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海鮮5道菜只需99元,還等什么,下方團購走起來!”


最近一段時間,只要在抖音上刷到本地內容,都會看到或多或少的團購。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商家也涌入抖音,希望借助低價套餐吸引一波客流。
自2020年抖音開始布局本地生活以來,探店內容在抖音獲得了很大力度的扶持。特別是在去年3月,抖音上線團購功能之后,探店內容也從原有的美食,拓展到了旅游,甚至是洗浴、足療。
眼下的抖音直播,前有好物主播瘋狂種草,后有探店主播激烈內卷,時間似乎又回到了曾經的團購大戰。
那么在直播短視頻的加持下,這波團購熱潮,是重做商業模式?還是賠本賺吆喝呢?
抖音做團購來勢洶洶
喜歡刷抖音的網友最近應該能明顯感覺到,抖音的同城到店的內容明顯增多,小到賣早餐糕點,到大賣宵夜、年夜飯。
刷直播更是,刷 10 條有 4-6 條是團購到點套。直播不只是賣實體商品了,很大比例在賣到店套餐或代金券,洗車加油券也紛紛參戰。
這些參與抖音團購的商家,雖然各不相同,但是給出的價格卻都極具殺傷力。比如蜜雪冰城的1毛吃冰淇淋,茶百道的9.9元任選1杯等,一項傲嬌的喜茶都放出了團購券。
比飲品開啟抖音團購更早的正餐,早已經開始了價格內卷。比如9.9元團美蛙火鍋、38元三人份套餐、99元一桌菜等,優惠層出不窮,吸引大量薅羊毛的網友。
這些團購買的好不好呢?
以筆者本地的老字號蔡林記為例,在1月15日左右,蔡林記上線了一款29.8元的全家福套餐,內容包含蔡林記旗下6款經典餐食。經過短短1周的銷售之后,這款套餐已經售賣了5023套,交易額高達15萬元。
更具代表性的是,在直播中賣團購券的滬上阿姨。根據其發布的戰報,在1月21日~23日為期3天的抖音直播中,滬上阿姨賣出150萬+份團購券,交易額突破2300萬。
毫無疑問,抖音作為一個做團購的新平臺,依靠其自身的6億日活,讓本地生活的戰場重燃戰火。
在這里,商家想借平臺流量和達人影響力為自己引流,達人想賺帶貨傭金順便還能免費吃喝;平臺則想培育顧客消費習慣,切入本地生活市場。
但是隨著入局者的涌入,探店江湖的水似乎也變的渾濁起來。
素人涌入!探店主播發生通貨膨脹
同城內容能在過年期間刷屏,除了抖音的流量傾斜,還有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探店主播的人數暴增。
在以前,抖音主播想要具備探店的實力,要先運營好一個粉絲10萬左右的賬號,然后聯系商家去店里拍攝,考慮到短視頻的特點,一般要在20秒左右介紹完餐廳賣點、菜品特色等,還要盡量讓視頻有記憶點。
視頻發布后,主播可以在左下角掛上店家的地址,用戶如果對餐廳感興趣,就可以根據導航自行到店消費。在這個過程中,主播除了能吃到一桌好菜,還會向商家收取“探店費”。
但是隨著抖音開放團購,加入優惠券等玩法后,探店的門檻被壓低。很多粉絲剛過1000的小號紛紛加入戰場,以純抽傭的方式和大主播貼身**。
以前10萬粉絲賬號能達到的曝光量,我現在找10個小號一起拍,一起投放,最終達到的播放量就有可能和大號差不多。這讓很多商家更愿意選報價低的小號來拍,而本地大號的處境就比較尷尬。
職業主播之間互卷本身就很嚴重,越來越多的素人也讓探店江湖格外熱鬧。曾經有網友就調侃,“哈爾濱1000萬人口,900萬人在探店”。
因為素人的加入,探店的內容魚龍混雜,“引戰”和“反轉”也成了一種宣傳方式。幾個探店主播會對一家店到底好不好吃、實不實惠,進行多輪爭論和互懟。這樣的戲碼有時候甚至比單純宣傳要更有懸念,吸引來的流量也更大。
當然除了探店主播出現扎堆,探店主播之間拼體力的也不少。在過年期間,筆者所在的城市,就出現探店主播1天之內轉場2家周邊縣市的親子小鎮做直播。這樣的工作強度,要不是看他自我介紹里做過導游,一般人還真承受不住。
團購9.9羊毛黨薅哭商家
這么多人做探店,就意味著給商家帶來足夠的流量,但其實商家才是被割了韭菜的。
在短視頻探店的初始階段,一個10萬粉絲的主播大概需要5000左右的探店費。主播在視頻發出后,粉絲在抖音上種草,再去美團或大眾點評上買套餐。
但是這中間出現了跨平臺的行為,所以從主播這能引流多少是無法進行統計的,而且主播這面要付一次費,美團方面又要抽一次點。
因此很多商家覺得,如果視頻沒有出現爆炸性效果,那么探店達人除了過去白吃白喝一頓并沒什么用,自己的視頻還為主播漲粉做了嫁衣。
于是,平臺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或許更多是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讓用戶在自家平臺上消費。抖音開始自己推出團隊業務,探店主播宣傳的同時,掛出特價探店套餐——每賣出去一份套餐,就能收一份提成。
這時候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雖然商家有了曝光量,但是想要形成轉化,需要極具性價比的套餐才能成爆品,9.9的兩杯奶茶、39.9的雙人電影票、99的4菜1湯。
這個價格的套餐足夠吸引人下單,但是商家肯定是不賺錢的,所以說這個時候商家期待的是什么?希望網友來了之后產生二次消費。
結果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很多網友來是薅羊毛的。就懟著你 9.9塊的奶茶,我消費完就跑路,沒有辦法升單。
商家沒賺到錢,主播的傭金還是要給的。那么商家完全就是虧本賺吆喝,而且長期虧本賺吆喝。
這一幕像不像幾年前的百團大戰,本地商家看似繁華,實則非常非常的血淋淋。
說了這么多,難道抖音本地生活就沒機會了嗎?
當然不是!尤其是2022年,在抖音本地生活這個大賽道上已經形成了馬太效應,無論是餐廳、奶茶店、服裝店、美妝店、洗腳店等,在抖音上只會越來越多,商家更應該利用好抖音的營銷屬性。
那么想在抖音上為自己引流的商家就應該建立自己的賬號,做出自己的內容。要相信,商家提供的服務就是最好的內容,店鋪中的特色場景就是內容爆點。
與其把錢投在雨后春筍似的探店達人,不如學習如何低成本的拍出好看的視頻,不如把錢投在符合自己用戶畫像的流量上。
然后再利用自己的產品,把線上流量變成自己的有效進店量。這樣才有可能在抖音上做出自己的營銷特色,為自己的生存做好基礎。
此外,現在招募探店“學徒”的廣告目不暇接,小伙伴們是打算追趕“風口”呢?還是想要變身韭菜呢?大家要有自知之明!
本文由@直播觀察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