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見有優化師在群里吐槽:“我覺得用戶都是流氓!”
因為很多用戶點擊了我的創意,甚至還下載了我的APP,但就是不激活不注冊不付費!導致ROI急劇下降。
你說氣人不?!

別慌,遇到這種情況,可以使用“雙出價的投放形式”。它可以在保證淺層成本同時優化深層成本。
下面,我們我們就來詳細聊聊雙出價的原理、使用場景以及雙出價的操作技巧。
雙出價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廣告主同時設置目標轉化出價和付費用戶(深度轉化)出價,兩者相除即是目標付費率。具體可以看下官方給出的解釋:
在保證基礎轉化成本跑量的前提下,系統會自動在海量用戶中,優先選擇預估付費概率最高的用戶推薦廣告主的廣告,使最終付費率趨近于目標付費率。
首先,系統會基于廣告主的激活數據(作為負樣本)和付費數據(作為正樣本),借助巨量引擎累積的龐大數據量和標簽體系,挖掘樣本的用戶特征、廣告特征和媒體特征,并根據這三大特征進行交叉學習,前期給到的“學習素材”越充分,模型越了解你,廣告效果就越好。
基于初步學習成果,模型會在投放過程中,實時預估用戶對于廣告主付費行為可能性,同時篩選出更有可能付費的用戶進行展示。投放啟動后,模型會根據獲取的投放數據快速糾偏和升級,這意味著投放啟動初期給到模型的投放數據越多,模型就能學得越快判斷越準確。
最后,模型完成學習,進入穩定期,在不同的廣告樣式、機型、素材范圍內都能穩定快速地幫助廣告主獲取符合付費要求的流量,廣告主可以在模型的幫助下追加預算,探索玩法,挖掘更多高質用戶。
02?APP推廣專項指標
因為App推廣跟我們平時廣告投放考核的指標不同,需要有很深的考核指標,光是下載還不夠,還要有激活,第二天還有多少人保留、后期付費情況等等。
關鍵行為:根據app的屬性來定,如果是游戲類的app關鍵屬性可以為是否創建游戲人物,或者游戲進行到第幾關;
前端通過頭條、抖音、百度等平臺下載成功的出價,后端深度轉化的出價,同時優化前端和后端的轉化成本,即為雙出價投放。
舉個例子,我們在廣點通后臺作推廣投放,設置了兩個目標作為oCPM出價決策因素:優化目標:激活16元;深度優化目標:首次付費(即深度轉化)300元。
那么根據公式計算可得出,目標深度深度轉化率為5.3%,即一百個用戶激活,會有5.3個用戶付費。
03?雙出價的使用場景
1、重點關注深度轉化效果,但深度數據較為稀疏、回流慢,直接作為優化目標投放的話無法起量、且成本波動大的情況下,可以采用雙出價投放。
例如:希望次留、付費、下單,但是直接投放效果不符合預期的,就可以使用雙出價投放。
2、關注深度轉化效果,但是同時也關注淺層效果的,既要激活又要付費,但是想要兩者之間的一定比例,就可以采用雙出價投放。
01. 游戲客戶優化付費時,付費成本穩定的前提下,激活成本也需要控制在出價的一定范圍內,降低ROI不達標的風險。
02. 網服、生態、休閑游戲客戶優化次日留存時,激活成本也需要符合出價,才能符合整體考核要求。
如果激活成本出價太低,那么深度轉化的量也不夠。
04?雙出價的投放技巧
2、出價調整頻率一天不超過一次,調整幅度小于10%;
3、激活出價和深度轉化出價需同等幅度調整,比如同時提升或者降低5%;
一般會固定一個比例,如淺層出價10元、深層出價100元,那么目標為10個激活用戶中要有一個付費用戶;如果想要提價的話,也要固定這個1:10的比例,淺層20的話深層就要200元才行。
4、深度轉化率達標,但拿量不夠時,可適當等比例提高激活出價和深度轉化出價;
比如目前的整個比例是正常的,那我們可以把兩個出價都提高一下,搶到更多的量。
5、深度轉化率達標,但深度轉化成本高于可接受成本時,可適當等比例下調激活出價和深度轉化出價;(注意:會影響跑量)
6、激活成本達標且深度轉化率穩定,期望提高深度轉化率,可保持激活出價不變,是當下調深度轉化出價,直至深度轉化率滿足預期;(注意:會影響整體拿量)
想要激活成本高,就可以降低激活的出價,想要深度轉化的成本高,就可以降低深度轉化的出價,達標的話就不用過多調整。
7、深度轉化率持續不達標的話模型會限制跑量,可適當降低目標深度轉化率給到模型學習時間,根據歷史經驗學習一周左右可達標放量。
適當降低目標深度轉化率什么意思?比如之前的目標深度轉化率為10%,可以降低至5%,將之前100元的深層出價提高為200元即可。
05?其他相似場景
目標轉化為“表單提交成功”,深度轉化為“客戶自定義”,也就是付費行為。
現在很多教育行業已經開始做付費表單了,比如現在有個“9元課”,先提交表單后要開始選課及上課時間,然后付費;甚至是提交表單的過程都沒有,直接付費。這種也是類似于雙出價。
之后可能還會出現更多的雙出價,因為現在流量成本太高了,你會發現教育行業越來越多的使用付費、使用深度的轉化目標,因為他們想要更高意向的客戶,即付費用戶。平常的表單,人力跟蹤成本可能會比較高,現在直接篩選出付費用戶,那么它的轉化成本會成倍提高。
像K12教育行業的“9元課”、“49元課”,成本可能會達到六七百塊,而支撐高成本的就是后續大量的付費,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可能會持續學習付費。
那么問題來了,你當前所處的行業以后會不會投入到更深度的轉化呢?為什么像APP推廣和小說行業會有更深度的轉化呢?因為用戶會有個持續代入過程,哪怕用戶剛開始只是付費1元,后續就可能會花9塊、10塊甚至上百塊繼續閱讀或者玩下去。
雙出價針對的行業類型,就是可以引導用戶持續付費的行業。如果你只是一錘子的買賣,沒有引導用戶繼續下去的產品,那么可能會一直使用表單提交的轉化形式,不會接觸雙出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