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卡戴珊家族,90%的人都會想到卡戴珊姐妹 以及大胸大屁股
卡戴珊姐妹的ins粉絲加起來比美國人口總數還多,說她們是頂級流量也不為過。而除了豐乳肥臀,營銷手段也是卡戴珊家族的特產
今兒圈佬要說的主人公,是來自卡戴珊家族的“六公主”——凱莉·詹娜?(Kylie?Jenner),江湖人稱“金小妹”
?
看到這,或許有朋友會問:“她為啥不姓卡戴珊?”
那是因為她爸/媽(2015年成功變性)是“嫁入”卡戴珊家族的布魯斯·詹納(Bruce Jenner)
還沒捋明白的看下卡戴珊家族關系圖:
比起社交名媛——同母異父的姐姐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
?
以及維密超模——同父同母的姐姐“肯豆”肯達爾·詹娜(Kendall Jenner)
?
97年出生的凱莉·詹娜(Kylie?Jenner)毫不遜色,2018年美國《福布斯》全球名人收入榜排名第三、201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中名列第2057名、2020年以75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2020胡潤全球少壯派白手起家富豪榜》第46位......
凱莉的二十幾歲可謂是事業愛情兩手抓、坐擁商業帝國帶倆娃,卡戴珊家族的營銷秘笈,屬實被她玩明白了!
?01、人設營銷
出身于大名鼎鼎的卡戴珊家族,凱莉的“網紅光環”與生俱來,按照家族的一貫做派:要想富,先手術
從平平無奇的美國小女孩整成了“看上去就很卡戴珊”的ins模板,算是完成了她人設營銷的第一步
人設的實質其實就是定位
無論是網紅還是品牌,出于區別同類差異化、建立自身形象等目的,通過人設進行定位,與目標受眾(粉絲/用戶)建立聯系,從而精準快速地完成自己的內容輸出
頂著“時尚icon”、“白富美”等人設的她,在多個社交平臺開設賬號,每天更新自己的日常生活就可以輕松收割百萬流量,其穿搭、妝容吸引了無數少女爭相效仿
?02、話題營銷
凱莉身為網紅,是需要“做廣告”以獲取關注度的存在,有了卡戴珊家族的buff加持,凱莉的一舉一動都能成為話題
且不說她10歲就在家族真人秀《與卡戴珊同行》里打醬油蹭熱度、16歲與好萊塢巨星威爾·史密斯之子賈登·史密斯公布戀情、20歲和說唱歌手男友特拉維斯·斯科特懷孕生子......
就說她16歲和名模姐姐肯豆“捆綁營銷”,與PacSun、Topshop合作推出同名服裝系列“肯達爾&凱莉”;后又將“肯達爾&凱莉”做成了自己的服裝品牌
18歲成立Kylie Cosmetics公司,經營自己的美妝品牌
和“流量扛把子” 姐姐金·卡戴珊推出聯名口紅 KKW x Kylie、母親節推出親媽聯名MOMAGER彩妝系列...... 凱莉把握熱點節日+限量發售+捆綁營銷,將流量轉化為銷量,實現了卡戴珊家族IP價值的最大化
21歲登上《福布斯》封面——“At 21, she's set to be the youngest-ever self-made billionaire”(21歲的她,將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
用“self-made”(白手起家)這個詞來形容她是認真的嗎?!
在圈佬看來,這就跟說她憑借代表作《我的卡戴珊家族》、《我的變性父親》......獲得奧斯卡影后一樣離譜
但不管怎么說,《福布斯》給予的title坐實了凱莉的“人生贏家”人設,人家的21歲感情分分合合、事業紅紅火火......各種話題帶來的熱度讓她一時間風頭無兩
?03、黑紅營銷
凱莉從網紅到IP、再到IP化品牌,將個人人氣與品牌產品深度綁定,其數以億計的粉絲作為高度參與化、情感化、圈子化的忠實消費者集群,也是其品牌產品的擁躉
凱莉利用了這一點,不斷拓展品牌的產品線,勢將韭菜一割再割
今年9月,Kylie在發布新產品線——泳裝時“意外翻車”,很多人都在社交媒體上吐槽收到的商品:
到底是貨不對版還是買家秀與賣家秀的區別咱暫且不說,關鍵是商品質量還特別差
?
線頭、磨損、破洞......葫蘆島地攤上的泳衣都比這質量好吧?!
而這看似“自砸招牌”的背后,實則是卡戴珊家族的祖傳營銷秘笈
從金·卡戴珊將自己的塑身內衣品牌命名為?Kimono?(和服)引起日本消費者及官方不滿,鬧得沸沸揚揚后才更名為 Skims;到肯豆發布龍舌蘭酒品牌 818 時的負面新聞......卡戴珊家族新興品牌的出道都以?“丑聞”博得了大量的關注
拿捏了黑紅營銷精髓的凱莉也早有前科,之前她的品牌在發布美妝新品時先發售了劣質產品,然后道歉再重新發布,結果大獲成功,畢竟大家給她做了這么多免費的宣傳
這次她將美妝產品的營銷套路如法炮制用于新產品線,在泳衣集中上市前為自家品牌預熱,難怪有人懷疑發售這批劣質泳衣原本就是她的營銷計劃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卡戴珊家族恁真中!
卡戴珊這一家子個個都是營銷鬼才,凱莉她二姐和她媽更是營銷界的臥龍鳳雛。如今卡戴珊姐妹中年齡最小的凱莉都位列《福布斯》富豪榜了,看來卡戴珊家族的營銷秘笈后繼有人了
?今日互動?
扒一扒卡戴珊家族的瓜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