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最近一段時間,抖音掀起了模仿潘周聃的創作浪潮,不少達人紛紛加入,視頻播放量飆升。這篇文章作者詳細分析了抖音創作模仿秀內容爆火的原因,感興趣的小伙伴一起來看看吧。
前幾天, @幽默藍孩 發布的一則甄嬛傳名場面二創視頻,將#甄嬛傳cos大賞#這一話題送上了微博熱搜。事實上,卡思已經數不清這是作為當代互聯網名著的《甄嬛傳》,第幾次為熱搜榜貢獻kpi。
當然,大家的二創熱情不止于《甄嬛傳》,也不止于微博。
此前,《小時代》中南湘的名言“發爛、發臭”,在抖音引發了一陣模仿熱潮,由于“翻拍”視頻過多,以至于有網友在評論區留言:一聽見《時間煮雨》的BGM,就覺得有杯紅酒要澆我頭上;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岳云鵬追燕子的橋段也同樣洗腦,一句“燕子,沒有你我怎么活啊”讓無數短視頻達人,體驗了同一種撕心裂肺的感覺……
時至今日,名場面復刻、段子拼貼、仿妝、明星語錄等等,儼然已是短視頻領域重要的創作形式,而“模仿與翻拍”彷佛也成了社交平臺新的流量密碼。
一、抖音“復刻”娛樂圈?
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全站二創”,起源于最強大腦參賽選手潘周聃。
“潘周聃,29歲,碩士畢業于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原版視頻中,伴隨著主持人的介紹音,第一位被cue到的學霸潘周聃起身時緊繃的表情,利落的側身,異常嚴肅的動作,和大眾心中綜藝節目逗趣歡樂的氛圍顯得格格不入。因此,這樣“高調”的起立方式,引得網友們紛紛效仿,并將其投入到越來越多的場景中使用。
一開始,大家僅僅是模仿一個“形似”,各路博主嘗試通過變換場景或是變換裝扮的方式,賦予這一起身動作更多的笑點。
但隨著事件發展,大家“搞怪”的熱情也愈發難以控制,逐漸演變成一股“萬物皆可潘周聃”的風潮。
水杯、貓咪、小狗、氧氣機、麻將……
萬事萬物只要在直行路上突然做一個大轉彎,就可以說是模仿到了這個“學霸式起身”的精髓,引得觀眾捧腹,話題熱度居高不下,相關話題的抖音播放量超過60億次。
@鍋蓋wer @潘周聃 @老鄭家的小高 抖音截圖
近期,潘周聃本人做出回應,這一“名場面”誕生的緣由是因為自己突然被主持人叫到,一時還沒有反應過來,加上當時座位比較擁擠、臉上的底妝較厚,所以造成了自己表情嚴肅且動作高調的出場方式。對于自己被全網模仿的現象,他則對現在00后們的幽默敏銳度表示了欽佩。
其實,潘周聃的意外走紅,除了他在視頻中的表現的確頗具喜感外,更多的恐怕要“感謝”斯琴高娃老師打了羊胎素和海清的“你就是我的神”,畢竟正是這些熱梗將抖音這一輪的“模仿熱”帶上了高潮。
2013年《快樂男聲》節目四進三的比賽現場,誕生了海清為歐豪拉票的經典名場面。
作為“v神”的海清在歐豪與對手PK落于下風時,為了表示自己對他的欣賞與支持,先是當場表白“我的短發為你而留”,隨后做出更為大膽的舉動,單膝跪地將手按在胸口說出“今天,你是我的神”。
這一抓馬行為被網友們“考古”后,迅速引爆抖音平臺,不少大v也加入了這場狂歡。其中@鍋蓋wer 的兩條視頻因為從服裝、劇情、表情等多個維度上的超高還原度,在一眾博主中脫穎而出。
截至目前,兩條相關視頻點贊量都在200W左右,是賬號近期的最大爆款,而鍋蓋在這次挑戰中更是被粉絲戲稱在作弊,被“勒令”禁止本人參賽。
@鍋蓋wer 抖音截圖
二、平臺上的“原創”為何越來越少?
