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橫店,10個群眾演員中有8個人是自己拍視頻的。”說這句話的老高,也是其中一位。
他是個來自東北的00后,畢業后工作了8個月,攢下了點錢,辭職踏上了橫漂之路。從出發那天起,老高便開始用鏡頭記錄生活,在網上開了個賬號分享,取的昵稱也很簡單,就叫“老高的橫漂日記”。
來到橫店之后,他發現大部分群演和自己一樣,拍戲跑通告的同時,也有著另一個身份——自媒體博主。
因為橫店從來不缺故事和流量。這里是全國最大的影視基地,生產制作了國內三分之二的影視作品,群演數量超過20萬人。
明星劇組的八卦、底層演員的追夢故事、影視制作的內幕細節,隨便拎出一件都能吸引眼球。有時就算拍拍在劇組日常吃的盒飯,也會有數十萬人感到好奇、駐足觀看。
有一種夸張的說法是,橫店每走30米就能遇到一個“網紅”群演。
據新榜旗下數據工具統計,抖音上名稱帶有“橫店”相關關鍵詞的賬號至少有628個,其中流量最大的粉絲超過800萬,#橫店#話題播放量超60億次,#橫店群演#播放量達到了12億次;在小紅書、B站、快手等平臺,也能找到累計上千個直接以“橫店”命名的賬號。
做自媒體,給了群演們除了演戲之外、另一個被公眾看到的機會。有了關注后,他們有人獲得了更多的角色邀約,有人賺到了收入補貼生活,反哺了自己的群演事業。
與此同時,流量的另一面也在悄然滋長。
部分嘗到了甜頭的人開始流水線創作橫店群演的日常,他們的視頻內容真假參半,不時摻雜些潛規則等爭議話題,憑借群演的身份紅利吸引眼球,賺得盆滿缽滿,也給觀眾制造了許多假象和錯覺。
橫店故事真的是流量密碼嗎?我們和幾位橫漂博主聊了聊他們是如何看待自媒體的,以及真假群演背后的生意經。
一、從橫店群演到短視頻紅人
在橫店,成為一名群眾演員的程序其實很簡單:只要年齡在18-60周歲之間,完成一個簡單的考試,交10元工本費,即可辦好演員證。
橫店的演員有不同等級設置,剛入門的是普通群演,通過不同的考試可以升級成為前景演員、特約演員等等,待遇收入也各不相同。
“橫店小喬”是一名特約演員,在2021年3月的時候來到了橫店。
與外界想象不一樣的是,群演并不等于無學歷、無技能、空有夢想。小喬是表演系科班出身,她身邊的許多橫漂朋友也都是大學畢業,甚至有研究生畢業的。
盡管當年的同學大多放棄了演藝道路,小喬是很堅定自己是要做這一行的,“我資質有限、學歷也不是很亮眼,橫漂就是給自己在有限選擇里找一條最適合的路”。
她有做短視頻信息流廣告的經驗,會寫文案、懂剪輯,自己拍起視頻來也很熟練。到橫店之前,小喬就看了些橫店博主的視頻,發現最常做的主題是“劇組盒飯品鑒”。
盒飯兩葷兩素或是三菜一湯,偶爾加個雞腿,在鏡頭前吃得津津有味。如果吃出了自己的風格,那流量基本都不差。
比如B站34萬粉絲的“米夢杰”,就是靠吃盒飯的視頻成名,熱度最高的內容播放量近670萬。
之所以扎堆做吃播,除了簡單易操作容易火,也和群演身份的敏感性有關。橫店公會發過一個《演員公約》,要求群演遵守現場規定,不能泄露傳播劇照、現場視頻等等,這是他們的職業道德要求之一,吃盒飯的風險性會比較低。
不過,小喬說自己是個小鳥胃,不擅長吃播。她覺得自己更適合聊天,可以一直對著鏡頭嘮,講自己的群演經歷、劇組工作的感悟,以及粉絲的提問和群演行業的科普信息。
去年9月,小喬發了一條與童年男神一起拍戲的視頻,播放量達到54萬,是賬號熱度最高的一條內容,也讓粉絲數從幾百個一路漲到一兩萬,自此進入穩定漲粉階段。
她會很注意不外泄任何劇組相關的關鍵信息以及八卦,避開一切真實姓名,在主頁上也寫著“絕不偷拍物料很講武德”。有時候遇到想分享的經歷,還會特地延遲幾個月再以講故事的方式說出來。
盡管如此,小喬有時也會很忐忑,怕被劇組盯上。因為一些劇組對于群演的分享始終擔憂,一位橫漂博主提過劇組讓自己刪除盒飯測評視頻,還被群頭要求在“拍視頻”和“當群演”里二選一。
