中私域是指整個微信生態的公號、私號,以及企業號、小程序,這會形成一些組合打法,讓私域運營更加豐富,他們的轉化率會超過小私域。
大私域則是基于企業自有APP和用戶數據管理平臺而形成的更大范圍的用戶群,當然也可以視為一個企業的數字化運營體系。正是有了這個體系,這個平臺才可以真正理解用戶,制定“人貨場”的規則。有了這個數字化體系后,上述小私域、中私域都成為觸達用戶的一個觸點,變成了觸達工具。
簡單理解,瑞幸的是大私域,是把微信私域+自有APP+客戶數據中臺CDP形成一套數字化的體系來玩,最核心的建立在數據運營之上,目的不是眼前的銷售轉化,而是理解用戶,制定“人貨場”的規則。
所以,這里大小私域的核心區別就在三點:
- 有沒有數據思維
- 有沒有應用數據能力
- 有沒有建立數據模型,用戶分層來形成規則體系,最終自動化。
否則10億私域銷售得需要多少人里團隊。
所謂大私域,是大數據。小私域,是小算盤,小眼界。
私域只有跟CDp打通,企業客戶數據才能用起來。這個數據包括三層,用戶基本信息,消費數據,社交行為數據。
說數據是石油,就是這個道理。
小私域,玩的都是內容,抓不到也不重視什么數據。
中私域,玩的是內容+活動形式,有數據但不夠全面豐富,很多團隊也不懂數據分析。
只有大私域,才是把更大范圍的用戶群數據抓取,分析,個性化運用。這也需要企業有數據工具平臺,前提是重視數據。
瑞幸正是有這些數據之后,大私域成本才能降低,因為90%的營銷動作可以自動化了。
我在《超級用戶增長》書中講私域運營6步法,IP,連接,促活,分層,復購,裂變。為什么一開始就講分層,因為分層就是數據應用,是私域運營的核心,就是對用戶進行理解之后,通過規則系統實現精細化運營。
瑞幸通過“品運合一”就可以實現用戶極致的精細化服務。
講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我講大小私域并不是說企業規模大小,而是“大數據”的思維和應用。
瑞幸“大私域”價值不僅在私域銷售轉化,還在于對門店運營,產品創新的賦能,所以品效合一,門店運營,產品創新就是瑞幸增長的3大引擎。
再說一遍,數據是石油,數據是接下來AI營銷的基礎。企業需要哪些私域數據,如何分析,如何建立模型,這都根據業務不同而不同。
小團隊可以先用人工統計,中大公司一定是軟件工具。只有把用戶數據跟私域運營結合起來,才能降低用戶騷擾,增加用戶個性化服務體驗,精準挖掘用戶價值,實現可持續的銷售增長。
所以,小私域賺小錢,大私域賺大錢。
這是大小私域的精妙差異。
本文為@晏濤三壽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