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0c8o0">
  • <nav id="0c8o0"><code id="0c8o0"></code></nav>
    <menu id="0c8o0"><tt id="0c8o0"></tt></menu>

    運營的多維度與全鏈路,互聯網的產品屬性與工具屬性

    本文將簡單地闡述產品和工具的關系,以及電商運營產品運營的區別。enjoy~

    運營的多維度與全鏈路,互聯網的產品屬性與工具屬性

    最近在做一個運營規劃(匯報),卻發現落地點總又回歸到“產品功能改進”上(是被動發現,老師指導的好)。到底是哪出了問題?我不是號稱電商全鏈路運營實戰經驗,站在平臺看互聯網,站在品牌看零售,站在店鋪看用戶么?經過半個月的反思、總結、回顧,想了想到底特么哪出了問題?想的懷疑人生的時候,剛才一碗板藍根下肚,有了頓悟–

    我的電商全鏈路運營,確實是真的全鏈路,但電商更強調互聯網的工具屬性”,我(電商運營)使用這個工具給用戶帶來購物這個結果,用戶使用這個工具買到商品并讓商品帶來最后的結果(價值)

    電商本質是零售,互聯網是工具,我們是在互聯網上做一些策(tao)略(路)讓用戶買單,偶爾使點小伎倆再讓他多買一些:) 所以,最后這個運營回歸到零售,核心在于所售商品的競爭力(品牌、產品、價格),落腳點是將線下的體驗線上最大化。

    而現在做的運營規劃,是互聯網產品的運營規劃,我要做的是運營這個”產品本身”,更強調互聯網的“產品屬性”。本質是運營產品帶給用戶直接的結果(價值),核心在于產品的功能、易用性、穩定性和宣傳推廣,落腳點就是用戶體驗本身。

    有點繞,我舉個例子。把互聯網看成是一輛大巴車(既是工具、又是產品),運營就是一系列服務人員(司機、導游),商品是一個景區。

    電商運營的側重點在于圍繞景區做運營,景色是否好看,空氣是否清新,門票是否值得,服務是否良好。至于大巴車舒服不舒服,慢慢改進,即使不那么舒服,有時候看在景色不錯的情況下,還是能忍的。

    互聯網產品運營的側重點是圍繞大巴車做運營,這個車能坐多少人、外觀是否好看,性能怎么樣由運營來提改進需求(給產品經理)。而面對眼前的這個輛大巴車(已上線產品),如何讓更多的用戶上車(拉新),如何讓他們留下來一直坐在車上嗨皮(留存),等他們坐的習慣了再怎么套路他付錢(轉化),有人下車還要想辦法送點東西讓他們再回來(回流)。如果是電商類的產品,那車上就是各店鋪的運營,你運營的事就是把他們拉到景區里,服務最后的掏錢埋單的用戶。

    好吧,還有點繞,我畫2個圖,闡述產品和工具的關系,以及電商運營和產品運營的區別。

    工具和產品的關系:

    運營的多維度與全鏈路,互聯網的產品屬性與工具屬性

    電商運營側重

    運營的多維度與全鏈路,互聯網的產品屬性與工具屬性

    互聯網產品運營側重

    運營的多維度與全鏈路,互聯網的產品屬性與工具屬性

    具體區別在哪里?

    電商的側重商品運營,工具就是個過程,你用工具,是為了提高效率(產生最后的結果或價值),而不是真的需要它。舉一個舉爛的例子,你去買一個電鉆,不是真的需要電鉆,你需要的是它給你帶來的那個“洞”,如果你能在同樣效率的情況下用手戳一個同等質量的洞,你肯定不會想著買個電鉆。

    互聯網運營側重產品,是給用戶直接帶來結果(價值)的工具,可以抽象看成電商里的“商品”。

    這有什么用? 由于這2種運營的本質區別,能解釋很多很多事,也能幫助你目前的運營工作思考,更讓我意識到,我運營缺失的部分在哪里。

    能解釋很多事?下面講故事了(均為真實事件)

    電商里:我現在的運營團隊非常牛逼,去年做了2個億的生意,為什么新接的項目就是做不起來?因為電商本質是零售啊,互聯網是工具,你把工具玩的很6,但是工具不是給用戶帶來最終結果的,是你的商品才能帶來結果(價值)。你能做2個億,是因為你代理的品牌全國都知道,主動搜索的人就很多,還有電商平臺的活動支持,懂基本運營的人都能做好。如果沒有這個大牌背書,你可能已經倒閉了。

    所以,電商運營里產生了一個442的理論,也有37理論。442是指一個電商項目能否做起來,40%看品牌,40%看產品和價格,20%才是運營(工具的使用)來自北京祺興達的分享。 37理論差不多,70%是產品本身的競爭力,30%是運營。

    但是,愛迪生有一句話,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靈感,但沒有這1%的靈感那99%的汗水也是徒勞。運營占比雖然比較少,但真的很關鍵,它能決定一個非壟斷產品店鋪的生死。當售賣商品越來越趨同時,沒錯,就是現在,絕大部分商品沒有太多技術門檻,你抄我,我也能抄你。所以,目前電商反而是一個拼“運營”的時代。

    產品運營里

    來自之前看到的課程 “運營呢,分為活動運營、用戶運營、渠道運營,不同的運營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那活動運營需要XX能力和XX的方法來做,用戶運營需要XX的能力和XX的方法來做”(在一個電商運營看來,這些都要干,沒有分的那么細。在天貓的時候,既要做類目運營,還要做用戶運營,活動運營等等)

    然后呢,過幾天我又看了一個課程:“運營呢,分為活動運營、用戶運營、渠道運營,不同的運營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那活動運營需要XX能力和XX的方法來做,用戶運營需要XX的能力和XX的方法來做”

    哎哎哎,內容怎么都差不多啊……案例都特么一樣。

    為什么?因為大部分的產品運營方式,也是趨同的。做了那么多事,核心就是 拉新、轉化、傳播和回流。找到這幾個相關項的衡量指標,再找到這些指標的影響因素,就是“做什么”,針對自己產品特點,落實到運營手段上, 就是“怎么做”了。

    是不是眼熟?這就是《電商有道運營有法》整本書的內容精髓:結果分解—衡量指標—相關因素—行為標記—持續改進。

    電商運營和互聯網產品運營區別與共性找到了。那誰的維(難)度更高一些?我認為電商運營更高。因為帶給用戶價值的鏈路更長,不僅要在產品運營方面讓用戶有良好體驗,還要在提供的商品方面有競爭力和服務品質高,更重要的還要壓貨,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投入,風險隨之成倍增加。這也很好理解,做電商運營的可以較快完成產品運營的工作,做產品運營的人,前面可能玩的挺好,后端供應鏈把控大概率都會比較糟。比如。。。好多

    最后,產品運營有沒有像電商一樣,可以通過1個點(類似電商1個爆款)就能找到突破口?當然有,記住一個口訣:XX(敏感詞)、紅包、員工好。

    祝各位產品運營,多去玩玩電商。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

    (0)
    運營喵運營喵官方
    上一篇 2018-10-23
    下一篇 2018-10-24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公眾號
    公眾號
    返回頂部
    運營喵VIP會員,暢學全部課程,點擊查看 >
    央视频直播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