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人節到了,無論是單身狗,還是戀愛中情侶,都對這個充滿愛意的節日充滿了期待。
你過不過情人節我不知道,但是對于運營狗來說:節日=加班。
情人節是你們的,策劃運營是我們的。
營銷中的鐘擺理論,說的是做營銷就像鐘擺:
只「提品牌」不「提銷量」,擺不過今天;
只「提銷量」不「提品牌」,擺不過明天;
同樣,這一理論也適用于運營,做運營,最要緊,就是:
每月造一次促銷用于「提銷量」;
每月造一次事件用于「提品牌」;
只有這樣,才能名利雙收。
今年春節前,支付寶“集齊五福”的紅包活動延續熱潮,幾乎身邊人都在跪求稀缺的花花卡。
眾所周知,支付寶主要想打入社交領域。
其手段是通過引導支付寶用戶互加好友送福,使社交氛圍一片祥和。且從最終紅包的金額數看來,此次人們求福活動僅只是求“福”而已。
而支付寶卻利用噱頭獲得了高強度的曝光,傳播量和品牌影響力不可估量。
過完春節,就迎來了下一個運營熱點——情人節!
能否抓住這個機會爆單,實現2019開門紅,就要看情人節怎么運營了。
對于恨不得每天都是節的電商而言,自然是能“賣賣賣”就最好。
于是我們年復一年看到一堆“今天對你的另一半好一點”、“給你買買買的才是好男友”、“脫單爆款快來買”等,又或者用爛大街的手段,比如“秀恩愛贏大獎”。但這種活動做多了,讓消費者逐漸沒有參加的欲望。
那么,理性的情人節運營方式是什么樣的呢?
一、目標用戶和消費習慣
隨著節日慶祝方式的多樣化,節日運營的目標群體也在擴張,情人節已不再情侶的節日,許多人會在情人節為自己的家庭成員、同事、同學、老師和朋友挑選禮物。
不可忽視的人群還有“單身狗們”,即使沒有對象,也不能沒有禮物,這部分消費者通常也會在這個時候犒勞自己。
這對商家和廣告主來說是好事,情人節運營所面對的是一群既有著充分消費沖動、又有著不同消費傾向的廣泛的用戶群,更利于不同產品的運營策略制定。
二、制定運營策略
分析完目標用戶和人群的消費習慣后,就該進行運營策略制定了。有這么幾點,你需要注意:
1、承接性特點
在策劃期間,隨著自媒體的興起,人們的生活習理特征的改變,消費者不再局限于傳統媒體時代的一種被動的、受支配的生活方式,將其納入活動策劃的考量因素中。
利用微博、微信、小視頻等自媒體為自身策劃的話題進行造勢和消費者互動,合理利用場景化,使受眾參與其中,提高互動率。并通過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等擴大傳播范圍。
2、品牌價值與熟悉度
越早在網上發布與情人節相關的運營內容和運營信息,你就有越多的時間與客戶建立聯系。
同類型的視頻網站,愛奇藝下了一部大棋。
在此期間的愛奇藝平臺上熱門的青春愛情題材的內容資源有:
電視劇:《皓鑭傳》、《招搖》、《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獨家記憶》、《小女花不棄》、《絕世千金》等。
綜藝節目:《青春有你》、《遇見你真好》、《國風美少年》、《小姐姐的花店》、《演員的品格》等。
那么,廣告主可以根據自己要抓取的目標人群,提前選擇合適的內容資源。
3、可執行的策劃流程
抓住預熱階段,好的預熱以量的產品運營帶來非同凡響的效果。
例如,雙十一活動期間,電商采用雙十一C2B反向定制法、特權券,賣家拿出一款或者幾款商品,在雙十一之前先由消費者預付定金,在雙十一到店鋪付尾款即可。
和“發放優惠券”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特權券”,需要消費者提前購買,以簽到方式降低到商品的最低價,此時則不再隨著預付定金人數的增加而降價。
此類方法都可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其中一種,或是多種結合使用。
