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疫情開始,關于“私域流量”的話題熱度就一直居高不下,2020年不僅是線下流量的重災區,也是私域流量的崛起之年,經過一年多的發酵,在2021年,私域流量迎來了全面爆發。
對于很多餐飲品牌來說,疫情的出現導致人們堂食欲望降低,線下流量驟減,美團、餓了么等平臺服務費用過高,導致餐飲行業陷入虧損困境。
但也有部分餐飲品牌順著私域熱潮,開始借助企業微信進行私域經營,如瑞幸咖啡、樂凱撒、西貝筱面村等都通過私域運營模式讓自己走出經營困境。現如今,有很多餐飲行業的品牌加入私域流量陣營,開始實現新一輪的增長。


01餐飲門店線上化運營成必然趨勢
新冠疫情給餐飲行業帶來的最大后遺癥就是“流量焦慮”,在疫情發生之前,傳統的餐飲門店經營思路是找一個客流量大的地段,讓顧客看得到門、走進去、產生并完成交易。經營的重點是圍繞線下客流量,但是疫情的出現直接一下子切斷了餐飲門店的“命根子”。
線下無人,餐飲門店歇業、倒閉的現象比比皆是。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的相關報告,因為這場“流量重災”,2020年期間全國59.8%的餐企門店數目仍然保持現狀,有36.28%的餐企已經關閉部分或者全部門店。
餐企復工過程中面臨多重壓力,其中營收大幅減少(占比90.69%)、人力成本壓力(占比80.88%)以及門店租金壓力(占比77.45%)仍然位居前三,緊隨其后的是供應商應付賬款、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以及外賣等第三方平臺服務費。

當然,也有一部分與以上情況“背道而馳”的例外——疫情期,有3.92%的餐企實現逆勢擴張,諸如樂凱撒、幸福西餅、瑞幸咖啡等在內的20多家頭部餐飲,都是疫情期間線上營收的主要貢獻者。
“流量焦慮”的現象并不會因為疫情的結束而結束,無論餐飲門店是選擇上線各種外賣平臺、投廣告位買來“線上流量”,還是選擇私域流量的經營模式,門店線上化經營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02?私域流量模式經營成餐飲行業“新寵”
不論是傳統線下門店經營模式中還是外賣經營模式之下,顧客與門店之間都屬于用完就走,難再聯系的關系,門店對客流量沒有經營主導權,無法隨時觸達、免費觸達。
餐企無法了解明天還會有多少的客人來到門店消費,也很難獲取用戶的真實需求,這些不可控和不確定性導致“流量焦慮”的產生。
而“私域流量模式經營”的高效觸達、零成本接觸、可重復性利用這三大特色,有效提高了用戶的留存和復購,還有機會幫助餐企擺脫第三方平臺高額的抽傭情況,因此,私域流量模式經營成為了餐飲行業的“新寵”。


有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開始布局私域流量。例如:樂凱撒通過企業微信引流加優惠券活動為門店帶來600萬線上營收;新疆克拉瑪依的麥花卷,建立了21個微信群,成功鎖定了1萬多用戶,單日最高單店儲值額4.7萬元,復購率高達87%;奈雪的茶在疫情期間小程序訂單量提升了50%……
03?餐飲行業的私域運營模式
餐飲行業市場的營銷環境發生了變化,移動端鏈接環境讓顧客與企業的連接更為緊密,而通過搭建私域流量池來經營顧客就變成了一種現實。
那么,餐飲行業到底要如何玩轉私域流量?哪一種私域經營模式更符合餐企發展?通過拆解餐飲行業經典私域運營模式,得出以下五個重點:
第一,要做到全渠道引流。
在所有與顧客發生觸點的地方,放上由能夠識別顧客來源渠道的員工活碼,如藤匠企微工具就可以生成員工活碼,幫助商家進行客戶溯源,把線下顧客轉化到線上私域流量池。
第二,持續進行數據洞察,餐飲商家自定義標簽。
餐飲商家可以結合大數據技術進行用戶需求洞察,例如結合藤匠企微客戶畫像、客戶標簽功能,了解用戶的消費歷程洞察用戶需求,通過分析數據來了解哪些人復購多、忠誠度高,哪些人喜歡新品,哪些人喜歡分享等等。

第三,千人千面的用戶培養。
基于數據洞察,讓門店以簡單的方式在私域里進行營銷,并且結合群發助手、群SOP、朋友圈SOP等功能進行精準觸達,實現“千人千面”的推送方式,面向高忠誠度用戶實行優惠政策眷養,邀請忠誠度高的客戶作為宣傳大使等。這些營銷和交易完全在企業微信私域流量池內進行,可以減少門店對第三方導流平臺的依賴。
第四,基于社交生態的裂變式傳播。
通過前面三個步驟,門店已經能夠清楚了解到每個顧客的需求和喜好。下一步,就是通過為顧客提供價值,滿足自身的增長需要。門店可以通過任務寶、群裂變工具來策劃裂變活動,如拼團、助力、轉發領紅包、分享朋友圈得優惠券等,通過老用戶的社交關系來獲得更多精準的新用戶。
第五,持續與顧客保持聯系,建立影響關系。
在私域運營中,需要企業不斷與顧客保持聯系,除了推廣活動、推出新品以外,還需要結合一些內容推送、話題討論等方式加深與用戶之間的聯系,不斷影響顧客心智,讓顧客成為門店的忠實會員。


私域經營顧客的模式大大提高了現金流的利用率,在顧客離店后也能進行運營和服務,讓顧客實現留存和復購。
現如今,餐飲行業已經開始從賣商品向經營顧客升級,餐企要想實現更大的價值營收,就需要具有“經營顧客”思維,通過私域與用戶建立信任,為營銷增長賦能。
本文為@檸小柒柒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