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晚上,圈內忽然瘋傳一條消息:由淘客帶來的銷量,目前已經正式進入到淘寶搜索的統計之中。多位商家發現,近日在使用淘客為店鋪做推廣時,店鋪來自淘寶搜索的自然流量同期有所增加。
淘寶業務部門正在對淘寶平臺規則進行優化,而涉及到淘客的部分,確實包含在其中。
?一、弄假成真?淘客將影響權重
由于推薦機制的改變,淘客銷量不僅能為店鋪帶來更多的搜索自然流量,消費者在收到貨后也會給店鋪留下更高分的評價。而評分越高,也意味著更容易獲得用戶信任,這對淘寶店鋪的后續發展無疑是非常有利的。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個消息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淘客又要來騙錢了?
因為早在元旦前就已經有過類似的消息,最后被證實是某些淘客的傳播策劃,為的就是在年貨節的節點上,撈一筆傭金。
但這次和上次不同,不僅有多個業內可信媒體的報道,而且還被淘寶相關負責人證實了。
值得官方特意“放消息”出來,淘客搜索權重的變化肯定不是短期的技術測試,而且一定師出有名。
在最近的商家溝通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淘系產品和平臺生態負責人也平疇表示,淘寶搜索的變化,是淘寶平臺正在推動的“用戶&商家體驗全面升級計劃”的內容之一。
“為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更優價格的商品,為商家提供更精準更有效流量曝光,同時服務商家與消費者,共同努力建設更好的淘寶,一直是淘寶搜索思考的核心課題。”平疇說道。
盡管具體怎么變化有些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次搜索的變化是戰略級別的。未來或許會產生兩大趨勢:一是站外流量和私域流量被納入搜索權重,其中包括淘客流量;二是淘寶有意把客單價進一步做低。
而降低客單價,目的當然是提升用戶體驗,不僅是為了打入下沉市場對抗拼多多,也是為了迎合更具性價比的理性消費浪潮。
這符合市場競爭的需求,也符合淘寶的利益。
二、居安思危!淘寶要做內容生態
目前,現在阿里的月活用戶已經超過9億,但其中很多未能轉化成活躍買家,目前這個數字差額是1.23億。怎么才能讓這些打開淘寶的人下單?展示更極致性價比的商品,無疑是最有效的辦法。
做出改變搜索規則的決定,可見淘寶對流量丟失的警惕。
早在去年10月的淘寶聯盟合作伙伴峰會上,淘寶聯盟總經理江狼就曾表示,過去一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淘寶聯盟生態持續向好,年新增100萬活躍淘寶客,GMV年同比增長率超過40%,分傭規模年同比增長55%。
而在未來兩年,商業全面數字化、線上購物新內需以及直播帶貨、社交推薦、短視頻形成的新消費,將帶來新的商機,淘寶聯盟也對應提出三大戰略方向:推動淘寶客的深度運營、全面升級內容化、打造差異競爭力。
今年1月,在2021年首場淘寶直播機構大會上,淘寶直播公布了一個名為點淘的內容APP,吸納包括商品推薦、搞笑、影視等全領域內容,而用戶在觀看平臺內容時,可以點擊相關功能鍵直接搜索淘系平臺中對應的商品鏈接。
結合淘寶聯盟對商品內容化的戰略和點淘體系的建成,未來淘系內容帶貨或許也會存在于淘寶聯盟之中,此次增加淘客對搜索權重的占比,一方面是在為站外獲取流量的淘客提供更多優勢,一方面也是在為即將形成的內容帶貨生態構建基礎。
站在淘寶的立場,更改搜索規則,一方面是希望調動內容創作者,長期利用高質量的導購內容,提高轉化率,實現內容化的轉型。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調動淘客,短期內把流量和訂單做上來。
就好像許多運營都把淘客當做產品前期跑量做基礎的手段一樣,這次淘寶搜索規則的調整,也是想先調動淘客做基礎,為內容引流鋪出一條路來。
三、納入淘客后,對商家有哪些影響?
對于商家來說,無非是想通過淘客渠道,快速把訂單銷量和評價做起來,然后提升商品在淘寶主搜中的排名權重,從而獲得淘寶內的免費流量。
而淘寶站內的搜索結果頁和關聯排名,毫無疑問其中一個重要權重,就是推薦系統覺得這個商品賣的多、評價好,自然就會在搜索結果匹配的時候優先推薦你的商品。這樣一來,你的商品就能在淘寶搜索結果中排名靠前,而且能夠獲得淘內的免費流量,繼續帶動商品銷售。
想一想,每天有多少人在淘寶內搜索購物。如果你的排名靠前,每天可以得到多少免費流量?
淘寶客推廣之所以對商家來說很重要,其核心原因還是有這個淘內主搜的流量杠桿存在,如果沒有了這個流量杠桿,淘客對于商家來說作用就相對有限。
所以大家才會看到商家在淘寶客渠道推廣的商品都是大量低價高傭金的好貨,商家們為什么如此虧損來做淘客推廣,原因就明白了吧。
那么在淘客推廣計入搜索權重后,淘寶內賣家具體會受到哪些影響呢?
1. 毫無疑問,淘寶客的收入將整體提升;
2. 在搜索中加入淘客這一因素,搜索的玩法肯定會有所變化;
3. 由于將會有更多賣家喜歡通過淘客來推廣,競爭會越來越強,商家對淘客的招商服務費和推廣傭金付出會更多;
4. 找淘客的的商家越來越多,大家對淘客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這也意味著要提前去找到靠譜的淘客來給自己的店鋪做推廣。
新的一年,淘寶搜索邏輯突然發生改變。作為商家,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對變化做出響應,否則就會在掉隊的路上越走越遠。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