除了抱團購、限時特價等活動外,門店還可以采取代金券或是禮品券的形式,進行精準推送,培育顧客的購物習慣和忠誠度。
4、確認活動形式
比如:
“話題討論”或者“加精熱帖”
“曬圖贏獎”或者“同城線下活動”
5、H5小游戲
線上答題營造競爭氣息又能傳播知識
微電影傳播則更能表達傳播者所想,并與用戶達到心靈上的共鳴
6、文案
文案這種運營形式,對于品牌來說,是比較節省時間的。
一般發布“一組節日文案海報”或者“一篇圖文”就可以了。
這種文案,優點就是運營人員不用花費大量時間去策劃,基本提前兩三天想好文案內容就可以了。
缺點則是,這樣的形式很難引起用戶的關注,閱讀量會比較慘淡。
7、視頻廣告
視頻廣告因為傳播元素更多,相對來說,更容易讓用戶記住,而且極易傳播和刷屏,缺點則是制作周期長,制作成本高。
通過幾分鐘有故事有情節的廣告內容來不斷推進品牌與節日的聯系,最終讓群眾接受這個故事,也接受這個品牌。
比如我一直很欣賞的品牌和他們的運營策略:
DR鉆戒——看見愛情本來的樣子
和許多節日一樣依舊逃不過兩個Challenge——感動與差異
把唯一的定制送給唯一的你,這是品牌在推出定制產品時必須強調的一種附加值。
作為一個和浪漫求婚有關的品牌,DR鉆戒的品牌理念是“一生·唯一·真愛”,希望能讓愛情變得更美好,甚至特地提出了“男士一生僅能定制一枚”這樣特別的購買條件。
片中沒有一味選擇夢幻浪漫的情感畫面,而是選擇用最貼近生活的畫面呈現戀愛和婚姻里的一切。
真實的才最動人,那些流淌在生活細節里的愛和幸福,反而更容易讓人感同身受,勾起觀眾對愛情的向往和對婚姻的思考。
這幾類運營方式估計是首要被考慮的,然而玩得太多也沒意思了,借助節日盛事進行運營也具有一定的缺陷,節日盛事年年有、年年做,怎么出新意,使運營不落俗套,就變成了一個難題。
請明白:?寧愿不做,也不要硬做
2016年兒童節,支付寶的小活動“支付即寶寶”:給全國支付寶網友都加上了寶寶昵稱,這個創意到所有的公關廣告出街,只有不到16個小時,而我的朋友圈只有零星的圖片和一個朋友分享的活動背后的故事。
三、品牌宣傳
相信這個活動最理想的用戶狀態就是這樣的,好奇、引發傳播、引發熱點。
后來我為什么知道了?來自于知乎和各大互聯網“公知”的集體討伐。
原來這個昵稱是支付寶在用戶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統一添加,并且在最初時候是不允許用戶修改的。此等粗暴之行,讓強調用戶體驗的我尤為敏感:
1、支付寶作為金融類工具的鼻祖,核心是安全。
如今卻可以在用戶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修改名稱,安全何在?
2、不尊重用戶、剝奪用戶權力,毫無針對性的用戶體驗。
眾所周知,“寶寶”這個稱呼近些年被越來越多成年女性所霸占,男性同胞很少有涉及。
那么當支付寶一刀切得將所有用戶,包括為春晚紅包而來的大爺大媽們都加上“寶寶”,那場面很難想象。
我對節日運營秉持的觀點,就是寧愿不做,也不要硬把品牌和節日形成聯系。
上面已經說過,做運營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宣傳品牌或者宣傳產品。
不因迎合熱點而改變設計風格,如果硬做的話,也許不但收獲不了好的宣傳效果,還會讓用戶覺得反感,得不償失。
當運營絞盡腦汁也想不到怎么才能做出好的節日運營時,倒不如按照以往的步調,該做什么還是做什么,至少這樣是無功無過的。
當然,活動只是開始,沉淀客流成為資源才是目的。
核心的目標客戶一旦沉淀,養成固定的消費習慣,將為門店帶來巨大的購買力。
新時代,數據是推動商業進步的新引擎,融合精準的數據分析和豐富的運營工具,就可以把運營信息精準傳達給受眾,讓運營效果得到最大的保障。
本文為@運營喵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