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0c8o0">
  • <nav id="0c8o0"><code id="0c8o0"></code></nav>
    <menu id="0c8o0"><tt id="0c8o0"></tt></menu>

    重新看待“增長”——互聯網寒冬下的一劑強心針

    編輯導語:近幾個月來,受疫情影響,“互聯網寒冬”頻頻沖上熱搜榜,這背后蘊藏著多個方面的原因,本篇文章作者講述了在當下環境下,受到疫情、國家政策影響之下,如何擺脫困境,重新看待“增長”,提升競爭力,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互聯網寒冬又來了?

    2022年剛過去三個月,各互聯網大廠的裁員消息沖上熱搜榜,網友大呼“互聯網寒冬來了!”

    這背后的原因當然錯綜復雜,但也有跡可循。

    首先,員工飽和不得不裁員的背后是流量飽和,也就是所謂的“C 端見頂”。

    其實,早在 2016 年 7 月 ,美團點評 CEO 王興就提出了中國互聯網已經進入“下半場”,這幾年用戶增長放緩,恰恰坐實了互聯網的步調已經變了。

    互聯網用戶的人口紅利消失,人海戰術無法再出奇跡,企業需要聚焦的問題也該開始發生轉移了。

    如何將手中已有的存量用戶發揮最大價值,把每一個用戶看成潛在的客戶去在乎,把“量”推向“質”。

    在逐漸飽和的市場內穩住聲量,需要我們重新看待“增長”,用數據驅動增長,這是每一個在互聯網這根繩上的企業該深思的事。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所說的互聯網不是狹義的互聯網(BAT主導的互聯網梯隊生態),而是包含各類數字化轉型后的企業的互聯網數字生態。

    其次,國家政策也影響著互聯網的步伐,清朗行動、個保法、雙清單,是國家給市場一個更干凈的可能,更有序的發展空間。

    政策體現的是互聯網市場要更加尊重用戶的道理,行業有價值、有底線地發展。

    我們要清楚地認識,企業的“成”也是要靠國家政策的,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將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在全球經濟因疫情退行的情況下,中國企業率先復蘇經濟,也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功勞,疫情凸顯了數字化價值。

    數字化實實在在地改善了企業的財務狀況,而數據驅動恰恰是數字化的利器。

    數據驅動——互聯網寒冬下的一劑強心針

    圖片源自–報告《打造數據驅動的未來創新企業》

    再者,商業變現困難一直是牽制著互聯網發展的難題,如何發揮用戶價值,而不是單純的擴增流量去資本市場融資,是需要穩扎穩打的技術和創新的,是需要數據去指明方向。

    C 端見頂,響應政策,商業變現的大話題懸在互聯網上空,制造出陰暗緊張的氛圍,企業和個人紛紛思考該何去何從。

    我想,答案或許就在問題里,對客戶更上心,在企業服務和創新上投注更多精力,在資源配置上更理智,實現真正的業務價值。

    而,這都需要重新看待增長,用數據驅動作為強心針。

    二、背景——數字化的趨勢

    請牢牢抓住它,在 salesforce 2022 年發布的《數字化趨勢報告》中,提出了三大趨勢:

    1. 客戶參與將繼續采取數字優先戰略

    疫情迫使客戶轉移到線上,許多公司正在采取全渠道的數字方法來提高客戶參與度。

    56%的商業領袖預計,未來三年內,他們的大部分收入將來自數字渠道。

    2. 數據驅動互聯和個性化體驗

    在平衡客戶隱私問題的同時,數字領導者正在使用新的數據源來創造一致、方便和移情的體驗。

    79%的服務專業人士表示,如果沒有完整的客戶環境,就不可能提供優質的服務。

    3. 數字領導者評估團隊和流程差距

    數字領導者正在重新思考其組織如何使用技術來更有效地運作,以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

    83%的營銷人員表示,疫情后技術將對他們的工作產生更大的驅動力。

    數字化是一場馬拉松,數據驅動是不停歇的小馬達,數據是小馬達的硬件,它可復制、可共享、可傳播、可計算等特征,使數據資產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

    紅杉中國發布的《2021 企業數字化年度指南》報告中指出,在數字化轉型中,大量企業面臨著一個主要的問題,那就是數據治理能力不足,其中表現最突出的是“數據質量和完整度不足”,“數據標準和口徑不一致”。

    硬件不行,怎么指望馬達能跑起來呢?

