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不知道一段文案會被重復利用多少次。如果讓你隨便在短視頻平臺搜索某一關鍵詞,這樣的場面或許你見過沒?標題、字幕、拍攝手法等等,雷同得就像是故意的。
一個視頻火了之后,不出意外,接下來幾天你就會被形色各異的類似視頻所包圍,并成功經歷驚艷、重溫、厭倦、煩躁的心理變化過程。顯然,同質化正在一步步侵蝕短視頻,抖音、快手、視頻號等平臺無一幸免。
流量時代,人們所產生的內容多半是沖著流量而去。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但總有人在追逐流量時,看似走了捷徑卻陷入制造“垃圾內容”的漩渦。
以抖音為例,在觀察中發現,在美女、帥哥及代表年輕一族符號的內容之外,我們還看到了抖音的另一面,同樣的文案反復出現在部分同一類型的賬號中。
“工廠50名員工集體辭職,老板真的急眼了。蘇州(或者重慶/上海/浙江等)有一個小廠,一共百來號人。事情是這樣的,這個工廠天天在工人上班之前下班之后開會......”
博主們煞有其事地面對鏡頭講述事件由來,形態自然,視頻點贊量也有幾萬,甚至十幾萬。對比那些辛辛苦苦拍攝剪輯半天,點贊還得靠好友的博主來說,是不是有些氣人?從視頻評論來看,評論者多為老年人或者是與之產生共鳴的工人群體。
再來看日常常見的“美體”教程,無論是人是鬼,上來就是“這是以前的我,這是現在的我”的大對比,緊接著就是“簡單易學”的超干貨教程。話又說回來,這到底是要三招還是兩招,你們能不能先統一一下?
而“血洗”抖音、快手、視頻號的情感視頻更是“同質化”的重災區。果醬妹分別在抖音、快手和視頻號上搜索了同一關鍵詞,博主們非常默契地使用了同一文案,并有模有樣地向觀眾講述詳情。當然,這些視頻也同樣獲得了不錯的數據。你很難想象,一段被反復使用的文案,在抖音就能輕松獲得17.5W點贊量,在快手獲得1.8W點贊量,在視頻號甚至有7.6W點贊量。
類似的同質化內容每天都在短視頻平臺中誕生,用戶樂此不疲地刷著視頻,日復一日,最終都化為了博主們所渴望的流量。
同質化內容的產生,除了因為用戶對于流量不約而同的追逐,細究起來平臺也有些責任。
互聯網進入存量時代,“流量護城河”早已失靈,能不能留住用戶、吸引新用戶,拼的是“人無我有,人有我更要有”的功能屬性。為了搶奪用戶,各大短視頻平臺相繼推出不少簡單易上手的“視頻模板”,用戶只需一鍵套用就能發布視頻。
為了讓“視頻模板”更豐富,抖音甚至還開啟了視頻模板招募系列活動,在其近期的“尋找質感大神”的模板創作活動中,參與者最高可獲得3000元+40萬流量券的獎勵。
誠然,“視頻模板”的傻瓜式操作能讓更多用戶為平臺輸送源源不斷的內容。不斷降低的短視頻門檻,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各大平臺的用戶增長焦慮。然而,“視頻模板”的便捷性卻同時埋下了內容同質化的隱患。
當某一個文案或模式的視頻火了之后,模仿的人不斷增加,平臺上一模一樣的內容隨之變多,進而用戶瀏覽到這些內容的幾率也就變大。再加上平臺算法發揮作用,會將相似的內容在短時間內頻繁推送給用戶,導致用戶對同質化內容產生厭倦感。
“my name is琪琪,my name is恰恰,咔咔,恰恰恰~”
再看近期流行的輪播照片墻模板,快手熱榜TOP50,熱度為619.2W;抖音挑戰榜TOP6,熱度為1117W。與此同時,還延伸出了各種“輪播照片墻教程”視頻。自從果醬妹打開一個視頻觀看后,已經連續刷到好幾個使用這一模板的視頻,BGM反正是已經聽到耳朵起繭了。
這種印象標簽顯然會影響平臺未來的長遠發展。于是,為了避免陷入內容同質化泥沼,各大平臺開始重拳整治同質化。
通常來說,當一個爆款視頻出現時,用戶為了爭奪流量,便會扎堆搶發同類型的內容。而短視頻平臺為了獲得關注和流量,也會對用戶這一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日積月累,內容同質化越來越嚴重,人們被困在擁擠的信息繭房中無法得以喘息。當同質化內容影響到平臺發展時,警鐘開始敲響了。
??2021年7月,抖音宣布開展“同質化博流量文案”專項治理行動,重點整治為了博取流量而虛假捏造同質化文案的行為,被處置的賬號都會在個人主頁中顯示違規原因——“同質化文案博眼球”。
除此之外,2022年3月,抖音還推出了“抹除同質化粉絲”功能。如果某一賬號連續兩次被發現存在同質化視頻,就會觸發“賬號被封禁30天”的規則,同時違規內容獲得的粉絲也將被移除。如果第三次違規,賬號則會被無限期封禁。
??2021年9月,快手發布公告重點整治利用“同質化博流量文案”進行擺拍,發布不實消息;煽動公眾情緒進行蹭熱度、博流量的行為;為追求流量和熱度,對音頻文案惡意模仿,創作同質化視頻。
??2022年4月,視頻號發布打擊“同質化虛假內容”的專項公告,同樣劍指同質化博流量的虛假杜撰內容,緊盯用虛構情節刻意夸大矛盾、制造沖突來博取眼球的行為。4月1日~13日期間,視頻號下架500余個相關視頻,并對相關帳號進行扣除帳號信用分處理。
可以肯定的是,各大平臺對于“同質化博流量文案”行為嗤之以鼻,但這似乎依然解決不了短視頻內容同質化的本質問題。用戶可以在抖音、快手、視頻號任一短視頻平臺上同時看到劇本、風格類似的內容,圍繞“爆款”的病毒式跟風創作或許也永遠不會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