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線上流量紅利不再,此時,品牌商家若想獲得長效增長,則可能會將目光轉向私域,而私域也的確憑借其優勢成為品牌商家們著重關注的運營層面。那么,我們如何理解私域?本文作者發表了他對私域的看法,一起來看一下。
當流量時代的紅利不再,人們開始將目光越來越多地聚焦在了私域流量身上。無論是SaaS平臺,還是傳統商家們,幾乎都在將私域當成是日常運營的重點。
現在,你隨便走進一家商店,或許,店員都會邀請你加入他們的社群。無疑,這是人們越來越重視私域的一個重要表現。
重視私域,沒有錯。但是,如果僅僅只是將私域運營看成是新的流量獲取方式,而沒有找到激活私域的正確方式和方法,那么,所謂的私域,或許依然只是一個表達流量的新方式而已。
因此,筆者認為,當人們開始重視私域,關注私域的時候,不應該僅僅只是將關注點聚焦在流量本身,而是需要跳出流量的思維,真正站在新的角度來看待私域。只有這樣,私域時代,才能真正跳出流量的怪圈,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
這一點,在新零售進入到深水區的大背景下表現得較為明顯。當新零售取代電商,成為新的消費方式,我們再去按照電商的模式和套路來落地和實踐新零售,早已不再有效,尋找適合新零售時代的,滿足消費者新需求的方式和方法,才是保證私域運營與心靈書相互匹配,協同發展的關鍵所在。
同公域時代僅僅只是依靠燒錢和補貼的方式來實現流量的轉化不同,當私域時代來臨,真正考驗商家的并不是資金實力,而是更多地考驗商家們的綜合實力。
所以,私域時代并不是僅僅將流量放置在我們的私域流量池這么簡單,打造一套綜合性、全生態、全鏈路的私域流量的運行方式和方法,從而讓產業上下游實現更加高效地對接,才是關鍵所在。
首先,私域時代,重「質」不重「量」
在那樣一個流量充沛的年代里,無論是平臺,還是商家,考驗他們的一個最為主要標準,就是他們究竟可以獲得多少的流量。得流量者得天下,便是在那樣一個時代衍生而來的。無論是老牌的互聯網玩家,還是新生的互聯網巨頭,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掌握了豐富的流量。
當流量紅利不再,特別是當流量的需求開始發生深刻而又全面地改變,流量獲得的難度和成本越來越大,僅僅只是依靠流量的擴張來獲得自身發展的模式,開始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挑戰。僅僅只有海量的流量,而無法讓流量實現轉化,同樣是一個偽命題。我們看到的以共享單車、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一系列以流量為主打的商業案例的失敗,正是這一現象的直接體現。
于是,行業的發展開始從公域時代進入到私域時代。
同公域時代僅僅只是依靠流量的增長來獲得發展不同,我們在私域時代不再關注流量的外延性的拓展,而是開始關注現有流量的挖掘。總結來看,私域時代,是一個重「質」,而不重「量」的時代。
筆者認為,這里的「質」更多地體現的是有效流量上。所謂的「有效流量」,其實就是可以轉化和購買的流量,這些流量,對于平臺和商家來講,才是真正有效的流量,這些流量,才是決定平臺和商家可以在私域時代能否獲得發展的關鍵所在。
因此,對于平臺和商家而言,如何將流量實現從「量」到「質」的轉移和升級,如何實現更多「有效流量」的轉移,才是保證他們在私域時代獲得長久發展的關鍵所在。
僅僅只是將流量放置在流量池里的做法,僅僅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只有通過一整套的方式和方法,將流量池里的流量,轉變成實際購買的流量,才是關鍵所在。這需要我們有一整套的運營方式和方法,需要一個全鏈路的、生態化的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私域時代重「質」而不重「量」的目標。
其次,私域時代,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過程
筆者始終認為,所謂的私域時代,其實是一個將互聯網時代的中心化的體系,下沉至每一個商家的過程。
換句話說,就是將我們在互聯網時代的各大平臺所做的工作,在每一個商家身上再做一次的過程。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之后,原本在互聯網時代承擔撮合和中介職能的大型平臺將不再承擔傳統的功能,而每一個商家都有了一個傳統互聯網時代的大型平臺一樣的體系。