但這一情況也在逐漸改善,越來越多的橫店群演開始做起短視頻直播后,橫店的包容性也越來越強。尤其近兩年影視寒冬沖擊,橫店自己成立了MCN機構,希望借力網紅經濟,有博主說演員公會也在鼓勵群演做短視頻。據了解,目前橫店所在的東陽市里,MCN機構超過了1000家。
大部分群演做短視頻,要么做盒飯測評,要么和小喬類似,以分享劇組生活為主。也有一些人另辟蹊徑,從自己擅長的技能出發,同樣收獲了不少關注。
朱仙便是如此。他夢想成為一名動作演員,一開始機會不多,就自己拍、自己演、自己剪,從2012年就原創動作短片,也翻拍了一些經典動作電影。
四年前,朱仙開通了抖音賬號,陸續上傳自己創作的動作短片內容。2019年,一條翻拍電影《五龍八卦棍》的動作短片走紅,獲贊超百萬次,累計播放量2000多萬。
許多觀眾因此認識了朱仙,有人被短片制作水準折服,找來合作內容,還有人說想拜他為師、學習武術。截至目前,朱仙在抖音已經有115萬粉絲,B站粉絲也超過了22萬。
“還是要做自己擅長的,我知道搞笑內容很吸粉,但動作片才是我擅長的,這樣才能做很久”,朱仙這樣認為。
二、用自媒體收入養活演員夢
“橫店小喬”曾做過一期視頻,帶觀眾實際體驗橫店底層群演的生活狀態。
因為很多群演吃不起飯,橫店有提供免費齋飯的地點,每天一頓,一個包子三個小菜,隊伍經常排得很長;承擔不起租房成本的群演便結伴住在廢棄樓棟,樓梯沒有扶手甚至沒有墻壁,一腳踏錯可能就是10余米的落差。
有群演提到自己有戲就進組,但戲并不是想跑就跑、天天都有的,尤其是暑假期間群演多、劇組少,一個星期都沒有戲是很正常的。
一般情況下,群演一個月能跑十幾天的戲,每天100多元的收入,沒戲的時候很多人會去工廠之類的地方再找活干。
橫店群演的收入根據演員不同類別有高低差別。普通群演108元一天,前景演員需要露臉,對形象有要求,收入能有220元一天。再往上就是特約演員,沒有臺詞的話是400一天,有臺詞的話則能有500一天。
但要想通過特約演員的考試也不容易,有網友曾計算過可能五六十個演員里才有一個特約,大部分群演還是拿著每天100多元的收入勉強維持生計,月收入兩三千元。
因此,吸引他們涌入短視頻和直播的最根本動力,是有機會賺到更多的錢。
抖音14.5萬粉絲的“演員鳳姐”透露過,直播一個月的收入,不僅能覆蓋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花銷,還能帶來不少結余。
小喬說,她怕自己會“餓死”在看見夢想曙光的前一天晚上,而做自媒體支撐了她向前走下去。
今年上半年北上廣深等幾個大城市疫情反復,直接影響到了橫店的開工,因為主演、導演、編劇、后期團隊等大多定居在大城市中。小喬數了下,那幾個月橫店可能只有七八個組在拍,整個上半年都沒什么收入,主要靠上一年的存款,以及自媒體的廣告收入,撐到了下半年。
“如果沒有這個賬號的話,我都不知道我上半年的生活費哪里賺”,對小喬來說,如果做博主還能賺到錢,那就會做下去。不是為了成為大網紅,而是能賺到錢,也讓她有機會被劇組看到、收到角色邀約,“自媒體是為我做演員服務的,無論是從金錢上還是精神上”。
朱仙也透露,通過自己的賬號,有不少人找到他拍宣傳片或游戲廣告。接下來,他打算在B站發布自己制作的武俠短劇。
朱仙現在的本職工作是動作導演,但目前商業合作廣告要比拍電影掙的錢更多一些,“拍電影時間太長了,從劇本到拉投資到拍攝上映可能要兩年,廣告短片的周期特別短,從簽合同到發布,可能就只要一個月”。
相比之下,橫漂4個月的老高目前對于收入之類的心態還比較佛系。
做群演的工資確實不高,但老高也不急,他說自己還有來橫店之前攢的積蓄。做自媒體也沒什么賺錢目標,到目前為止總共收入了平臺激勵的158元,平均自媒體日薪超過1塊錢。
“我的想法是即使不成功,大不了就是把積蓄花完,我再去換另一種生活方式,所以沒有很大的經濟壓力”,當然,即使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老高也不打算浪費這些光陰和積蓄,“我還是希望能在橫店走更遠的”。
三、當橫店日常成為流量生意,是真是假重要嗎?
