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又被電梯廣告洗腦了。
只要進小區電梯,我就能聽到熟悉的旋律:幫幫幫,網課上作業幫;幫幫幫,好成績有人幫.......
不過電梯洗腦廣告,應該已經是大伙最厭惡的一種廣告形式了。
每次有大型洗腦廣告出來,隨之而來的就是觀眾們體無完膚的diss和無盡的吐槽。
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洗腦廣告俗、沒創意。
從之前世界杯BOSS直聘、馬蜂窩、知乎,再到后來的鉑爵旅拍、新氧、易車網.......洗腦廣告每次都玩出新高度,也被罵出新高度。


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談!


旅游之前,為什么要上馬蜂窩?


你知道嗎?你真的知道嗎?


想去哪拍,就去哪拍


這些洗腦廣告最大的特點就是:
廣告輸出點簡單直接,然后重復重復再重復,且廣告一定是高密度投放,達到內容×空間×時間上的多重疊加。
一遍一遍地到處轟炸式洗腦,也難怪那么招人煩。
但問題就在這了,為什么洗腦廣告人人喊打,金主爸爸卻樂此不彼呢?
是金主爸爸們組隊作死,還是做品牌做傻了啊?這可都是億級預算的廣告啊。
并且,老賊估摸著,在2021年,洗腦廣告的形式仍會繼續被各大品牌主廣泛采用,甚至在廣告市場上占據更大的比例。
他們明知道大家會反感這樣簡單暴力的廣告,為什么還都前赴后繼地采用這種模式呢?
至少,有2點可以肯定:
1)這種洗腦廣告確實招人煩; 2)金主爸爸不可能都是傻子。
觀眾的反應絕對是真的,品牌們也絕對不是傻子,所以這個問題肯定值得我們好好琢磨琢磨!!
老賊想了一下,個人角度有幾個想法:
1、毫無疑問,開門做生意,銷量比創意重要。而且品牌方也明白,廣告不是一場美與丑的藝術博弈,如果在美的同時能把錢賺了,他們當然樂意。
但現在廣告創意的商業效果逐漸失靈,大多是叫好不叫座。如果這種不被喜歡的洗腦廣告確實為他們帶來了不錯的商業效果,他們當然會繼續。
2、在流量吃緊、注意力緊缺,用戶注意力被切割得越來越碎片的當下,品牌沒有耐心再一點點積累自己在用戶心中的印象,期望通過這種簡單直接的方式快速進入用戶心智,為品牌搶占先機。
甚至有人總結過一個讓用戶記住一個品牌的公式:重復的廣告詞+極簡的內容+突出產品特性。
3、對于很多新品牌,還有一些市場聲量不斷下降的品牌,急需快速出現在用戶眼前,因為現在大多品牌的生命周期不斷縮短,沒有注意力就基本等于死亡。
所以他們會想用帶有爭議的洗腦廣告快速劈開腦海,提高聲量,讓消費者知道還有這么一個品牌,富貴險中求,有爭議好過一直默默無聞等死。
4、還有很多品牌,花大價錢做廣告,他們要求的是“穩”。花一個多億做廣告投放,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如果砸出去沒什么動靜,誰都付不起這個責任。
所以,在策劃廣告時肯定是慎之又慎,誰都想廣告效果最大化,想用最保險的方式盡量突出品牌,玩出動靜。他們不會玩情懷廣告?不會玩創意廣告嗎?肯定會,但是不敢。
所以干脆還是用重復的、洗腦式、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吧,保險啊!錢砸了肯定會有動靜。至于后續的坑,再填就是。
5、也有可能是營銷策劃公司方案做得好,案例充足,話術誘惑十足,聽得金主爸爸是興奮得合不攏嘴。
剛好過去追求情懷和創意一直玩不好,又做不出效果,雖然擔心洗腦會有風險,甚至會給品牌帶來負面印象,但經不住營銷策劃公司各種案例和豪華數據的沖擊,那就干吧。
6、最后就是從眾了,不要以為只有普通人會從眾,全世界所有品牌也都會從眾,這與聰明與否無關,也沒有什么絕對正確的邏輯,
就是別人干我就也想干干,不然心里沒底,干一干,是甜頭是苦頭我總得試試。
......
好了,以上只是個人的一些看法。
網上關于這個話題的觀點非常多,老賊也想聽聽大伙的想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嘛。
把這個話題發出來,邀你一起動腦想一想:為什么洗腦廣告人人喊打,金主爸爸卻樂此不彼?
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歡迎留言分享,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話題。
只有觀點,沒有對錯。
也歡迎大家把本文分享給更多同行或有經驗的人,一起碰撞思維。
那么,你的想法是什么呢?
本文為@木木老賊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