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運營和初階運營相比起來,主要的差距就是深度和廣度。深度是思考的內核,而廣度是運營技術板塊的邊界。

我的助理和我說,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高階運營和初階運營的差別”,讓我好好回答一下,于是我就突然想起,除了這個問題以外,我還欠著讀者朋友們好多的問題“例如出色的運營洞察力是什么?”“用戶運營和活動運營是怎么分工的”于是撰寫此文,一起回答一下這些問題好了。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B端運營和C端運營。C端運營,是用戶端的運營,為了做好用戶端的運營,要去做一系列的,用戶的獲取、留存、活躍和轉發,變現,大家熟悉的裂變就是通過用戶轉發去獲取用戶的典型運營工作。B端運營,也就是商家端的運營,也是類似的工作,要去做商家的獲取、轉化、維護,甚至通過商家端來觸達用戶端,通過組合的產品服務提升商家客單價這類運營工作。
也可以稱之為技術工種的分工。例如新媒體運營、社群運營、活動運營、直播運營和短視頻運營,這是基于運營專業維度的工作,屬于專業的運營工種。
比如說我們常見的,用戶增長團隊、用戶信任團隊、用戶忠誠團隊、客戶成功團隊,這就是典型的基于運營的目標來形成的具體崗位。
但是,大部分公司其實都沒有把運營崗位的設計邏輯拆分的這么清楚,我們很有可能在一個公司看到,既有用戶運營,又有新媒體運營,同時還有用戶增長團隊。那么一個運營崗位,到底他的工作職責是什么,其實和這個公司怎么樣去包裝它的這個崗位息息相關,比如說有的公司還把客服包裝成用戶運營崗位。
所以說,其實一個運營崗位在不同的公司,到底工作內容是什么,我們要自己仔細去看這個公司對于這個崗位的描述。
是否在多專業線上具備判斷力。能夠把關查出質量專業維度有多少,他是不是能夠同時判斷數據運營做的好與壞,新媒體運營的好與壞,活動運營的好與壞,渠道運作的好與壞,這是第一個維度,具備判斷力的專業領域越多,那么就是一個越高級的運營。
這和第一點息息相關,更高級的運營,由于他在專業領域判斷的更多,那么他對整個運營行業應該可以有一些反哺,以及一些方法論的輸出,這個方法論的輸出,跟運營的段位,肯定是息息相關的。一個中級的運營,應該可以向團隊去輸出一些新的方法論,一個高級的運營則可以向行業去輸出一些方法論。
抓核心問題的能力,到底是什么樣的段位,決定了是不是高級運營。一個高級運營,應該具備很強的增長引擎的識別能力,不需要既做抖音、又做微信公號、還要做淘寶才能夠實現業務的增長,而是在復雜的業務環境里,在對這個業務的梳理過程中,快速識別出來這個業務的關鍵點和關鍵資源。通過聚焦于一個點,整合資源,推動增長,實現增長引擎的搭建,并且可以把這個增長引擎不斷的放大,不斷的挖掘和迭代增長引擎的細節,幫助業務能夠快速的增長。所以,高級運營一定具備找出核心關鍵問題的能力,這個能力其實也是和戰略規劃能力息息相關的一個能力。
高階運營當遇到了一個業務問題之后,可以通過快速的去整合資源去實現業務的增長。
結合我個人的成長經歷,當然大部分人可能沒有我這么多次轉身轉型的機會,例如從技術轉產品,從產品轉運營,接下來我就為大家分享一下,比較常規的運營成長路徑是什么,百度和阿里的晉升體系也展示出了這樣一種成長路徑。
這個階段的運營需要具備非常強的執行力,能夠從頭到尾妥妥的跟進一個小項目并且能夠清晰地協同項目中的每一個人,而且對于基礎的工作技能非常熟練,對于運營需要使用的基礎工具,數據分析和統計的公示了熟于心。
這個階段的運營就需要獨當一面了,能夠撐起業務當中的一個方向,和老板的溝通將不在需要老板的指示,而是直接給出多套方案請老板審批,或者告訴老板自己認為的最合理的解決方案,與此同時是某一個專業領域的專家,當然這個專業領域是可以不斷擴張的。
例如小A是微信公眾號發文的專家,她有兩個擴充方向:
做新媒體運營的專家,熟練了解不同的新媒體(微信,今日頭條,簡書等平臺)的文案特征有什么不同,用戶群體有什么不同,應該在這些平臺上做什么類型的活動,怎么分別在這些為自己的賬號吸引粉絲。
