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0c8o0">
  • <nav id="0c8o0"><code id="0c8o0"></code></nav>
    <menu id="0c8o0"><tt id="0c8o0"></tt></menu>

    4個月花了100萬:我決定放棄短劇風口

    從2019年快手率先布局短劇,建立“快手小劇場”,到抖音、B站以及優愛騰芒等紛紛入局;從《長公主在上》《夜班日記》等爆款短劇,到“古風御兒”“一只璐”等短劇達人,率先走通“短劇漲粉-直播帶貨”的商業路徑…

    4個月花了100萬:我決定放棄短劇風口

    不少人都覺得:短劇,風口,速來。

    4個月花了100萬,我決定放棄短劇風口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快手短劇日活用戶規模超2.6億,抖音短劇日去重用戶數也在1億以上,包括古麥嘉禾、銀色大地等MCN機構,以及檸萌影業、唐人影視等傳統影視公司,都已經相繼推出短劇作品。

    劇情博主歐陽(化名)就是其中之一。2022年1月,感受到短劇的熱度后,歐陽投入100萬元,拍攝了10部抖音短劇。但在4個月后,歐陽決定放棄。他覺得:“短劇肯定有人能做,但已經不適合大部分人了。”

    短劇到底還值不值得做?短劇已經是少數人的游戲了嗎?

    最近,新榜編輯部和劇情博主歐陽、古麥嘉禾內容合伙人李慶玲、短劇創業者張五毛分別聊了聊,為各位提供另一個思考維度。

    01 “投100萬賺160萬,做短劇不如拍視頻”

    2019年,因為趕上了短視頻的風口,歐陽靠拍劇情段子起家,不僅在抖音、快手有了4個500萬粉絲量級的賬號,還成立了自己的小團隊。靠接廣告,歐陽團隊一年的凈利潤能達到千萬以上。

    正常來看,不缺拍劇情的經驗,不缺變現的商務資源,做短劇應該沒那么難。但實際情況是,做短劇并不簡單。

    歐陽說,當時的短劇玩家主要賺的是兩份錢,一種是趁著風口薅平臺羊毛,一種是賺流量分賬。前者不提,對于后者,他拍了10部短劇,但只發出去7部,其中3部還沒有拿到平臺分賬,等于說10部短劇只有4部賺到了錢。

    “4個月,投入100萬,賺了160萬,還不如我直接接廣告呢。”歐陽算了一筆賬,當時(2022年4月之前)集均播放500萬以上,差不多能拿到平臺30萬元的分賬獎勵,但如果按照這個播放量,他接廣告的話,一條視頻能賺10-20萬元,而一部短劇至少要拍12集。

    4個月花了100萬,我決定放棄短劇風口

    圖:抖音的分賬規則

    對于歐陽來說,同樣的流量,接廣告的CPM在20-30元左右,但抖音的平臺分成基本在5-10元。

    “不值得。”

    短劇當然也可以植入廣告,廣告、分賬賺兩份錢,但歐陽吐槽:“既能有流量,又能滿足廣告主需求,還能過審核的劇情,起碼我們做不到。我們又不是牛到能讓廣告主搶著送錢、不介意劇情的頭部博主。”

    歐陽認為,除了收益問題,短劇主要有兩個門檻,一個是資金門檻,一個是專業門檻。

    資金方面,歐陽拿最近比較火的《二十九》舉例,“我估計這部短劇的制作成本不會低于50萬元,如果流量比較好,也許能拿到平臺3倍成本的獎勵”。

    他覺得,對于像他這樣的普通創作者來說,這個制作門檻是跨不過去的,面對普通創作者和知名影視團隊,平臺也會在引入門檻和扶持政策上有一定傾斜。

    歐陽每部短劇的制作成本平攤下來只有10萬元左右,這還是因為他的團隊在小城市,各方面成本支出比較低。

    另外,相比拍攝短視頻,拍短劇的時間周期更長,資金壓力也更大。“考慮到平臺的審核期,一部短劇的周期至少需要15天。”歐陽吐槽:“我十幾二十萬的成本出去了,最后能不能拿到錢還不知道。”

    專業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問題。

    歐陽透露,如果是傳統影視公司來做短劇,有的能拿原創劇本直接和平臺合作,只要流量達標,就能拿到3倍成本的平臺補貼;有的甚至不考慮播放量,哪怕100萬播放平臺也會給錢。

    “類似政策都是普通創作者接觸不到的。”

    經過這一輪分析,歐陽正式決定放棄短劇,準備安心拍自己的劇情段子。他說,去年6月份開始,自己身邊認識的普通創作者,哪怕是幾千萬粉的大V,只要沒有影視行業的背景,基本都不碰短劇了。

    02 “一年幾萬部短劇,都賺到錢了嗎?”

    不如拍短視頻接廣告賺錢,必須要有影視行業背景,難道短劇真成了少數人的游戲?為此,我分別咨詢了兩位不同身份的短劇從業者。

    李慶玲來自國內的頭部MCN機構古麥嘉禾,旗下擁有“破產姐弟”“城七日記”“名偵探小宇”等多個千萬粉劇情博主。自2020年入局短劇,古麥嘉禾制作的短劇作品超過七成播放量破億。

    4個月花了100萬,我決定放棄短劇風口

    “破產姐弟”拍攝的短劇

    張五毛則來自影視行業,他曾在2017年寫出公眾號刷屏爆文《北京,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被很多人熟知,后轉型影視編劇。

    2020年開始,張五毛3年內參與4部電影的制作。到今年,因為看好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流量潛力,目前在北京準備轉型做短劇。

    關于收益成本,李慶玲認為:“如果短劇播放量不夠,或者運營技巧不夠,拿不到足夠的平臺分賬的話,成本更高的短劇的收益的確沒那么可觀。”