    后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和數字化趨勢相鋪相成,想要實踐數據驅動這個新引擎,是不得不重視數據資產的。

    三、數據資產的困境

    有了數據,效用卻堪憂。

    1. 如何界定數據資產

    中國信通院《數據資產管理實踐白皮書5.0》數據資產(Data Asset)是指由組織(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等)合法擁有或控制的數據資源,以電子或其他方式記錄,例如文本、圖像、語音、視頻、網頁、數據庫、傳感信號等結構化或非結構化數據,可進行計量或交易,能直接或間接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數據,配叫數據資產嗎?

    在企業生產、運作、營收的過程中,產生了海量的數據,就是數據資產了嗎?

    數據資產是能夠為組織產生價值的數據資源,如果沒有主動管理數據資源,有效使用這份資源,那么數據便沒法被界定為數據資產。

    每個企業的業務情況各有不同,如何明確界定企業的數據資產,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科學、靈活地自定義數據資產的。

    2. 與業務發展和預期存在割裂

    企業都明白數據有助于業務發展,業務為數據提供需求的關系。

    然而,很多組織的數據資產管理工作與實際業務卻存在“脫節”的情況。

    戰略層面不一致和組織層面不統一,使企業在規劃業務和團隊協同合作上對本就復雜的數據不知所措,數據資產管理團隊不清楚業務的數據需求,業務團隊不知道如何參與數據資產管理工作。

    數據使用方和數據產品缺少良性溝通和反饋機制,極有可能數據質量不達標,促進數據決策更是天方夜譚。

    3. 數據孤島阻礙數據內部共享

    打通組織內數據流通壁壘,是推進數據資產在組織內高效流轉的關鍵環節。

    但是,由于數據系統分散建設,數據能力分散培養,缺乏體系化管理數據資產的意識,缺少統一的數據資產管理平臺與團隊,使得數據孤島發展為普遍問題,并進一步成為組織全面開啟數字化轉型、構建業務技術協同機制的“絆腳石”。

    4. 數據開發效率和敏捷程度較低

    大多數企業因為無體系化的數據開發及數據資產沉淀機制,無法及時有效形成數據資產并沉淀下來。

    四、走出困境 實現數據驅動

    讓數據的流動帶來驅力。

    數據的意義在于它能轉化為信息和知識,讓數據成為信息和知識的有水之源。

    而失去意義的數據,也變成了冗余的無用之物,成為一種浪費。

    數據驅動是指通過計算機技術整合企業的數據資產并進行分析,從數據中獲得有效的信息和洞見,指導企業做出更加科學的決策和更加有效的行動。

    如何做到能夠驅動我們的決策是重中之重,讓“不動的數”指向靈動的運思、戰略、決策。

    1. 串聯業務場景解決數據孤島問題

    格局拉大,每一位用戶都是我們的潛在客戶。

    要想實現驅動,將數據流動起來,那么勢必需要我們從底層業務和運營的維度去考察客戶場景,對客戶進行畫像標簽與分層,分析用戶及客戶場景所對應的底層商務邏輯和業務流程。

    從而規劃出符合真實用戶及客戶場景的數字化觸點特性,結構化、系統化規劃各個觸點之間的差異性定位,減少觸點間的功能重復和內容重復。

    以客戶場景作為串聯數字生態的鎖鏈,打破生態內多個數字化觸點的孤島狀態,實現前端、中臺、組織、技術之間的互通,構建觸點間的數據流通和業務閉環。

    實現多用戶、多產品、多場景相連的高效協同的數字化生態。

    在某大型健康零售商的數字化轉型中,我們通過對現有的數字化觸點進行體驗走查,對企業部門進行內部訪談,對產品用戶進行線下走訪,梳理了用戶場景和用戶旅程,構建了用戶畫像。

    在上游和前期規劃中,我們發現了數字化過分豐富,使用場景過于復雜,無法看清最終的使用場景版圖的問題。

    我們通過在相關專業領域的經驗和技能,幫助企業找到切入點,樹立更明晰和有效的場景,調整和完善數字產品的組織和架構。

    將原來冗雜的數字渠道匯集成更精簡和有效的數字渠道,真正地使數據以“數據資產”的形式,發揮出真正的價值。

    更好地幫助營銷和業務擴展,支撐高效的管理和經營,提升企業內部的業務流通效率,幫助企業達成真正的數字驅動,成為更智能的數字化企業。

    2. 重視量化客戶體驗和指標的搭建

    后互聯網時代,請重新看待增長。

    美國企業 Qualtrics 經由多年研究數據發現,讓客戶滿意的體驗能夠產生88%的復購率,也會讓91%的客戶愿意原諒一次失敗的體驗。

    研究咨詢公司 Forrester 在 2018 年也發布過一個研究結論——在銀行、酒店等行業中,客戶體驗與商業發展呈現指數型的函數關系,即體驗的提升能給商業增長帶來加速上升的趨勢。