有創作者將平臺內近期的一系列爆梗整合,總結出了最近“抖音人”的語言系統:
夸人時:你是我的神!(海清)
表達謙虛時:嗯……怎么不算呢?(劉浩存)
生氣時:是不是別人不發火,就把別人當傻子呀?(鄭爽)
欲言又止時:欸,這是可以說的嗎?(斯琴高娃、袁立)
關心別人時:你沒事吧?你沒事吧?你沒事吧?(楊冪)
……
顯然,相比起上一屆網友們的腦洞大開,這屆網友明顯“有點偷懶”。很多熱梗都散發著濃烈的“娛樂圈味”,大多是起源于綜藝、影視劇中的老梗,完全原創于平臺內的內容越來越少。
比如去年年底火遍抖音的神曲《你叉叉》,實則也是將關曉彤、朱丹、陳學冬等明星在活動或作品中的一些“趣聞”整合再加工而成。又如幾乎常駐平臺內的《甄嬛傳》掀起的狂熱二創熱情,常常讓人懷疑,這究竟是不是一部已經上線十一年的“老”作品。
@圈內抹茶醬 抖音截圖
“原創式微”的局面其實并不難理解。從外部環境看,短視頻平臺發展到今天,早已包羅萬象,大部分易于實現的內容形式、方向,早有創作者進行嘗試,難以玩出新的花樣。
而對創作者自身而言,“復刻”娛樂圈,顯然也是一個益處多多的好生意。
首先普通人的流量本就難以和明星匹敵,想要吸引更大的“路人盤”,自然不會放過娛樂圈這一天然流量池,對這之中明星們的一舉一動也會更加關注,選題上就會表現得有所側重。
另一方面,創作者們的確面臨著不小的原創壓力,特別是那些走紅比較早的老玩家。一個人的創作能力有限,很難趕上平臺日新月異的內容環境,當賬號的內容競爭不過站內其他創作者,或者說沒辦法做出創新、做得比過去更好時,就難以滿足粉絲們的期待。這種情況下,發布新作品不僅難以吸粉,甚至會出現掉粉的情況。
以一微信時代的大v為例,該紅人在入駐抖音后因為動聽的聲音和溫暖的文字,經歷過一段較為迅速的成長期。
然而因為賬號的內容形式較為單一,即使后續的作品維持了一貫水準,還是難以改變數據一路走低的局面。
早在去年,該賬號就出現了發布新作品時粉絲不增反減的情況。在內容沒有更好的優化方案時,只能采用降低更新頻率的手段,來減緩自己的掉粉過程。
而時間來到今年五月,卡思翻看賬號歷史視頻,發現2022年發布的作品累計只有22條,最后一條作品的發布時間定格在3月27日。
而像他這樣的賬號,抖音上還有很多。種種跡象似乎表明,對于創作者而言,當原創內容已無法電動粉絲量增長之時,采用“模仿翻拍”這一已經被市場驗證過的內容,很可能幫助賬號解決“燃眉之急”,似乎是種更加安全的選擇。
另外,做原創時常給人一種“投入與付出不成正比”的感覺。卡思不止一次聽到過各個平臺的創作者“訴苦”,認為做視頻遠比粉絲想象中艱難。
以我們熟知的達人舉例,困難的如@老師好我叫何同學 發布的硬核視頻,耗費半年時間去制作也不是新鮮事,而即使是生活vlog這類的“隨手拍”,想要做出一條完整度較高的視頻,也要花費數十小時,@我是你的cc阿曾透露,自己去年每天的睡眠時間,幾乎只有五、六小時。
“翻拍”可能帶來的巨大利益,也是創作者們屢屢嘗試的一大原因。
如上文提到的@鍋蓋wer,作為粉絲超千萬的大v,可以說近期的模仿熱潮給她帶來了事業的第二春。
早年她多是分享一些穿搭、變裝、魔性舞蹈,但隨著時間流逝,紅人花期又短,賬號自然走到了衰退期。
不過最近她先后發布了多支模仿視頻,對象包括海清、潘周聃、張儷、@玫瑰女人 等人,視頻的點贊數據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屬于賬號內第一梯隊的視頻,成功將@鍋蓋wer 重新帶入大眾視野。
@鍋蓋wer 抖音截圖
最后,比起短視頻剛剛興起時,大家求流量求關注的心態,現在的玩家們更在乎的是賬號的變現能力,不論是合作視頻還是直播帶貨,都會擠占創作者大量的精力。
然而,熱梗不常有,熱度不常在。當觀眾的熱情退去,流量泡沫消失,忽視原創帶來的弊端就會顯得更加刺目,沒有壁壘的“翻拍”內容難以撐起一個賬號的靈魂。
現在點開抖音會發現,秦牛正威的“糖和玫瑰”,又隱隱有重新刷頻抖音之勢,羊胎素梗和“你是我的神”梗,似乎已不見蹤跡。模仿之熱來的快去的也快,一個模仿梗的火爆時間幾乎超不過半月……
為了賬號的熱度,選擇這樣的創作方式本來無可厚非,但從長遠來看,無論是平臺還是觀眾,最需要的永遠是創作者自己的內容。
本文為@卡思數據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