因此,所謂的私域時代,其實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過程。經歷?這樣一個時代之后,商家們將不再通過平臺來實現商品與消費者的對接。一方面,商家可以不再被平臺抽傭和分成所收割;另外一個方面,商品與消費者可以在一種更高效,更快捷的新渠道下實現對接。
無論如何,私域時代的本質,都是去中心化。如何為商家建立一套傳統平臺式樣的全新體系,讓商家可以在這樣一種全新的體系下更好地觸達用戶,甚至超越互聯網時代的觸達方式和方法,成為每一個試圖在私域時代有所作為的玩家必然都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
再次,私域時代,是一個去互聯網化的過程
如果僅僅只是將私域時代的運營方式和方法僅僅只是局限在社群運營、會員運營這么簡單,那么,私域時代依然沒有跳出互聯網的思維,它只不過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全新的去中心化的過程。當私域時代僅僅只是局限在互聯網的范疇之下的時候,它的發展依然還是一種互聯網式的存在。
事實上,所謂的私域時代,從本質上來看,更多地表現出來的是去互聯網化的過程。
所謂的去互聯網化,其實就是要告別互聯網式的,去中間化的模式和方法,通過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實現更好地發展。筆者認為,所謂的私域時代,其實是一個數字化的過程。
原因在于,當我們將流量匯聚到私域之后,流量與產業其他要素之間的壁壘和鴻溝依然是沒有消弭的。如果這樣一種鴻溝沒有消弭,那么,它們之間的對接,依然是一種中心化式的對接,一種互聯網化式的對接。盡管這種方式通過再度的去中間化實現了效率的提升,但是,這種建構于互聯網語境下的新對接,依然會犯下和互聯網一樣的錯誤。
只有對產業進行更加深度而又全面的數字化的升級與改造,將產業的元素、流程和環節進行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實現私域時代的深度變革。因此,私域時代的去互聯網化的過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是一個深入而又全面的數字化的過程。
只有借助數字化的手段,打破了傳統時代和互聯網時代所形成的煙囪系統,真正讓產業內在的元素、流程和環節,實現了深入而又全面的深度改造,才算是真正進入到了私域時代。
正是因為如此,所謂的私域時代,才是一個去互聯網化的過程,才是一個數字化的過程。
復次,私域時代,打造供需對接的新模式
無論是在傳統時代,還是在互聯網時代,每一個時代都有屬于這個時代的供需對接模式。
傳統時代,供需對接是通過傳統的方式和方法來實現的;互聯網時代,供需對接的方式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和方法來實現的。等到私域時代來臨,供需對接的方式則是通過新的方式來實現的。因此,找到屬于這個時代的供需對接的新模式,才是私域時代的關鍵所在。
筆者認為,私域時代的供需對接的方式應當是基于數字化的方式和方法來實現的。那么,數字化的方式和方法是什么樣子呢?
我認為,數字化的方式和方法是一種基于數字、數據為基本要素的全新的對接模式。這種全新的對接模式,不需要再借助傳統意義上的平臺和中心,消費者的需求便可以直達上游廠家那里。在上游廠家那里,我們再通過對這些數據、數字的孿生與應用,找到生產商品和服務的方式和方法,最終讓消費者的需求與廠家的生產高效對接。
通過分析,我們會發現,這種全新的供需對接的模式,其實與私域時代的去中心化的本質相一致的。我們現在經常看到的C2M模式,其實是私域時代的供需對接模式的雛形。等到數字化的技術和手段,實現了新的發展之后,C2M模式還需要進一步進化,從而真正打造出新的,屬于私域時代的供需對接的新模式。
當公域流量的獲取難度和成本不斷增大,人們開始將關注的焦點更多地聚焦在了私域流量身上。以微盟、有贊為代表的SaaS平臺同樣開始將關注的焦點聚焦于此。
無疑,私域,將會是下一座金礦。真正了解這座金礦的位置,并且找到淘金的方式和方法,才能讓私域時代不再是一個籠罩在互聯網天空下的存在。
本文為@孟大偉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