    數據驅動——互聯網寒冬下的一劑強心針

    互聯網寒冬,需要我們拉大格局,將已經存留并難以增長的用戶當作潛在客戶看待,將用戶粘性當成一種增長,當成商業轉化的前期要素。

    產品良好的體驗能提升用戶的滿意度,進一步提升客戶對產品的忠誠度,從而給產品持續帶來收益,將客戶體驗看作增長的重要錨點。

    而這就需要企業形成客戶體驗管理機制。

    如何形成客戶體驗管理機制呢。

    我們需要對旅程進行梳理,充分了解業務和客戶的現狀,搭建指標體系和評價標簽庫。

    除此外,還需結合數據埋點所反饋的數據以及問卷調研的結果,把握真實聲音、了解產品痛點,對問題有量與性的了解。

    收集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客戶體驗數據之后,需要我們去搭建相應的量化、分析和管理機制,從而去推進我們對問題的響應和處理。

    通過順利搭建企業的客戶體驗管理機制,可以為企業解答”產品不好用,產品是哪里不好用”的難題,精準定位問題所在,推進業務和產品的迭代。

    通過提升客戶體驗,產生更強的對產品的粘性,實現增長。

    3. 建設數據聯結業務的平臺

    人總是想看到最明晰的數據。

    要想要所有業務相關人員能夠更好的使用和管理“數據資產”,需要我們以數據為驅動,將平臺作為中介,最終拉動業務的增長。

    對數據資產形成可觀察,可利用,可調整的應變策略,實現更高的工作效率,更精準的業務指向。

    將系統性的分析架構需求,結構化的設計架構方案以及沉淀可復用的架構經驗,共同匯集在一個數字化中臺之上,需要的不是單一的組件、看板和系統。

    而是每一個依據業務場景自定義的儀表和智能羅盤。

    以 CEM (即客戶體驗管理,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平臺為例,它抓取了客戶旅程中的每個業務所反饋的信息,多位點地了解客戶感受,預判客戶流失風險。

    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提升客戶體驗度和忠實度,推動業務更好的發展。

    相應的,不同的需求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數據平臺。

    如CRM(即客戶關系,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是用來建立、發展和維護客戶關系的,DMP(數據管理平臺,Data Management Platform),通過從多方面對用戶數據、信息進行統一有效的管理,提高廣告投放的效果。

    而依據不同的業務需求又有不同的業務平臺,如何統籌各類平臺,給冗雜的平臺減肥,給開發人員減負,為業務相關人員提供便利,也將是數字化企業的一個挑戰。

    五、寫在最后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疫情將我們置入于不得不數字化轉型的催化環境之中,互聯網浮盈的泡沫溢出后,也將歸于求質求發展的實質。

    我們需要認清形勢,抓起最合適的工具,主動出擊,為我們自己的時代注入數據驅動的力量。

    參考資料:

    1. 美團點評CEO王興:中國互聯網發展已進入下半場 – 中國日報網 2016 [EB/OL].http://cn.chinadaily.com.cn/2016-11/18/content_27418799.htm
    2. 細品中臺 – 知乎 2021 [EB/OL].https://zhuanlan.zhihu.com/p/393197159
    3. 互聯網寒冬的原因 – 搜索結果 – 知乎.https://www.zhihu.com/search?q=%E4%BA%92%E8%81%94%E7%BD%91%E5%AF%92%E5%86%AC%E7%9A%84%E5%8E%9F%E5%9B%A0&utm_content=search_suggestion&type=content
    4. 新華國際時評:中國抗疫成就助力世界經濟復蘇走穩走實-新華網 2022 [EB/OL].http://www.news.cn/world/2022-02/18/c_1128391377.htm
    5. 《“_十四五_”_數字經濟發展規劃_》國務院 2022
    6. 《打造數據驅動的未來創新企業》帆軟報告 2021
    7. 《數字化趨勢報告》salesforce 2022
    8. 《2021 企業數字化年度指南》紅杉中國 2021
    9. 《數據資產管理實踐白皮書5.0》中國信通院 2021
    10. 《2020客戶體驗投資回報率研究報告》Qualtrics
    11. 《客戶體驗管理》Bernd H·Schmitt

     

    本文由 @ETU Design 原創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

    (0)
    運營喵運營喵官方
    上一篇 2022-04-23 20:05
    下一篇 2022-04-24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公眾號
    公眾號
    返回頂部
    運營喵VIP會員,暢學全部課程,點擊查看 >
    央视频直播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