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十年,跨境電商勢不可擋。
據海關初步統計,2020自疫情爆發以來,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實現了爆發式增長,跨境電商全年進出口1.69萬億元,增長了31.1%。其中進口0.57萬億元,增長16.5%;出口1.12萬億元,增長了40.1%;
這火爆數據背后的供給端來自國內:率先控制住疫情,讓“世界工廠”生產恢復的速度領先于“世界”;需求端來自海外,持續的疫情催生出供應缺口;而大環境是疫情長期阻隔下全球海內外消費者養成的“Online”消費習慣。
跨境電商行業是一片藍海,也是一片血海。進入前請做好調研,做好準備。
本文將從3個視角聚焦,通過政策、行業、創新為讀者帶來關于跨境電商的行業解讀,隨疫情刮起的風向在后疫情時代該往那邊吹,且聽甲方財經的12條風向預測解讀。
甲方財經出品,電商產業觀察第01篇。
主筆 / 串串紅
內容架構師 / 丹丹
出品 / 甲方財經
政策篇
風向1:政策向跨境電商持續性開綠燈?
從近期發布的各項扶持政策看,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對跨境電商的扶持是具有高度持續性的。各級政府決策者已經認識到一般貿易向跨境電商的轉化已經成為不可逆的趨勢,中國企業的跨境電商轉型將使中國外貿再次領先世界。
地方政府對跨境電商的獎勵政策多種多樣而且連年持續,有的地方跨境電商進口一美元獎勵高達0.2元人民幣。政府明確、持續的政策扶持意味著長期趨勢的形成。
風向2:監管趨緊,重點打擊線下自提與二次銷售
2021年3月22日,商務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文《關擴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嚴格落實監管要求的通知》明確要求:各試點城市(區域)應切實承擔本地區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試點工作的主體責任,嚴格落實監管要求規定,全面加強質量安全風險防控,及時查處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開展“網購保稅+線下自提”、二次銷售等違規行為,確保試點工作順利推進,共同促進行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為什么打擊線下自提和二次銷售?為什么這次發文單位中有市場監管總局?
這兩點是主要政策風向信號。對于前者,是針對利用跨境電商刷人頭來把高關稅貨物進口,然后進行二次銷售,降低進口稅負成本的行為。對于后者,是針對一些直播平臺宣稱銷售的是跨境電商進口商品,可是平臺從來沒有與海關跨境電商監管平臺對接,根本不驗核消費者的身份證,更沒有進行三單比對的行為。合法的跨境電商運營商也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合規運營,避免不慎錯誤操作被處罰。
風向3:政策利好跨境電商出口收匯?
自2021年2月4日起實施的《關于進一步優化跨境人民幣政策 支持穩外貿穩外資的通知》(銀發﹝2020﹞330號,以下簡稱《通知》)中明確指出:“境內銀行在滿足交易信息采集、真實性審核的條件下,可按相關規定憑交易電子信息為跨境電子商務等貿易新業態相關市場主體提供經常項目下跨境人民幣結算服務。支持境內銀行與合法轉接清算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合作為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外貿綜合服務等貿易新業態相關市場主體提供跨境人民幣收付服務。境內銀行可通過審核企業提交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電子單證或電子信息為企業辦理經常項目下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
跨境電商出口商苦海外收款久矣!不要忽略這些規定細則,大量小筆的訂單信息不能與銀行對接作為結算依據結匯是很困難的。從人行的政策走向看,不要忽略這些規定細則,跨境電商結算將獲得更多利好支持。
行業篇
風向4:B2B出口業務迅猛增長,進口放緩?
隨著RCEP等更多自貿協定的簽署,進口關稅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跨境電商行郵稅的優勢將不斷被削弱。海南自貿區的快速推進將進一步削弱跨境電商進口的價格優勢。跨境電商進口增長將逐漸趨緩。
按照試點海關統計,跨境電商B2B出口各試點海關月度環比都實現了高速增長。隨著速賣通、京東國際等跨境電商巨頭出海,為了更好的消費體驗,縮短快遞時間,必然大量進行海外本地化的倉儲備貨。隨著各地海外倉大力開設和業務迅猛增長,跨境電商B2B出口將實現多年持續高速增長。
風向5:?跨境電商海外收款將成為第三方支付新紅海
中國在海外電商平臺做跨境電商出口的中小商家海外收款還是會選擇中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連連與PingPong支付是這個市場的主力。但隨著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支付公司開始主攻這一領域。Airwallex、網易支付等都開始加大這一領域的投入。各方比拼費率,比拼服務,跨境電商海外收款將成為第三方支付的新紅海,這對跨境電商經營者是空前的利好。
風向6: 大平臺紅利期已成過去式
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已經開始在國外主流電商平臺進行跨境購物,同時隨著進口關稅的逐漸下降以及海南自貿區的快速發展,都使得跨境電商的中小商家市場不斷被壓縮,國內主要跨境電商平臺與國內電商平臺沒有真正打通,商家免費流量呈下降趨勢。流量不能靠平臺提供保障,運營也是一大重點。尋找新平臺的目的和本質就是找新的銷售渠道。所以另外兩個銷售渠道也出來火爆起來,一個是獨立站,一個是社交平臺分銷。
風向7: 出口帶動國內物流走向世界前列
隨著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迅猛發展,巨頭們發現海外物流與快遞業務的發展不可與中國同日而語。在需求的推動下,順豐、EMS、申通等物流巨頭紛紛開始進軍海外市場,
在中國巨大的物流紅海市場拼殺的巨頭們,在海外市場發現了巨大的商機。度過水土不服的時期,中國物流企業開始尋找到中國模式、加盟模式與當地國情相結合的新思路,隨著中國跨境電商出口業務的迅猛增長,必將幫助中國物流企業在海外扎下根來,中國海外物流新模式的形成將推動中國物流企業的競爭力走向實際前列。極兔快遞依靠東南亞快遞起家,現在殺回國內,這正是中國國際物流業獨特競爭力的真實體現。
風向8: 跨境物流與跨境電商存在協同障礙?