做文案領域的專家,不僅清楚微信公眾號的文案怎么寫,也很清楚公司內部宣傳的文案怎么寫,發給用戶的 EDM(郵件)怎么寫,不同活動上面的那些文案應該怎么寫。
把自己從一個小小的細分的領域的精通,慢慢擴充到對一個相對大一點的板塊的精通,這個是從中級運營向高級運營走的必經之路。
這個階段的運營差不多薪資可以拿到8K~30K,之所以跨度這么大,就像剛才提到的,這個階段的運營能夠勝任的專場的板塊大小是由很大的擴充空間的。
因為這個階段的運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基于業務的內因外因(內因有人力,資源,研發進展,外因有老板的要求,公司整體的優先級,競爭市場競爭情況等等),去設定業務的目標,并基于目標規劃一套完整的整合了全部運營動作的運營方案,并且有能力整合資源推動運營方案的落地實現。
這個階段運營,薪資隨隨便便應該要給到30K以上了。
當然在P3~P8以外的兩端,現在的阿里百度基本上不再招聘P1和P2,因為這個區間內做的事情基本上是復制粘貼,執行流程這樣簡單機械的工作,基本上已經外包出去了,而且這樣的工作只能成為是運行而不是運營(兩三年前有一篇風靡全網的——姑娘,你不是運營而是運行經理剛好就有提到),運營是業務的大腦,是不同具體的業務中的小環節上的大腦,如果沒有起到思考辨別分析策略的作用,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應以的運營工作。
在高于P8以外的運營,我認為差距其實也不在具體的運營專業性上了,而是基于商業更本質的思考能力,更強的資源能力人脈能力,能夠更快更精準的看到商業版圖中唯一關鍵的那個點,能夠在明確了目標和路徑后,引入新的資源和人,以更快的速度拿到更好的結果。
實際上具備這些不同的能力和資源體現出來的結果是——處理復雜問題的復雜邊界在哪里?承擔未知風險的未知邊界在哪里?
所以不要再艷羨那些每天看起來都沒干啥事情的老板了,他們的腦海里有一套風險更多更為復雜的系統在依賴他們的認知和分析能力,他們承擔著更多未知的風險,識別著更為復雜的系統
談完了運營人的成長路徑后,就可以好好談談運營人的能力構成了。
基本辦公技能、溝通能力、項目推動協同能力、學習能力、邏輯思維分析能力
每一個階段的運營都需要具備的能力,只是某些通用能力會隨著專業能力的提升,業務專精度的提升,在不同的階段有更高的要求。
比較典型的就是,文案能力、數據能力(數據處理+分析能力)、流程能力、營銷推廣能力、用戶洞察能力、運營規劃方案輸出能力。
實際上隨著運營這個工種的越來越重要,對運營的專業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對運營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這個板塊實在是不敢自信的說已經列出了運營全部的專業能力。
這個維度的能力不同階段的運營肯定也會有所不同,深度不一樣,組合使用的熟練程度和巧妙程度也會不同。
就像我們翻得跟頭,和體操運動員翻得跟頭除了看起來不一樣以外,思考這件事情的想法,技巧,用力的方式等等也都是截然不同的。
例如,對各類產品形態的認知,對各行業經濟學鏈條認知,對運營模塊,分工,體系的認知,對內部業務流程、業務關系的認知,對所在行業的發展趨勢內部競爭的認知。
就像我們看翻跟頭和體操運動員看翻跟頭一定是完全不一樣的認知,比如少林武僧使用的是看起來一樣的武功心法,但是大師理解武功心法和其他人也會不同,甚至大師會創造和改變原有的心法。
的確不同階段的運營,在以上提到的各個維度的能力,認知,專業度就是有所不同,那么具體有什么不同呢?大家可以可以再次回顧一下我所羅列的這張表,中高級運營與初級運營相同的能力,沒有在表里綴訴,僅重點描述了中高級運營需要額外達到的能力程度。
高階運營和初階運營相比起來,主要的差距就是深度和廣度。
所謂深度,就是思考的內核更低層,更接近事情的本質。
就像埃隆馬斯克最青睞的第一性原理:每個系統中存在一個最基本的命題,它不能被違背或刪除——From亞里士多德。
所謂廣度,就是拓寬的運營技術板塊的邊界,拓寬行業的邊界,拓寬資源的邊界,能夠快速整合各種方法和資源解決一個問題。