    但對于古麥嘉禾來說,做短劇更像是在之前劇情段子基礎上的自然迭代,核心目的還是為了豐富旗下賬號的人設和內容。

    李慶玲說,目前業內短劇的普遍成本是單部20-50萬元,百萬級投入也并不少見。

    而在張五毛看來,做短劇的目的是為了做賬號,“如果從零起步的話,要有心理準備,就是前幾部短劇會賠錢。賠錢不要緊,只要賬號能起來就是值得的。”他覺得,要做有商業價值的賬號,本身就是要花錢的,短劇則是做賬號最好的方式之一。

    所以做短劇必須有持續投入能力。“我看好短劇的未來,但是需要有一個長期規劃。至少要準備1000萬元左右的資金,才有可能堅持到最后。”張五毛認為。

    短劇公司兔猻文化曾在公開報道中透露,其內部S級項目的投資在600萬元及以上,A級投資成本則在300萬元左右。

    顯然,收益成本是一個相對概念,有人只能接受低成本快回報,有人則希望放長線釣大魚,哪怕貴一些。至少對于動輒上億投入的影視行業來說,短劇實在是太便宜了。

    歐陽說,對于草根創作者來說,做短劇不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追求的是利潤和投產比,但對于影視公司的人來說,為了實現夢想,做不了電影就做網大,做不了網大就做短劇,不僅投資小,還可能掙到錢。

    “這完全就是兩種人。”

    李慶玲補充,從商業回報角度,短劇行業也是典型的二八法則。“拿頭部劇情賬號和一個零粉賬號比做短劇的成功率,肯定沒什么可比性。”

    關于專業門檻,張五毛也給出了和歐陽完全不同的答案。歐陽覺得拍短劇沒有拍短視頻自由,但張五毛覺得短劇比電影自由多了。

    張五毛說,電影太難做了。因為電影的玩法是先把版權賣給平臺,然后再拿分賬,是先to B再 to C的玩法。

    “創作者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去處理平臺流程和關系。”

    “抖音和快手對內容創作者顯然更友好,因為它的流量分發更依重于算法而不是編輯。抖快短劇更像是一個to C的業務。”

    據了解,抖快的短劇一般有兩個賽道:一個面向普通創作者,需要普通備案,制作要求更低,但審核更嚴、分成更低;一種面向影視公司和頭部創作者,需要重點備案,創作空間更大、分成更高,但制作要求更高,審核周期更長。

    因為涉及提報、立項、審批、上線、宣發一系列流程,業內機構有的主打短平快,不愿意選擇重點備案,有的則沒有能力做重點備案。

    歐陽坦言,自己的經歷肯定帶有不小的局限性,畢竟“每個人站位不同”。

    作為一個過來人,歐陽更多是從自己的經驗點出了短劇爆火之下的風險:“現在幾大平臺一年能產出幾萬部短劇,除了頭部短劇能拿到平臺的現金獎勵,剩下的短劇呢?”

    03 結語

    什么人更適合短劇?哪些人能玩好短劇這個游戲?

    首先,“短劇精品化”已經是一個相對公認的趨勢。這意味著:

    第一,短劇已經有了相當門檻。資金上,單部20-50萬元成本已經是業內的普遍情況;專業上,《大唐來的蘇無名》《胡同兒》《二十九》等短劇已經開始有大量專業影視人員和制作公司的加入。

    4個月花了100萬,我決定放棄短劇風口

    第二,短劇仍有相當大的上升空間。在張五毛看來,短劇本質上是精神娛樂消費品,沒有太大的藝術價值,短劇還有很多的題材紅利。

    對普通創作者來說,短劇有點難。他們必須要做到升維,補齊自己在資金、專業上的短板;對于影視從業者來說,短劇則有點嫩。

    但需要補充的是,要想吃上短劇這碗飯,影視從業者也需要進行適應性改造才行。導演任長箴曾提到過影視從業者的缺點:“當導演們不坐地鐵,坐出租車甚至專車的時候,就沒有生活了,傳統影視創作者拿不到生活的細節,但短視頻創作者拍的每一個鏡頭都是生活的細節。”

    張五毛認為:“短劇是一個新生事物,它在創作上有其特殊性,真正要把短劇內容做好,并取得不錯的商業效果,創作者需要兼具傳統劇作理論和互聯網流量思維。簡單說,就是在劇本大綱階段需要更多的傳統劇作理論,到了分集劇本,又需要有互聯網思維。目前短劇市場還未定型,人才也很匱乏,如果平臺能持續支持的話,短劇的未來還是值得期待的。”

    其次,雖然短劇已經在流量分賬、廣告植入、直播帶貨等方面探索出一些案例,但短劇的商業化仍未完全成熟。

    李慶玲提到,目前短劇的商業化潛能還沒得到充足的開發,比如招商定制、付費會員制的探索等。

    此外,有業內人士認為,與《狂飆》等大劇相比,短劇的影響力還遠遠不足,只能歸為“填縫劇”;與《亮劍》等IP劇相比,短劇也沒有足夠的生命周期,本身是速朽的。這意味著短劇只有做好“內功”,才能進一步提升商業價值。

    因此,足夠的商業化能力,和一定時間的持續經營能力,會是短劇從業者能否應對行業競爭的關鍵。

    歐陽最后總結,如果一個創作者有影視行業背景,又沒辦法靠短視頻、直播等方式賺到錢,那短劇才是一個相對可以執行的項目。

    本文為@新榜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

    (1)
    新榜新榜專欄作者
    上一篇 2023-02-20 20:22
    下一篇 2023-02-26 11:44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公眾號
    公眾號
    返回頂部
    運營喵VIP會員,暢學全部課程,點擊查看 >
    央视频直播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