“橫漂”逐漸成為一種內容題材后,一些人發現做“橫漂博主”似乎要比做“橫漂群演”更容易賺錢。
博主“愛吃又搞怪的軟哥”直接發視頻承認,除了去年作為群演參與過兩部影視劇,其余關于群演的內容多數是段子,“可能有很多人討厭我的行為,弄虛作假,但我就是為了漲粉才去的橫店”。
大多數情況下,群演跑戲經歷風吹日曬,一天能拍攝的素材可能也是有限的,因此一種更高效、流水線式打造橫漂博主的方式開始出現——
只要找漢服店做個古裝造型,辦個橫店景區年卡,從側面拍幾個劇組,再購買盒飯吃,順便編造一些和男女主搭戲、被導演送花等段子,一兩個小時就能完成,還能有不錯的話題度。
抖音粉絲超過50萬的“云子團團”和她的姐妹團就是在這種模式下批量產出相似的內容。
她們最開始確實在橫店做過群演,也許是普通群演來錢太慢,做博主后用真假摻半的方式來博取流量,經常假裝幾個人跑一個劇組的戲,甚至說這場戲只有她們組團入選,然后換上古裝裝扮,拍一點劇組的布景,再分享演戲時接觸男女主的情況,并提及自己被導演看重。
由于大部分情況沒有真正進組,又不想穿幫,她們會對劇組做出失實宣傳,比如某一次在視頻里提到扮演青樓女子,被劇組開出了衣服穿得越少、工資就會越高的條件。
這些做法讓不少群演感到憤怒,認為她們在搞污名化,多位群演發文揭露聲討這種行為,并指出群演完全可以拒絕過分的戲份或者服裝要求,“她們只是在視頻里扮演橫漂小演員,好像總會遇到各種潛規則,態度又是嘻嘻哈哈的,有一種割裂感,只為了滿足別人的獵奇和娛樂心理”。
但這一招確實有用,“云子團團”等在視頻里提到過自己在家鄉買房,就算是被扒“假群演”時間點前后,還發了一條“轉轉”App的廣告視頻。
不過,“假群演”事件爆發后,網上也傳來了另一種聲音——“假裝也不違法”,“揭露的人是不是就嫉妒她們火”。
說到底,目前并沒有任何相關的規定和標準去評判一個橫店博主的真假,而且在一些觀眾眼里,是真是假真也并不是那么重要。只要有流量和利益,就無法避免更多像“云子團團”這樣的案例出現。
有人就在評論中直言:“上網不就為了看點愛看的,如果沒有劇本,就是群演重復枯燥的生活,也沒人樂意看。”
這是個很殘酷的現實,多數橫漂博主的粉絲量只有幾百、幾千,多一點的小幾萬,“云子團團”有50多萬粉絲,靠造假在群演里也成為小有名氣的網紅了。
但小喬以及和她一樣站出來發聲的群演們在乎真假。
小喬想起自己去年有次在劇組熬了4個大通宵,天天早上才收工、下午又開工,幾乎在場工作人員都累虛脫了,她說自己走起路來就像魂在身體里來回晃蕩,回到家后直接陷入昏迷,隱隱約約感覺家里的貓在身上踩奶撒嬌。
“這種事情在橫漂里很常見,如果她們不愿意吃群演的苦,憑什么去吃群眾演員的紅利?”
事態愈演愈烈之后,“云子團團”發視頻向公眾道歉,如今已經離開了橫店、回到了家鄉云南,和她一起的姐妹,有些刪了大量視頻后選擇停更,有些重新在劇組里跑起了戲。
這次風波就像一個小插曲,橫店群演們的生活又重新回到了正軌,但橫店故事逐漸成為流量生意的趨勢并不會就此終結。
阻止了一次,能阻止無數次嗎?如何去更有影響力地去真實表達橫店群演的現狀?留給他們的,還有很多問題。
本文為@新榜原創,運營喵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