現在我國跨境物流仍舊存在無法有效滿足跨境電商需求的情況。跨境物流的物流鏈更長,物流流程較為復雜,物流需要經過清關等流程,消費者的需求具有多樣化的特點,使得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遠遠超過跨境物流。
由于目前大多數跨境電商和跨境物流產業都是基于某項特定的業務,并未形成跨境電商和跨境物流的綜合服務體系,因此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業務流等各種資源難以有效利用。另外,跨境電商生態系統運行過程中,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不同國家和地區經濟技術、文化、政治等方面發展存在較大差異,商檢制度、海關制度等都有著較大不同,跨境物流需要考慮到輸入國、輸出國物流等一系列因素,這些因素給跨境商業生態系統造成較大影響,使得跨境電商與跨國物流合作缺乏協同效應。
創新篇
風向9:新工廠出口直營成為新勢力
創業板上市公司樂歌股份因為董事長兼CEO直接在微博怒懟平安資管的基金經理而名氣大增。但大家很少關注的是,這家公司是專注線性驅動、智慧家居與辦公的跨境電商公司,2020年公司凈利潤增長了320%。
樂歌只是中國制造新勢力的一個縮影。這些新公司在充分發貨中國制造成本與供應鏈優勢的同時,創新設計,主打跨境電商出口直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與人才不斷進入這一領域,這些公司也將成為未來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繼續迅猛發展的主力軍。
風向10:海南自貿區迎來入駐潮?
隨著海南自貿區各項政策的逐漸落實,越來越多的跨境電商進口商家把經營中心開始向海南轉移,畢竟零稅率與行郵稅稅率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京東國際2020年開始布局海南自貿港,開展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業務,這是一個標志**件。預計越來越多的跨境電商進口企業移師海南。這將對國內其它區域的跨境電商進口業務形成不小的壓力,除了少數擁有物流配送區位優勢的地區預計都將承受沖擊。
風向11:中國跨境電商成國外效仿體
中國政府推行的跨境電商政策與監管手段大幅度促進了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使中國在疫情嚴重的情況下進出口總額仍然保持了驚人的高速增長。這已經引起了各國的高度重視。很多國家都來中國參觀學習中國的跨境電商政策與監管手段。預計將會有更多國家效仿中國的跨境電商產業政策與監管手段。
風向12: “中國制造”帶來出口新高地
經濟的持續發展讓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但能在東南亞國家買到的中國貨還是少數,而且價格又比中國高出很多。所以“中國代購”這個行業就誕生了。在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國已經很多直播代購公司,為當地人在中國代購,通過跨境包裹郵寄入境。東南亞國家中國代購正在成為新風潮,代購規模增長迅猛。
隨著東南亞電商平臺SHOPEE的崛起,LAZADA也不斷重兵投入應對,中國跨境電商商家在這2個平臺上得到了快速發展。
這兩大平臺也都將中國商家作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采取了力度極大的扶持政策,隨著9810、9710跨境電商政策的推行,更多中國商家使用海外倉、前置倉,將會使消費者獲得更好的收貨體驗,這更將促進跨境電商業務的高速增長。東南亞國家將成為中國跨境電商出口的新熱點。
甲方財經的思考,短線賺快錢的機會已經過去
跨境電商這門生意被包裹進更大的時代背景之中,“外貿數字化”的概念越來越多被提及,甚至成為2020年帶動國內出口的重要渠道。
根據統計,2020年11月國內出口增長21.1%,三季度以來出口同比快速增長,扭轉了上半年的頹勢,讓全年出口額轉負為正。同時,據艾媒咨詢預測,2020年全年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10.3萬億元。
跨境電商已經不可逆的世界發展趨勢,國家有良好的產業支持政策,國內有成熟的產業環境和專業人才,擁抱跨境電商恰逢其時。
不過跨境電商發展一片大好,但也面臨著許多難題,物流通關、信用風險、資金安全、運輸成本等問題亟待優化。
站在更高的視野來看,隨著各國疫苗接種范圍不斷擴大,多數國家或將計劃逐漸解封。而因疫情原因導致的醫護產品、藥品、電子產品消費需求激增的情況將不復存在。
同時,中美貿易戰并沒有解除跡象,歐美供應鏈的復蘇又將進一步加大供給,跨境電商商家現在就需要考慮應對策略了:短線賺快錢的機會即將過去,是考慮長期戰略的時候了。
長期而言,產品創新戰略和品牌經營戰略將是不二選擇。
本文為@甲方財經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