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內容運營人員,應該做什么,應該考慮什么,應該怎么做,是很多人員需要考慮的問題,越繁雜越難以歸納的東西,越需要建立整體的框架,才能更好的理解,不然就是盲人摸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見下圖:


上圖可以理解為做內容型產品的運營整體框架思維。總的來說,所有內容型的產品有三個核心要素,生產者、信息載體、消費者。
一個標準的內容消費路徑為生產者——信息載體——用戶消費——反饋(部分通過載體)——生產者。如此循環,形成一個內容生態系統。
在生產者環節,運營人員需要考慮的是目標群體定位(以幫助內容定位,用互聯網的術語來說,就是找到自己的調性),內容如何生產(建立生產體系,是PGC還是UGC,應該如何找生產者等)內容的標準是什么。這三點考慮清楚并付諸實施后,那么初期的內容就隨之產生。
在內容生產出來之后(一般都應提前規劃好),需要考慮的問題是,選擇什么載體?有的載體可能是產品本身,但是比如自媒體,就需要考慮在哪個平臺進行發布;如何呈現、組織、維護,是通過圖片,文字或者語音視頻,他們的比例是怎么樣的,包括內容更新時間頻率,內容多了以后怎么組織分類,平時的內容該如何維護,用戶的反饋該如何反應,都是這一階段需要考慮的。


內容在載體上出現之后,需要考慮的問題如何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就涉及推廣的事宜,如何讓用戶積極參與進來,如果是UGC產品,那么這點就非常重要,以及如何調動用戶的積極性,讓用戶自動的傳播內容。
到這里,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信息的傳達算是完成了,但對于運營人員來說,并沒有結束,因為還有用戶反饋,互聯網運營的很大價值在于跟用戶走的最近,推進產品迭代完善。在用戶消費內容后,用戶會做出反應,會發出他們的聲音,其一是用戶本身消費行為所帶來的聲音,比如說閱讀數,點贊數,轉發數,其二是用戶表達出來的聲音,比如留言等。
此時,運營人員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去搜集整理用戶的聲音,之后再分析數據,以幫助、協調生產者生產更合適的內容。這樣,一個內容就完成了它整個生命周期。至于如何分析用戶的聲音,暫時能想到的幾個詞是:分類,甄別,測試。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以上所有涉及的內容,都是為內容生態系統服務的,不能分開來看,內容運營的最高境界就是達到這種生態系統的健康循環。
運營前需要做好5個準備
磨刀不誤砍柴工。在正式運營之前,需要做好5個方面的準備。
1、對產品的理解
首先需要明確自己家的產品定位是什么,能夠解決用戶什么樣的需求,用戶會在什么樣的場景下使用自家產品,自家產品在行業里的地位如何,商業模式又是什么樣子的,自家產品將來又有哪些發展方向。在深入了解了這些的基礎上,運營才可能做得更好。


在深入了解自家產品的基礎上,要及時知道人工智能/科技領域的行業里的變化、自家產品定位和服務上的變化,運營策略也要及時跟上行業和自己產品的變化。
比如,目前人工智能領域的內容大體分為:
人工智能視頻內容(B站上眾多的AI中英文視頻課程較為集中,內容也較為優質,有利于系統化學習,打造AI思維;抖音上短視頻碎片化信息較多,篩選難度較大,適用于AI快訊的分發)
人工智能音頻內容(喜馬拉雅、得到、蜻蜓FM上的AI快訊解讀、AI書評為主)
人工智能文字內容(機器之心、機器之能、新智元、量子位等微信公眾號,AI應用前沿、AI中國等頭條號上的AI最新前沿論文分享、AI行業大事件、AI活動大會為主)
人工智能圖像內容(AI文章或視頻配圖,以及logo圖案海報封面設計)
這些人工智能內容可以滿足用戶獲取信息、學習知識等方面的需求,用戶會在微信訂閱號、頭條號、B站、喜馬拉雅等平臺,在工作或下班的閑余時間消費這些人工智能內容。
人工智能內容的商業模式目前是付費訂閱、咨詢服務、廣告投放、平臺分紅等,將來的發展方向可以是內容電商、視頻/直播帶貨、資料庫/數據庫/知識庫/案例庫/報告庫變現、個性定制、活動/大會分享、社群經濟等方面。
2、對用戶的理解
在開始進入正式工作之前,可以先找來一份用戶基本畫像看看。我剛開始直接上來做的時候,在不清楚用戶的情況下,總是覺得不知道力往何處使,工作了一陣子,對用戶有了一定理解后,才得心應手些。如果一開始就對用戶有個清楚的了解,工作起來會更順利。
需要理解的用戶的內容:用戶的基本屬性,如年齡、性別、專業/職業、學校/單位、所在地域、所用機型、用戶文化程度、上網習慣、對內容的偏好等。
如何快速了解用戶?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法:
(1)用戶基本畫像
有的時候用戶研究部門那里會有,找到一份要過來看看,這是最簡單高效地辦法。
(2)基礎數據
從后臺看數據,可以先看個大概,具體的數據會隨著運營節奏的深入逐漸了解。數據是上帝的手諭,通過數據可以洞悉用戶。
(3)用戶訪談
用戶訪談的前期是接觸用戶,剛開始的時候,我并不知道真實的用戶在哪。后來發現,有一個特別好的契機接觸用戶,就是用戶投訴的時候。有時候用戶是通過產品投訴渠道發來投訴,有時候是在微博上、微信上投訴。總之,接到用戶投訴時,我會通過QQ號或者微博私信,去和用戶聊,詢問他投訴的原因是一方面,更加深入地聊,方便自己更理解用戶才是真實目標。
3、了解用戶現有數據
剛接手一個產品時,產品目前的日活是多少,轉化率是多少,總用戶是多少。這是第一步的數據。
接下來是看運營上的數據,就拿push來說,需要看的是每天下發多少條push,每條push下發時間是什么時候,每條push都是什么樣的內容,點擊率是多少,下發量是多少,點擊用戶是多少。
4、熟悉運營的核心KPI和計算公式
這個地方了解運營的核心KPI,其實就是目標。對于運營來說,最常見的KPI就是日活了。運營人員應該始終把DAU放在心頭,每天來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看DAU,看距離昨天是增長了還是下降了,距離KPI還有多少
其次是要了解KPI的計算公式。
運營常見的KPI計算公式:DAU=總用戶×轉化率
對于內容運營來說,常見的計算公式是:點擊用戶=展示用戶×轉化率
5、掌握競品的策略和數據
產品一般都會找到競品,產品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競品也不一樣。工作想要快速上手,首先找到你所對標的競品。就是在這個領域里面,做到了行業第一的競品重點看,和你不相上下競品要看,做得不如你的競品也要看。
做得比你好的競品,身上有很多你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是毋庸置疑的。做得和你差不多的競品甚至不如你的競品,他們身上也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是可以拿來學習的。就算做的不好,也可以看看。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看競品,首先是找到競品;其次是了解競品運營策略;最后最好是了解到競品的各項轉化的數據。既然選擇了一個領域,就扎頭到這個領域里面去,把這個領域里面的競品及其背后對應的人都找到。
用好運營的3個工具


一定要寫運營日記!一定要寫運營日記!一定要寫運營日記!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一次好的運營,是事前預謀、事中按計劃執行、事后拿到結果并為下一次運營積累經驗的。
做事情后要多總結,如果沒有總結,事情只是廉價的經歷,總結后的經驗能復用在今后的工作中。
如果你想學習系統性學習內容、用戶運營,那么這個課程可能適合您:
本文為@喵妹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