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盟+近日發布了《小程序用戶增長白皮書》,白皮書總結了友盟+在小程序統計分析和精細化運營方面的方法論、解決方案和成功案例,以下為白皮書的部分內容:
相對于微信、QQ、電商平臺的公域流量,私域流量就是自己客戶的品牌數據,是一個可以做到自由化、數字化管理的平臺,并且是數字用戶精細化運營的品牌場。那么對企業來說,該如何培養自己的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的7種玩法
目前私域流量里的運營組合玩法分為兩個類型,以企業微信為切入點和以小程序為切入點,共計七種玩法。
第一類,以企業微信為切入點
包括:
企業微信+不同人設組合,
企業微信轉化+廣告引流,
企業微信+直播+小程序+廣告引流;
第二類,以小程序為切入點的基礎運營四件套
包括:
小程序+直播+社群+私域,
直播+社群/微商城/小程序,
小程序+直播+公眾”,
社群運營+私域流量。
通過不同的組合方法,在公域和私域沉淀用戶,再通過這些組合玩法去做更加精細化的用戶運營和轉化。
小程序私域“新元年”4大趨勢
在后疫情時代,企業如何把握“小程序+私域流量”的新玩法和趨勢?下面有四個趨勢判斷,而且每種趨勢都有較成熟的案例做支撐,對于 2021 年做好小程序運營非常重要。
趨勢判斷一:多平臺布局
除微信以外,支付寶、百度、頭條系等超級 App 平臺都開始通過小程序釋放自己的流量,企業需要判斷和考慮適合自己的平臺,以及如何利用平臺蓄積流量。
例如,科大訊飛在微信、支付寶和頭條三個平臺里,根據不同平臺的用戶使用場景和屬性布局了相對類型的小程序。
科大訊飛結合微信社交去中心化的屬性,推出了適合祝福場景的個性化語音祝福功能,并結合社交場景做裂變。結合支付寶的生活金融屬性,推出適合信用授權場景的訊飛設備租賃業務。結合頭條的資訊和工具應用屬性,推出了適合Free-hand場景的語音轉文字服務,幫助用戶從視聽兩方面接收信息。
另一個案例:粒上皇小程序在支付寶側是如何獲取私域流量紅利的。
首先,支付寶有很強的支付屬性,粒上皇用戶在其他場景使用支付寶支付時,如在周邊3公里內有粒上皇的線下店,就有機會在支付成功頁面領取到粒上皇的優惠券,用戶可以用來到附近門店或者線上消費抵扣。再結合螞蟻會員體系,就能更好的拉動用戶在線上和線下的消費復購。
同時,小程序可以通過店內二維碼有效地將線下和線上的用戶歸一。比如,在粒上皇門店中鼓勵用戶掃描二維碼領取優惠劵,就能將線下用戶和線上小程序做關聯,既可以將線下用戶在小程序端完成用戶沉淀,還能觀察用戶的消費行為習慣。
有數據顯示,粒上皇在支付寶內通過小程序在一周內就完成2萬多用戶的冷啟動,并借此獲得了百萬級曝光,線上復購率也提升了多個百分點。
趨勢判斷二:利用數據做好精細化運營
從發展速度來看,小程序已經從跑馬圈地、野蠻生長的階段,到了需要考慮如何利用數據做好私域流量精細化運營的階段了。
當完成用戶沉淀動作以后,要觀察和管理小程序用戶的生命周期。通常小程序用戶的生命周期分為四個階段:
1.全方位了解獲客來源。小程序天然的去中心化屬性,使得開發者需要360度了解用戶來源分布,觀察用戶來源的主要途徑,以便從源頭抓住用戶的特點。
2.多維度掌握用戶的使用情況。幫助開發者在裂變過程中找到用戶體驗路徑和關鍵業務路徑,從而做好小程序的精細化運營。
3.實時查看分享回流效果。輔助開發者了解信息傳播路徑、覆蓋人群屬性,以及KOL和KOC的數量和分布特點,定向研究他們的畫像可以幫助開發者快速找到潛在用戶群體在哪里。
4.通過自定義事件和轉化漏斗找到運營的需要優化改進的核心指標。
趨勢判斷三:做好小程序矩陣
簡單來說,就是在單個平臺建立多個小程序,去觸達不同場景下的公域和私域流量。
首先,小程序本身并不是獨立中心化的體驗入口,而是有需求的用戶通過搜索、分享等從外部帶來的去中心化的流量。商家可以結合業務特點和App功能將小程序打散,做成多個體驗更好的獨立小程序,搭建起完整的用戶使用體驗路徑。
參考案例:攜程小程序矩陣
其次,將小程序在不同場景下拆分成多個功能點,可以擴大商家運營的用戶范圍。在不同平臺構建品牌小程序、品牌流量池和品牌流量矩陣,再結合整體數據精細化運營,將這部分用戶完全沉淀下來。
最后,通過數據洞察不同平臺用戶的行為方式,反過來針對各平臺用戶的屬性特征制定有針對性的運營打法。
例如,威馬汽車,他們將用戶體驗路徑分拆為多個小程序,從整個品牌的投放、預約試駕、售后購買,售后使用等使用多個小程序組成矩陣,從多個場景進行引流。
并從用戶體驗路徑中觀察用戶在不同階段的需求點和轉化的效果,從而建立了威馬汽車自有的品牌流量池,還培養了用戶定期使用小程序的習慣。
趨勢判斷四:跨端運營
跨端的情況下,不同企業有不同的需求,大致分為幾種:
如何知道現有用戶跟之前的用戶是否有重疊?
重疊情況下用戶行為是否有新變化和產生新的需求?
如何運營好重疊或者非重疊部分的用戶?
首先,獲取用戶三個簡單的來源點:
App端用戶的沉淀;
不同小程序端會有用戶沉淀;
微信、支付寶中的內容號也有較強的粉絲沉淀能力。
然后,可以通過一些方式將不同端的用戶進行關聯。
比如,App端可以通過微信、QQ或者支付寶的授權登錄端口完成登錄以后,小程序數據就可以與App用戶發生數據關聯。這樣小程序用戶的用戶行為習慣就可以跟App用戶的行為標簽進行關聯。同時,從 App 端分享的內容以小程序的形式發到各類社交平臺上,又反向關聯了其他平臺小程序用戶的行為數據。
當然,這些數據關聯需要建立在“數據銀行”之上,將設備信息、用戶ID信息、移動端的行為信息、消費等級信息、會員等級信息在企業端做好沉淀,才能真正做到以企業的角度去觀察用戶跨端之后的行為特征,以及當前用戶的具體狀態,從而指導企業用更多元的運營手段去提升觸達用戶的效率。
另外,小程序可能無法像傳統電商App一樣在小程序中形成完整的電商成交鏈路,但仍然可以通過數據關聯洞察用戶行為習慣。
例如,小程序通過私域內容種草觀察某個用戶的興趣標簽,當用戶登錄App時觀察其活躍時間段,通過數據銀行就可以將這兩部分的客群標簽進行關聯,然后結合用戶觸達工具選擇合適的信息、合適的場景去觸達用戶,這種運營方式可以讓單品在同時間段內增加近三成的轉化量。
以上內容節選自《小程序用戶增長白皮書》。
本文為@友盟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